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上海這個區,一座“錦囊妙館”建成開放,180種不同款香囊組成一面牆

在上海這個區,一座“錦囊妙館”建成開放,180種不同款香囊組成一面牆

2月15日上午,在闵行區新虹文體中心,首個以香囊文化和技藝傳承為主要特色的展館“錦囊妙館”對外開放,首批觀衆入館參觀體驗。今後,市民來到這一非遺傳承基地,既可近距離參觀非遺展品,還能親手DIY專屬錦囊,并發現各角落暗藏的“妙處”,讓五感在沉浸式體驗中得到滿足。

據介紹,2008年,香囊入選首批國家級非遺擴充項目名錄。十多年來,新虹街道通過培育特色課程、開展香囊制作技藝傳習活動等,不斷豐富香囊文化内涵,使新虹香囊逐漸成為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名片。為更好地傳承弘揚香囊文化和制作技藝,新虹街道決定打造非遺(香囊)傳承基地,通過非遺項目展示、非遺技藝體驗、教育教育訓練活動、非遺文化交流等,讓越來越多的人走近非遺、愛上非遺。

“錦囊妙館”面積約為210平方米。走進展廳,眼前是大片的灰與白,所有的陳列裝飾都是木闆搭成,沒有繁複的花紋,極簡的風格可以讓觀衆的視線迅速集中在“花團錦簇”的香囊本身。整個場館分為“欣賞體驗區”和“學習交流區”。其中,欣賞體驗區又細分“觀”、“聞”、“佩”、“頤”、“情”五個部分,人們按順序遊覽,可獲得沉浸式體驗。

在上海這個區,一座“錦囊妙館”建成開放,180種不同款香囊組成一面牆

“觀”,意為觀賞。參觀者可在這裡直覺地感受香囊的精美。整面香囊牆由180種不同款式的香囊組成,形态從動物到水果,材質從絲質到木質,濃縮了千百年的香囊變遷史。其中,一個全手工制作的“知了”香囊,吸引了不少參觀者拍照。它整體外形皆由絲線繡成,眼睛、腦袋、蟬翼等紋理細節栩栩如生,極具靈氣。

“聞”即聞香。該展區頂部垂挂下很多透明的瓶子,内裝的白芷、蒼術、桂枝等各類的藥材。湊近即可感受到不同的香味,它們是制作香囊的主要材料。

在上海這個區,一座“錦囊妙館”建成開放,180種不同款香囊組成一面牆

“佩”是展示區,用于展示香囊在日常生活中的佩戴場景。一個像地球儀一樣的镂空圓球非常引人注目,它是仿照唐朝“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放大制作的。該香囊設計巧妙,無論怎麼晃動,裡面的香料都不會有一絲一毫的灑出,讓參觀者十分好奇。

在上海這個區,一座“錦囊妙館”建成開放,180種不同款香囊組成一面牆

另外兩個區域,“頤”即藥用和養生,展現利用香囊調養人體精氣神的古老智慧;“情”則表達情感和寄托情思,講述香囊傳遞間的美好寓意,也十分有看點。

館内随處可見的,除了香囊,還有“錦囊妙館”的吉祥物“喵館長”,有雕塑、貼紙、印花等,幾乎遍布展廳各個顯眼位置或細節之處。

因貓咪“喵喵喵”的叫聲,與“妙”字諧音,故“錦囊妙館”選擇用将一個貓咪形象作為展館吉祥物,并取名“喵館長”。“喵館長”胖乎乎身子與鼓鼓囊囊的香囊形似,看起來憨态可掬,受到孩子們的喜愛。

在上海這個區,一座“錦囊妙館”建成開放,180種不同款香囊組成一面牆

當天,随着“錦囊妙館”的開幕,繡有“喵館長”形象的原創香囊也同步首發。這款香囊是由制作技藝傳承人陳杏芝為“錦囊妙館”獨家定制。寶藍色的面料上,甜美微笑的貓咪乖巧蹲坐,兼具好看與有趣的特點,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駐足。

展館中,學習交流區則是香囊制作教學和互相交流的區域。這裡的課桌和椅子可以根據不同的場景需求進行拆分群組合,滿足了場地由教學講演向DIY手工作坊等功能轉換需求。在今天的活動現場,創意塗鴉、手工制作、個性化養生香囊配方等交流學習活動,讓不少來學習的體驗者興緻勃勃。

在上海這個區,一座“錦囊妙館”建成開放,180種不同款香囊組成一面牆

在手工活動區域,一批年輕人正在香囊制作技藝傳承人陳杏芝的指導下學習香囊的制作,為自己的香囊挑選不同的填充香料,并一針一線地完成縫合。學員中,有一些是留滬過年的建設者,希望通過親手縫制香囊為家人祈福,也有一些是特意帶孩子來體驗的家長,希望能從小培養孩子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接下來,學習體驗區也會陸續開設特色課程、開展香囊制作技藝傳習,為喜歡非遺文化的居民朋友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平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