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版高中曆史第一課解讀:看看新教材如何介紹中華文明的起源

部編本的高中曆史教材今年已經在所有的省區推廣使用,人們對該教材的關注度也非常的多。在所有版本的高中曆史教材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部編版的了,因為該版本按照通史編訂,内容結合最新的學術思想和考古發現,許多觀點經得起考驗。本文就力圖對教材的第一課《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進行簡單的講解。

一,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和文化遺存

第一課的内容講中國人類、文明的産生和發展,時間跨度從原始社會到西周。其中第一部是《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和文化遺存》,主要介紹中國的原始社會。重點是要讓學生搞清楚原始社會的進化過程和中華文明的主要特征——多元一體。

新版高中曆史第一課解讀:看看新教材如何介紹中華文明的起源

首先,就是了解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發展。舊石器時代,人類主要使用打制石器,以采集漁獵為生,生産力低下,中國的舊石器遺址有雲南元謀人、北京人等。大約在1萬年前,人類進入了新石器時代,開始使用磨制石器,經濟以農業—畜牧為主了。中國新時代的農業南北各異,北方主要種植粟(小米),南方種植水稻。

新石器時代,又分為了母系氏族(早期)和父系氏族(後期)兩個階段,母系氏族時代的代表文化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父系氏族的文化有龍山文化、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

新版高中曆史第一課解讀:看看新教材如何介紹中華文明的起源

教材之是以要介紹這個過程,就是要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人是如何從原始社會過渡到文明社會的。

人類社會的發展,最根本的原因是生産力的發展,從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從采集漁獵到農耕畜牧,正反應了生産力的發展。生産力發展後,就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母系氏族時代,生産力落後,人們集體勞動,平均配置設定;到了後期,由于生産力進步了,出現了剩餘産品,于是産生了私有制,接着就是階級分化,出現了權貴階級。在父系氏族時代,權貴階級建立城牆、祭壇,使用玉器等,标志着着中國開始朝着文明(國家)階段過渡了。

新版高中曆史第一課解讀:看看新教材如何介紹中華文明的起源

教材中的兩幅地圖,一幅是《中國舊石器時代重要人類遺址分布圖》,另外一幅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分布圖》。兩幅地圖,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文化遺址的分布情況,然而從中了解中國文明起源的特征——多元一體。

所謂多元,就是中華文明分布範圍很廣,有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如南北的農作物不同;所謂一體,就是中華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相比,有自己的獨特特征,如中國境内發現的古人化石有特有鏟形門牙,中國南北的遺址都使用玉器等。

新版高中曆史第一課解讀:看看新教材如何介紹中華文明的起源

二,從部落到國家

《從部落到國家》,主要介紹傳說中的中國國家的出現。第一段話介紹中國“三皇五帝”的傳說,并且說明五帝後期相當于龍山文化時代。在這個時代,中國出現了大量的原始國家(城邦、城市),史稱“萬邦”,有些出現了較大規模的宮殿遺址,如陶寺遺址,說明階級已經分化。

第二段話介紹了文獻記載的夏朝。為什麼沒有把夏商周放在一起講呢?主要是因為夏朝的遺址并未被發現,因而教材就講夏朝作為過渡階段。

教材中提到“考古學家在河南洛陽偃師發現的二裡頭遺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遺存”,這裡用了“可能”一詞,并且隻是說是夏文化遺存,沒有說是夏都、夏墟遺址,這是值得注意的。

同時,教材也用史料來介紹一些夏朝的情況。如《史記》《戰國策》對後啟繼位的不同記載,以此證明夏朝是中國第一個朝代。在《曆史縱橫》中介紹了《夏小正》,這是夏朝的曆法,後來被商朝改進。

最後一段話介紹夏朝的滅亡。其中一點需要注意,教材沒有說鳴條之戰,但是說到:“商部族在首領湯的率領下,發兵讨桀,大敗夏兵,把桀放逐到南方,夏朝滅亡”。根據最近10年發現的《清華簡》等資料得知,夏桀并未被殺,而是被放逐到南巢,教材使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三,商和西周

最後一部分内容,介紹中國早期的王朝,以及主要的制度。關于商朝,教材首先介紹商朝存在的證據,一是史料記載,二是考古發現的驗證,如殷墟遺址的甲骨文和青銅器。接着介紹商朝的制度——内外服制度。

關于商朝的疆域,教材講到:“商朝的政治勢力與文化影響東到大海,西及隴山,南跨江漢,北至燕山”,注意,這裡沒有講疆域範圍,而是講影響範圍,這個範圍基本是根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得到的。

西周方面,首先講商周的更替,這裡不用多講。教材的配圖給我們提供了《何尊及銘文的“中國”》,并介紹了其中的“宅茲中國”是目前所見“中國”一詞最早的實物見證。當然,這裡的“中國”是洛陽的代稱。教材用此圖檔,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西周的政治制度,簡單介紹了分封制和宗法制,兩者互相結合。西周後期的曆史,介紹了“國人暴動”“共和行政”“平王東遷”等。

關于商周的經濟情況,主要介紹這個時代的耕作工具——簡單的木石工具,以及土地制度。該時期,土地為國有,也就是貴族所有,因為劃分規整,因而被稱為“井田制”,“史料閱讀”提供了《孟子》對井田制的記載。關于手工業,就簡單介紹了青銅制造。在“曆史縱橫”中,介紹《周禮》記載的奴隸買賣想象,證明了商周時期的奴隸現象,以及階級分化。

新版高中曆史第一課解讀:看看新教材如何介紹中華文明的起源

從第三部分的内容可以得知,新教材比較重視引用史料記載,以及考古發現的證據。其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曆史學科的基本素養,也就是讓學生知道可信的曆史必須是史料和考古發現都能夠驗證的。同時,介紹商周時期的主要制度,不僅豐富學生的知識,還要讓學生了解中國早期文明的主要特征,比如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等級森嚴、地方分權等。

在課後的《探究與擴充》中,通過《尚書》記載的“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并認識其意義。實際上,中國古代的文化一直是“以民為本”,這使得中國古代文明的宗教色彩淡化,進而會産生儒家等思想,這就是中華文明有别于其他文明的一個重要點。

新版高中曆史第一課解讀:看看新教材如何介紹中華文明的起源
新版高中曆史第一課解讀:看看新教材如何介紹中華文明的起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