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鵬汽車造車史:錨定智能,踏實造車|GGV投資筆記第一百零三期

小鵬汽車造車史:錨定智能,踏實造車|GGV投資筆記第一百零三期

GGV有話說:

從2000年成立至今,以科技驅動為邏輯,GGV紀源資本走過了21年的時間。如今,硬科技趨勢開始崛起,中國加快自主創新的節奏,GGV也抓住了前沿科技、企業服務、消費等領域的大機會,極為關注中國本土新興科技生态的發展,投資了包括半導體、新能源、AI+醫療、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硬科技領域裡的多家行業内頂級公司,并産生深遠影響。

對趨勢判斷的敏感和準确,以及高投資回報,讓GGV赢得了LP的信任。在項目的退出中,GGV也保持着良好的成績,過往21年在華投資項目IRR(内部收益率)超過50%。目前GGV的累計資産管理規模已經達到92億美元(約合600億人民币)。

本欄目為GGV投資筆記x捕獲超級科技獨角獸特輯,将為大家呈現一系列GGV所投資的優秀科技公司背後的成長故事。

以下是GGV投資筆記第103期。

作者:汐

編輯:張穎

關于電動車市場的懸念,正在消失

無論我們在五年前、十年前,對于電動汽車市場看好亦或看衰,今天,我們都在越發清晰地看到一個事實:真正屬于電動汽車的時代大戲,已經正式拉開了大幕。

據世界知名咨詢機構德勤預計:電動汽車市場将在2022年達到一個關鍵臨界點——随着電動車的生産鍊條逐漸成熟,其所需零部件的進一步量産化,純電動汽車的擁車成本将與燃油車相近。屆時,擁車成本将不再是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的第一大障礙。

同時,關于電動汽車的續航問題,充電便利性問題,電池安全性問題,智能駕駛輔助的可靠性問題,種種曾經被認為會阻礙電動車發展的技術難題,都在被一點點攻克。

量變帶來質變。一旦攔路石被水滴擊穿,随後到來的,就将是指數級擴容的激流奔湧。

據推算,至2024年,電動汽車市場占整個汽車市場的份額将達到10%。滲透率10%,一直被工業、科技領域認為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如果以個人電腦、智能手機等産業的發展曆程為參考,每當新技術開始沖擊傳統産業,其滲透率達到10%以後,便會開始呈現高速增長。2010年,中國的智能手機滲透率還不足10%。到了2019年,這個比例已經達到95%。

産業更疊的大勢,總會在熱搜級别的産業新聞中顯露無疑。2020年底,汽車市場迎來了又一波電動車造車潮。一衆在過往與汽車并無直接交集的網際網路公司、科技産品公司紛紛發聲,官宣了自己與傳統車廠合作的造車計劃。喧嚣之下,未必人人步履紮實,但時代洪流的勢頭還是峥嵘畢現。而内心真正笃信趨勢的人,才更有可能乘勢前行。

小鵬汽車造車史:錨定智能,踏實造車|GGV投資筆記第一百零三期

把時鐘撥回2007年,第一代iPhone帶着渾身的瑕疵釋出了。彼時,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何小鵬,還在進行他的第一次創業。巧合的是,在那個時間點,依然稱霸手機市場的諾基亞正是他的股東之一。關于iPhone,他曾親耳聽到了來自諾基亞人的評價:是不錯的産品,但暫時不會對諾基亞帶來像樣的挑戰。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曆史總會有相同的韻腳。今天,何小鵬身處汽車行業的十字路口,早已堅定地選擇站在“iPhone的一邊”。

他在2017年時就公開表達過:“汽車行業的圖景一定會改變——雖然程序可能會比手機行業慢一點。如果說手機行業的變革花了十年,那汽車行業的變革可能需要二十年。但無論如何,這場變革的大勢已經無法阻擋。”

創業者也好,投資人也好,往往都要領先于市場和輿論,更早地感覺到時代大勢的變遷。何小鵬從2014年開始孕育他的造車大業,2017年就開啟了自己的造車生涯。而GGV,也是從那時起就開始陪伴何小鵬以及他的小鵬汽車一路成長。

投資小鵬,也是在投資“小鵬”

GGV紀源資本全球管理合夥人、小鵬汽車投資人符績勳曾經在很多場合表達過,投資一個企業,很大程度上是在投它的創始人。人投對了,公司往往也就投對了。這一點,在小鵬汽車以及何小鵬身上再一次被印證。

何小鵬是連續創業者,且都是成功的連續創業者。何小鵬在2004年與俞永福、梁捷創辦UC浏覽器,一度做到行業第一,直至被阿裡巴巴收購。随後,才開始創辦小鵬汽車。

而從這個意義上講,何小鵬走了一條從軟體到硬體之路,也遊離在投資人和創業者兩種身份之間。何小鵬最初參與到小鵬汽車的打造,也是以投資人身份介入的,這也為之後小鵬汽車在資本市場上的優異表現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電動汽車的第一波造車潮中,隻有何小鵬絲毫沒有造車經驗,是一個來自網際網路領域的純粹跨界者。然而,作為GGV紀源資本的全球管理合夥人,符績勳還是對小鵬造車很有信心。

首當其沖的,是前面提到的何小鵬的連續創業者光環。符績勳很清楚,造車是一件太過複雜、太過艱難的事。如果核心上司人沒有過管理幾千人,乃至幾萬人團隊的經驗,如果他的個人魅力不夠大,不能吸引足夠多、足夠優秀的人才聚攏在周圍,幫助他一起實作目标,造車這條路根本走不下去。在符績勳看來,何小鵬是具備上司造車團隊的能量的。

再進一步,今天要造的不是普通汽車,而是采用新能源、新設計理念的智能汽車,這勢必意味着疊代,意味着變革,意味着上司人需要具備帶領整個團隊跨越時代的能力。而出身UC的何小鵬,正是做到過這件事的人。當年何小鵬與夥伴創辦UC浏覽器之時,中國的網際網路市場還處于PC時代,沒有太多人真正看好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何小鵬勇于成為了走在前面的人。他不隻是親眼見證,更是親手推動了中國網際網路從PC到移動端的跨越。于是今天,他說自己要來推動汽車行業的變革,是能讓人信服的。

小鵬汽車造車史:錨定智能,踏實造車|GGV投資筆記第一百零三期

2014年,UC歸于阿裡巴巴門下。37歲的何小鵬實作了财務自由。年富力強,光環在身,壯志在胸,何小鵬當然不會選擇就此退休。他在自己心中若幹件“有趣的大事”之中進行了一番評估,選擇了造車。

然而這一次,何小鵬并沒有一上來就進入創業狀态,而是以投資人的身份“發動”了小鵬汽車。

在後來的采訪中,他說當時主要有兩方面考慮:“第一,網際網路人去做硬體,尤其是造汽車,跨越太大;第二,汽車原本隻是自己的興趣所在,要把興趣變成事業,就很可能會把樂趣變成了折磨。”這些顧慮讓小鵬沒有直接all in——直到,他在兒子剛出生的産房裡,接到了來自符績勳的電話。

2017年2月,何小鵬剛剛抱上自己的兒子一兩分鐘,電話就響起了。雙方已經不是第一次讨論造車的事。當時,符績勳并不知道電話的另一端,有一個嬰兒剛出生,他也不知道,自己所說的話在此刻對于何小鵬而言,具有了尤為強烈的穿透力:“汽車賽道的競争已經開始了,如果你現在不沖進去,一兩年後,這個賽道的視窗期可能就會關閉。”

一邊打着電話,一邊看着剛剛出世的孩子,何小鵬忽然萌生了一個想法:應該再做一些有聲有色的事情給兒子看。他想讓兒子在成長過程中,看到自己有一個“披荊斬棘的爸爸”,而不是一個“退休養老的爸爸”。

于是,本已經是赢家的何小鵬又坐回了牌桌,再次将自己all in——由于初始階段的辦公地點偏遠,他幹脆搬到新公司附近,隻為每天節約一個多小時往返車程,但也是以失去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機會。老朋友雷軍看到何小鵬重回創業者狀态,也半開玩笑地問他:“怎麼樣,坐了這麼多年商務艙,你還能坐經濟艙嗎?7天和如家還能住得慣嗎?”

小鵬和小鵬汽車的故事,就此正式開篇。而這一次,GGV不僅扮演了投資人角色,對小鵬汽車進行了投資,更是以創始人朋友的身份,在小鵬背後推助了一把。投資一家創業公司,本質上投的就是創始人——對于這一信條,GGV做到了知行合一。

錨定智能,踏實造車

小鵬汽車,顯然是一個具有親和力的名字。但這并不意味着名字背後的創業者沒有征服市場的野望,同樣,也不意味着它标注的汽車産品不擅于顯露鋒芒。

2017年10月,小鵬汽車取得國家工信部産品公告并實作量産——在第一波網際網路造車新勢力中,小鵬是首家實作這一目标的公司;

2018年1月,小鵬汽車G3在美國CES國際電子消費展上全球首發;

2018年12月12日,小鵬汽車正式釋出小鵬G3;

2020年4月27日,小鵬汽車釋出小鵬P7;

2020年8月27日,小鵬汽車在紐交所上市,以超出原發行區間的15美元價格登陸美股市場,估值達到108億美元。

2021年7月7日,港股“智能電動車第一股”小鵬汽車正式于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機闆挂牌交易,小鵬汽車成為首個登陸港交所的造車新勢力,也是三年内首個在美國紐交所和香港聯交所完成“雙重主要上市”的中概股。

2022年,小鵬汽車成為首個納入港股通的造車新勢力。

從創立至今,小鵬汽車一直是國内造車新勢力的頭部選手。而身處第一陣營中的小鵬,也逐漸确立了自己的差異化發展戰略。環顧整個造車新勢力,蔚來主打中高端産品定位,并通過提供優質服務來建立品牌區隔。理想汽車劍指燃油車,凸顯電能優勢,主攻裡程焦慮。而小鵬選擇的戰略方向是什麼?何小鵬明确地給出了答案:“智能化,就是小鵬汽車的核心。”

幾年前每當提到電動車,多數人首先會關注三點:動力、續航和充電表現。然而随着産業供應鍊的愈發成熟,曾經最被關注的問題将越來越不是問題。

在不同品牌的相近定位産品間,汽車的基礎性能趨同化會越發明顯,性能參數上的微弱優勢已經無法成為産品亮點。隻有真正讀懂中國出行場景,真正讀懂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才能找到受人青睐的功能點,推出引人矚目的産品——而這,也是小鵬汽車一直以來在智能化上的努力方向。

在造車新勢力中,小鵬向來不吝啬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2020年,其研發投入達17.26億元,占營收金額的29.53%,顯著高于行業普遍占比。2021年2季度,小鵬汽車的研發費用繼續加碼,同比增長170%。截至2021年2季度末,小鵬的研發團隊已超過3000人,較年初增加約50%。團隊中,大部分為針對自動駕駛軟硬體、大資料應用、地圖智能技術方面的人才。2021年下半年,小鵬更是持續進行研發投入,僅三季度的研發費用即達到12.64億元。

如此程度的投入,也讓小鵬汽車的産品不負“智能化”這一核心标簽。

例如,小鵬出衆的智能泊車技術。沒有親身體驗過智能車的人可能會說:“智能泊車,似乎已經是很多年前就有的功能了,并不新鮮吧?”

但是很多人或許不知道,在以往,很多聲稱配備了智能泊車功能的汽車,事實上隻能在低于20%的場景下完成泊車。執行10次泊車任務,隻有1、2次是成功的。這就讓智能泊車對于多數使用者而言變得并不實用,甚至成為了廣告裡的噱頭。

截至2021年,小鵬汽車的智能泊車場景覆寫率達85%。在此基礎上,小鵬還配備了停車場記憶泊車功能——隻需手動“教學”一遍,汽車就能“學會”泊向目标車位的行車路線,從此即可為車主智能泊車。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全球首個可量産且不依賴于停車場改造的自主泊車系統。

再例如,小鵬汽車的“自動跟随功能”也是使用者的心頭之好。每當駕駛者遇到交通擁堵時,打開自動跟随,便可以手離方向盤,腳離刹車和電門,讓車子自動跟随前方車流。對于在城市生活中常常遭遇堵車的使用者,這一功能無疑相當實用。

同時,一套足夠智能的車内人機互動系統,也讓傳統的駕駛艙成為了“智能座艙”。絕大多數車内操作都不再需要手動,而可以用語音方式讓系統執行指令,甚至包括“調整空調吹風方向”這種細膩操作。

使用者也無需刻意進入“對機器說話”的狀态,而可以用自己最自然的說話方式進行互動。例如,在詢問系統“今天天氣如何?”之後,當系統開始叙述當日天氣狀況時,使用者完全可以“打斷”它,并追問“明天呢?”。再例如,當主駕駛與系統進行語音互動時,坐在副駕駛的乘客也無需刻意保持安靜。因為小鵬的語音系統具備“雙音區鎖定”功能,可以做到“隻聽主人的話”。此外,小鵬在車内APP生态和影音内容呈現方面,也做得足夠出色。

這些智能化的表現,都讓小鵬汽車區隔于傳統功能車,而更趨向于人們心目中的智能汽車。再加上小鵬汽車推出的幾款産品在外觀設計上都極具時尚感、未來感,也讓更多年輕的潛在使用者群尤為關注起這個“漂亮的、聰明的家夥”。

小鵬汽車造車史:錨定智能,踏實造車|GGV投資筆記第一百零三期

然而有一件事,何小鵬心裡很明白:無論是造車新勢力也好,還是網際網路造車也罷,最根本的,還是造車。任憑你有再多智能創新,能夠實實在在把車子造好,才是一切的前提。何小鵬很清楚,從網際網路人到造車人,自己在思維方式上需要完成一個跨越。

過去做網際網路産品的時候,自己要做一件事情,基本上是不需要影響到公司以外的人的。一款軟體從設計到研發,并不需要供應鍊、制造端、物流管道的配合,于是它也就更容易查漏補缺、更新疊代。那時候,自己想要對産品做出一個改變,隻要調集一個小團隊進行快速調整、即時試錯就好,所要付出的費用基本上都是可控的人力成本。

然而一旦自己進入造車這樣的硬體領域,就不得不經常要面對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境況。哪怕隻是想改良一個車門把手,都需要為這個把手而重新開一次模,至少要砸出五百萬費用,花費八、九個月的時間。因為,這一個把手的調整,很可能需要上下遊整個産業鍊條共同配合,并且一起付出有形與無形的成本才能實作。

面對巨大的試錯成本,何小鵬需要不斷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尋找平衡點。小鵬汽車曾設計出一個很酷的駕駛座椅,兼具智能化與舒服度。但供應鍊的同僚告訴何小鵬,如果要配置這個座椅,就需要從車頂将其吊裝到車裡,成本太高了。無奈之下,隻能另作它想。

造車,讓網際網路出身的何小鵬對硬體産業飽含敬畏之心。有一句話是他在公開領域以及公司内部反複提及的:“赢在格局,輸在細節。”他不斷提醒自己,要用最謹慎的态度去實作那些最驚豔的想法。

仍未退出,繼續陪伴

小鵬汽車的核心收入源于汽車銷售,所銷售産品主要包括小鵬G3和小鵬P7等。曆年來,其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均超過95%。2021年全年總傳遞量達到98155台,為2020年的3.6倍,同比增長263%。

上市至今,小鵬汽車的營收快速增長:2020年營收58.4億元,較2019年同比增長151.8%;而2021年,僅Q1、Q2、Q3的營收,即分别達到29.5億元、37.61億元、57.2億元,預計第四季度營收更可達71億至75億元。以技術帶動産品更新的小鵬汽車,未來可期。

而也正因為持續看好小鵬的未來,雖然小鵬汽車已經成功上市,且市值狀況良好,但GGV仍維持着all in的狀态,陪伴小鵬繼續成長。GGV相信,真正屬于小鵬汽車的時刻,還在更遠的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