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00年,北京,西城。大高玄殿。大高玄殿,又稱大高元殿,簡稱高玄殿、大高殿,是一座明清兩代皇家禦用道觀,主祀三清、玉帝

作者:北漂影像日記

1900年,北京,西城。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又稱大高元殿,簡稱高玄殿、大高殿,是一座明清兩代皇家禦用道觀,主祀三清、玉帝,位于北京市西城區景山前街北側。因大高玄殿臨街的頭道山門是并排的三座門,故此地地名又俗稱“三座門”。

大高玄殿頭道山門外,原有東、西木閣及東、西、南三座牌樓組成的第一進院落。東、西牌樓及木閣建于明朝。清朝康熙中期《皇城宮殿衙署圖》中,标有東、西牌樓及東、西木閣,其中東側木閣稱“陽靈軒”,西側木閣稱“陰明閣”,該院落東、西、南都有院牆,北即頭道山門及其東西院牆,該院落南側為一門,稱“始青道境”。乾隆八年(1743年)重修大高玄殿,并在東、西木閣之間偏南處增建一座南牌樓(原址即“始青道境”門)。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西側木閣失火,同年重修。1920年,南牌樓因糟朽向南傾斜而遭到拆除,後于1937年在牌樓修繕工程中重建。中華民國時期,将東、西牌樓之間辟為城市道路(即今景山前街),在兩座木閣北側加建了一段圍牆,使兩座木閣及南牌樓形成一個道路南側的小院,小院北側開三座門,門外即東、西牌樓之間的道路。1943年,大高玄殿圍牆及木閣重修。1955年1月8日,大高玄殿的東、西牌樓拆卸工程開工,1月14日完工。1956年5月28日至6月10日,在景山前街拓寬工程中,大高玄殿前的南牌樓、兩座木閣及三者所在院落的圍牆被拆除,同期被拆除的還有北上門等古建築。兩座木閣是經測繪存檔後拆除的。1960年,以東、西牌樓的構件拼裝組成的“弘佑天民”牌樓在北京西郊中央黨校的庭院内重新樹立,儲存至今。當時因構件殘缺,僅複建起這一座牌樓,而且由原來的四柱九樓改為四柱七樓。南牌樓的“乾元資始”石匾則流落到月壇公園,成為樹林中擺放的石桌的桌面。2004年,南牌樓在大高玄殿門前的筒子河北岸重建,并将“乾元資始”石匾從月壇公園找回,安裝在該牌樓上歸其原位。

大高玄殿的牌樓采用粗大的楠木立柱,柱腳埋入地下很深,故未用戗柱,是以老北京有歇後語“大高玄殿的牌坊———無依無靠。”

木閣:位于東、西牌樓之間,兩座,東稱“陽明閣”,西稱“陰靈軒”。構造獨特,為五花閣式,三重檐,歇山十字脊,結構類似故宮角樓,但更為精美。

牌樓:三座牌樓均為四柱三間九樓,正中嵌有漢白玉石匾,上刻題字。

南牌樓:正面(南面)為“乾元資始”,背面(北面)為“大德曰生”。

東牌樓:正面(東面)為“孔綏皇祚”,背面(西面)為“先天明鏡”。

西牌樓:正面(西面)為“弘佑天民”,背面(東面)為“太極仙林”。

1900年,北京,西城。大高玄殿。大高玄殿,又稱大高元殿,簡稱高玄殿、大高殿,是一座明清兩代皇家禦用道觀,主祀三清、玉帝
1900年,北京,西城。大高玄殿。大高玄殿,又稱大高元殿,簡稱高玄殿、大高殿,是一座明清兩代皇家禦用道觀,主祀三清、玉帝
1900年,北京,西城。大高玄殿。大高玄殿,又稱大高元殿,簡稱高玄殿、大高殿,是一座明清兩代皇家禦用道觀,主祀三清、玉帝
1900年,北京,西城。大高玄殿。大高玄殿,又稱大高元殿,簡稱高玄殿、大高殿,是一座明清兩代皇家禦用道觀,主祀三清、玉帝
1900年,北京,西城。大高玄殿。大高玄殿,又稱大高元殿,簡稱高玄殿、大高殿,是一座明清兩代皇家禦用道觀,主祀三清、玉帝
1900年,北京,西城。大高玄殿。大高玄殿,又稱大高元殿,簡稱高玄殿、大高殿,是一座明清兩代皇家禦用道觀,主祀三清、玉帝
1900年,北京,西城。大高玄殿。大高玄殿,又稱大高元殿,簡稱高玄殿、大高殿,是一座明清兩代皇家禦用道觀,主祀三清、玉帝
1900年,北京,西城。大高玄殿。大高玄殿,又稱大高元殿,簡稱高玄殿、大高殿,是一座明清兩代皇家禦用道觀,主祀三清、玉帝
1900年,北京,西城。大高玄殿。大高玄殿,又稱大高元殿,簡稱高玄殿、大高殿,是一座明清兩代皇家禦用道觀,主祀三清、玉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