你看過跳台滑雪比賽嗎?運動員從坡道上滑下,速度超過百公裡每小時,在空中飛行十來秒。為啥能飛行這麼遠?從高處落地,為什麼不會摔傷?
科學性稽核:
胡斌(北京體育大學冬奧教育訓練學院院長、教授)
2月14日19時,北京冬奧會跳台滑雪男子團體第一輪比賽在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進行,中國隊派出了甄炜傑、呂依新、宋祺武和周潇洋組隊參加該項目的比賽。在4名選手都完成了自己的試跳之後,中國隊以115.0分排名第11位,無緣稍後進行的決賽輪争奪。
跳台滑雪簡稱“跳雪”,運動員腳踏滑雪闆沿着人工搭建的跳台助滑道飛速下滑,在起跳點騰空,身體在空中沿抛物線飛行直至着陸坡,并滑行到停止區終止。主要考核競賽運動員的飛行距離和動作姿勢,是速度、力量和技術相融合的極緻項目。讓我們一圖來了解。

▲跳台滑雪(圖檔來源:新華社)
跳台滑雪算得上冬奧會元老級别的競賽:從1924年第一屆冬奧會開始,它就被列為比賽項目。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設有(男/女)90米級标準台、(男子)120米級大跳台和(男子)團體賽這五類,其中團體賽為新增的比賽項目,将決出5枚金牌。
120米高度是什麼概念呢?位于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門外的北京觀光塔的高度是246.8米,高台跳雪就相當于直接從北京觀光塔的大約一半的高度,在毫無保護措施的情況下縱身一躍,在空中飛行幾秒鐘以後才落地。
▲北京觀光塔與跳台高度對比圖(圖檔來源:新華社)
跳台滑雪主要分為四個階段,即助滑階段、起跳階段、飛行階段和落地階段。助滑階段,運動員從出發點向下滑行,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重力勢能越大,轉化的動能也就越大。為了減少空氣阻力的影響,選手們往往采用下蹲姿勢,同時雙臂緊貼身體向後延伸,一切目的都是為起跳階段提供更快的速度。
進入起跳階段和飛行階段,飛得更遠成為比賽的終極目标。經過運動員們多年的探索,開發出一種向前傾,并且兩個滑雪闆向前分開的v字型經典姿勢,當然也有運動員在這個基礎上,自行研發了其他姿勢,目的也是讓自己飛得更遠。
落地階段是跳台滑雪運動難度系數最高,也是最危險的部分,但遠動員們往往都能“化險為夷”。那麼問題來了,從百米高空起跳,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前提下,運動員為何落地以後還能毫發無損?
▲高台滑雪示意圖(圖檔來源:新華社)
我們通常意義上的“扔出去”,指的是将物體抛出以後,物體沿抛物線軌迹運動,或者以垂直的方式落地,無論是哪種運動軌迹,落地以後速度會瞬間為零,這種劇烈減速的力量分布不均,會對物體造成巨大傷害。
根本不用一百米高度,就普通人而言,從十幾米的高度“縱身一躍”就足以造成嚴重損傷。
但對于跳台滑雪而言,一來跳台滑雪起跳台和落地坡是經過計算的,這樣運動員起跳和着陸時的軌道,是和他們抛物線的軌迹吻合的,也就不容易以垂直方式落地;二來着陸面是斜面,斜面的坡道分解了水準方向的力,向下墜落的力和落地坡的力形成夾角,把原本應該向下的沖擊力轉換為斜面上的加速力,運動員得以安全着陸,并繼續滑行一段,利用地面摩擦力停止,最終完成比賽。
在裝備上,為了降低摔倒造成的損傷程度,滑雪服的材質一般是合成纖維,内襯也裝有泡沫狀物以緩沖着地沖擊力。滑雪闆最寬為11.5厘米,長度一般是身高的1.46倍,為落地時的穩定性提供了很好的保證。
▲高台滑雪專用滑雪服一般由合成纖維材料制成,厚度最大不能超過6毫米,最薄不能低于4毫米。跳台滑雪服裝在膝蓋、臀部、肘部會進行加厚處理(圖檔來源:新華社)
▲跳台滑雪的滑雪闆比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的滑雪闆更寬更長,這樣才能更好地借助風勢在空中滑行得更遠(圖檔來源:新華社)
▲高台滑雪專用手套(圖檔來源:新華社)
▲高台滑雪專用頭盔(圖檔來源:新華社)
▲高台滑雪專用滑雪鞋用皮革制成,柔韌性好,可保護腳踝,同時滑雪鞋也需要有較高的鞋腰,鞋腰向前傾,不得妨礙運動員跳躍(圖檔來源:新華社)
參加跳台滑雪比賽的選手,都是經過專業訓練的滑雪運動員。他們身體的柔韌性、協調性優于普通人,又經過了專業訓練,掌握了大量冰雪運動技巧。綜上種種,運動員能夠在雪地當中“自由飛翔”也就不足為奇了。
由于跳台助滑道的角度及起跳台端的仰起角度等不同,加上氣溫、溫度、風向、風力及雪質等自然條件的差異,是以跳台滑雪比賽隻有最好成績,而沒有世界紀錄。我們在了解體育科普知識、欣賞精彩比賽的同時,也要為這些拼搏而勇敢的運動員點贊!
(本内容由北京科技報與中國數字科技館聯合制作)
彩蛋:
參與科技冬奧問答,赢取冰墩墩雪容融
2022年北京市公民科學素質大賽“科技冬奧有獎競答”進行中,點選海報圖檔或識别二維碼參與,将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抱枕等冬奧特色獎品帶回家。
(點選這裡或掃碼參與答題)
●了解更多内容點此進入科技冬奧專題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制:北京科技報 | 北科傳媒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