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荀彧和郭嘉的形勢分析雜說《三國演義》之六十三。當曹操控制漢獻帝到許昌後,原本統一戰線的曹操和袁紹之間有了分歧,特别是曹操

作者:林夕夢語

荀彧和郭嘉的形勢分析

雜說《三國演義》之六十三。

當曹操控制漢獻帝到許昌後,原本統一戰線的曹操和袁紹之間有了分歧,特别是曹操在宛城與張繡交戰之後,袁紹對曹操進行諷刺挖苦和語音打擊。

曹操此時有心對袁紹決裂,但是一想到擁居青、冀、并三州之力袁紹勢力,就特别苦腦,甚至有點灰心喪氣。

荀彧和郭嘉二人,真是曹操的心腹謀士,在此關鍵時刻,把目前的局勢,作一番透徹的分析說:  

過去漢高祖劉邦和項羽的力量相差懸殊,不可匹敵,是明公您所知道的。高祖能夠以智取勝,霸王的力量雖然強大,終于被高祖所滅。

今天的形勢我們私下分析,以袁紹和明公對比袁紹雖然地廣兵強,但是袁紹有十敗,明公有十勝:

“一、袁紹繁禮多儀(禮儀繁多,講究排場);明公體其自然,這是道勝。

二、袁紹倒行逆施;明公率領天下人尊奉皇帝,順乎人心;這是義勝。

三、漢末法制松馳,袁紹以寬濟寬,仍然等于沒有法制;明公糾之以猛,使上下都知道法制;這是治勝。

四、袁紹外寬内忌,用人多疑,惟有親戚子弟才能受到重用;明公外表平易近人而内心明智豁達,用人無疑,惟才是用,不問遠近;這是度勝。

五、袁紹多謀少決,不慮後事;明公善于決斷,而且能及時施行,應變無窮;這是謀勝。

六、袁紹憑借累世的資曆,高唱謙讓的口号以取得虛名,士人中能說會道,虛有其表的人多去歸附;明公以誠意待人,不注重表面上的浮誇,用節儉的作風來影響下屬,對于有功之人不吝重賞,士人之忠正而有遠見卓識的人都願意為明公所用;這是德勝。

七、袁紹見到别人的饑寒,表現出非常憐憫的樣子,他所看不到的,卻完全不加以考慮,這不過是婦人之仁而已;明公對于眼前的小事,雖然有時難免忽略,而對于大事則考慮得很全面,目光遠接四海,衆人所受到的恩惠,都超過了他們原來的期望;這是仁勝。

八、袁紹的臣下争權,互相诋毀,讒言滿路;明公管理下屬有正确的辦法,讒言不行;這是明勝。  九、袁紹用人不辨是非;明公用人是非分明,認為‘是’的就加以禮遇,認為‘非’的就繩之以法;這是文勝。

十、袁紹用兵好虛張聲勢,不知用兵的要領;明公能以少勝多,用兵如神,我軍有恃無恐,敵軍膽怯畏服;這是武勝。”  

荀彧和郭嘉最後說:“袁紹有此十敗,明公有此十勝,明公是一定能戰勝袁紹的,這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呢?從根本上來看,袁紹并沒有什麼可怕的!”  

曹操聽了這番話以後,内心非常認可兩人的分析,并由此增強讨伐群雄及戰敗袁紹的信心。

由此筆者認為,荀郭兩人的形勢分析一點也不亞于後面諸葛亮的《隆中對》,畢竟後來曹操據此而戰勝了袁紹。

好,今天到此,明天再聊!

荀彧和郭嘉的形勢分析雜說《三國演義》之六十三。當曹操控制漢獻帝到許昌後,原本統一戰線的曹操和袁紹之間有了分歧,特别是曹操
荀彧和郭嘉的形勢分析雜說《三國演義》之六十三。當曹操控制漢獻帝到許昌後,原本統一戰線的曹操和袁紹之間有了分歧,特别是曹操
荀彧和郭嘉的形勢分析雜說《三國演義》之六十三。當曹操控制漢獻帝到許昌後,原本統一戰線的曹操和袁紹之間有了分歧,特别是曹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