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争上扶貧一線 老黨員綻放新光芒——記淮濱縣科協主席、駐期思鎮洪香鋪村第一書記徐傳良

作者:中國科協
争上扶貧一線 老黨員綻放新光芒——記淮濱縣科協主席、駐期思鎮洪香鋪村第一書記徐傳良

2020年8月的一天,淮濱縣洪香鋪村第一書記徐傳良從脫貧戶楊丙芳家中走出來時,天色已然昏暗。這是徐傳良今天走訪的最後一家貧困戶,在婉拒了一家人的盛情挽留後,他驅車趕回十幾公裡外的縣城家中。

到家之後,徐傳良才發現汽車後座上有一個紙箱,打開一看,箱子裡有60多個鴨蛋。後來他才知道,這是楊丙芳一家攢3個多月才湊出來的鴨蛋。

次日,徐傳良趕回洪香鋪村,将這箱鴨蛋送還給楊丙芳。百般推脫不下之後,徐傳良将鴨蛋折合成現金塞到他們手中。徐傳良時常回想起自己這幾年的扶貧工作,“白加黑,五加二”是他的工作節奏,“跑田間,走地頭”是他的工作常态。

2018年,淮濱縣科協主席徐傳良被派駐到淮濱縣期思鎮洪香鋪村擔任第一書記。55歲的徐傳良“老将出馬”,紮根在了這個全村582戶共2125人,其中貧困戶198戶共847人的扶貧“窪地”——洪香鋪村。

争上扶貧一線 老黨員綻放新光芒——記淮濱縣科協主席、駐期思鎮洪香鋪村第一書記徐傳良

徐傳良在洪香鋪村村部辦公室裡工作。

老将出馬:

扶貧任務艱巨,但憑水滴石穿

徐傳良始終記得,2016年他第一次來到脫貧戶楊丙芳家中時看到的景象:幾間破舊的平房,白日也需開燈才能看清楚的室内,屋裡擺放着幾件已看不出原本顔色的老式家具,家中幾乎連落座的地方也沒有。

楊丙芳一家五口,3個人因患病而喪失勞動力,1個80歲的老人卧床不起,1個未成年的學生為上學的事發愁。然而在當時,在洪香鋪村裡像楊丙芳一家這樣艱難求存的貧困戶還有198戶,一共847人。再加上洪香鋪村地處淮河窪地,易澇易旱,貧困戶們的生活十分艱難,青壯年勞動力也紛紛外出務工。面對如此大量的貧困戶,以及勞動力流失的現狀,徐傳良倍感洪香鋪村的扶貧任務之艱巨。

除此之外,2019年還是“貧困縣”淮濱縣的摘帽之年,2020年還要實作現行标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标,正所謂“時間緊任務重”,徐傳良感到壓力倍增。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到2019年,洪香鋪村會由一貧如洗發展到擁有村集體收入47.14萬元,除此之外,全村目前還有1個農場、3個工廠中的房間、1個發電廠等,還有衆多公益崗位幫助貧困戶們在“家門口就業”。截至2019年年底,洪香鋪村已脫貧189戶828人,未脫貧戶9戶21人,未脫貧人數僅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一。

三顧茅廬:

帶回緻富能手,組建堅強班子

2016年,淮濱縣科協作為洪香鋪村的幫扶機關,已經是全員投入扶貧工作。徐傳良多次開展走訪調研,查病根,找病因,總結出目前洪香鋪村急需一個堅強的農村基層黨組織。

正所謂“大海航行靠舵手”,洪香鋪村198戶貧困戶想要脫貧,必定需要一個好舵手、一隻領頭羊。

徐傳良通過多次和村幹部、黨員座談以及入戶走訪了解到,洪香鋪村祝寨組有一位叫祝孟乾的村民,多年前棄醫從商,在浙江開了工廠,效益十分不錯。他還從村民的口中了解到,祝孟乾是一個十分精幹又富有責任心的人。

徐傳良和村幹部多番溝通之後,一緻認為祝孟乾是一個擔任領頭羊角色的好人選。但是祝孟乾在浙江打拼多年,如今當起了老闆,每年有上百萬元的收入,而洪香鋪村一沒錢二沒人,如何能帶回人留住人呢?

果然,此話一提,祝孟乾的家人都十分反對,祝孟乾本人也覺得回鄉創業是天方夜譚。但徐傳良十分堅定地認為,因地制宜地進行産業規劃,全方位地開展精準扶貧,洪香鋪村一定大有可為。

2016年,徐傳良三赴浙江,他将政府公布的扶貧政策、洪香鋪村的調研結果、科技助力産業發展的展望和祝孟乾一一詳談。漸漸地在祝孟乾心中,他過去認為的天方夜譚竟然逐漸擁有了清晰的輪廓和路徑。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祝孟乾被徐傳良的真誠和執着打動,一直牽挂故土的他也決定返鄉考察。考察之後,在當地政府“鳳還巢、燕歸來”人才回鄉政策的引導下,也在父母和妻子的一片反對聲中,祝孟乾毅然回到了洪香鋪村。

回鄉的第一年,祝孟乾就投資了400多萬元,流轉了500畝土地,蓋起了廠房,注冊了雞皮塘沿農場,發展花卉種植、稻蝦混養、獅頭鵝養殖等産業,帶動上百戶貧困戶就業脫貧。祝孟乾說:“自己富了沒什麼,回家創業帶動鄉親富起來才更有意義。”

争上扶貧一線 老黨員綻放新光芒——記淮濱縣科協主席、駐期思鎮洪香鋪村第一書記徐傳良

徐傳良(右)與祝孟乾商讨電商教育訓練工作。

祝孟乾回鄉之後,不僅建起了農場,帶動了就業,幫助了脫貧,在村民中的信任度和威望也大大提高。徐傳良也積極幫助祝孟乾學習,發展他入黨。2018年,祝孟乾正式當選洪香鋪村村支書。

愚公移山:

落實“1+N+M”,共建脫貧緻富之路

班子建好了、隊伍組成了,在淮濱縣委提出的精準到戶“1+N+M”幫扶措施的頂層設計之下,洪香鋪村的扶貧工作也進入了攻堅階段。

“1”是指要實作全家至少一人就業,要注重“勞務輸出”與“家門口就業”相結合。洪香鋪村村民長期以來都是以外出務工為主要就業管道。2019年,村裡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達271人。

然而對于那些因疾病等多種原因無法外出就業的貧困人口來說,村支部開發的公益性崗位,潤鑫裝飾材料加工工廠中的房間、星輝制衣加工工廠中的房間、四隆工藝加工工廠中的房間提供的部分工作崗位,依托雞皮塘沿農場發展養殖戶等就能夠保障這些貧困戶們實作在“家門口”就業。

徐傳良堅信,要想讓土地産出金子,必須找到高産值項目。是以“N”就是要發展N項産業。雞皮塘沿農場地上種樹種花,有盆景紫薇、木瓜等,價格為200元到2000元不等;水下養魚養蝦,水上荷葉碧綠;林内養雞養鵝,一出欄就被一搶而空。

洪香鋪村現在已然形成了 “一農場帶動三種三養”的發展模式,雞皮塘沿農場帶動紫雲英、花木、芡實種植,以及稻蝦、白鵝、肉牛羊養殖。

2019年,洪香鋪村紫雲英種植1200餘畝,覆寫農戶188戶,其中貧困戶65戶,畝均增收400元,實施獎補每畝200元;芡實種植600畝,覆寫貧困戶27戶,畝均增收1000元;白鵝養殖2萬隻,覆寫農戶13戶,其中貧困戶7戶,共養殖1萬隻,每隻獎補10元;肉牛養殖覆寫農戶共5戶,其中貧困戶2戶,共20頭牛,獎補5000元;發展淡水養魚150畝,覆寫農戶18戶,其中貧困戶12戶;全村蓮蝦共養600畝,覆寫農戶43戶,其中貧困戶21戶,每畝增收1000元,每畝獎補300元。

争上扶貧一線 老黨員綻放新光芒——記淮濱縣科協主席、駐期思鎮洪香鋪村第一書記徐傳良

徐傳良(左)在和脫貧戶溝通。

截至2020年9月中旬,洪香鋪村的198戶貧困戶中已脫貧189戶。脫貧戶陳加運就是其中真正的受益者,“我和老伴都有慢性病,往年就靠種幾畝地來維持生活”。現在陳加運在雞皮塘沿農場裡幹些農活,一天能掙80元,一個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同時還能兼顧到家裡。提起現在的生活,陳加運的臉上總會抑制不住笑容。

而“M”是指對貧困戶們進行政策性補貼。徐傳良帶領村幹部們落實危房改造;幫助133名學生享受貧困補助,不讓一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學生因貧失學;加大健康扶貧力度,足額代繳新農合個人繳費部分;全面落實低保、五保、殘障人士等保障政策;利用洪香鋪村2018年并網的光伏發電廠開發村級公益性崗位,確定貧困戶高品質脫貧。

作為一名黨齡30多年的老黨員,在這幾年艱苦繁雜的基層工作中,徐傳良既有“老馬識途”般的應付裕如,也有為近千名貧困戶謀求出路的苦心孤詣,更有傾盡心血為人民服務的忠誠不悔。

而不管是面對贊譽還是感謝,徐傳良總是說:“來這裡就是幹工作嘛,沒什麼可說的。”這句話看似輕巧,實則背後卻是洪香鋪村村部裡那盞時常亮到深夜的燈,是他無數次進出貧困戶家中的腳印,是他東奔西跑、到處奔波為村裡争取扶助資金的背影,是他在田間地頭、水前湖邊察看後細細叮咛的話語。

徐傳良總是說:“老百姓是最善良,最知感恩的。”扶貧工作雖難,隻為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扶貧工作雖難,卻有群衆最懇切的真心相待。在這片土地上,徐傳良用自己的心血修建出了一條緻富的坦途,是以他也收獲到了來自人民的最無私的饋贈。徐傳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彰顯了一個共産黨員終生不移的堅韌品格和忠誠意志。(文成鋒 梁奇慧)

來源:河南科技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