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軍對張桃芳有多恐懼?上甘嶺戰鬥結束後,遍地是裝滿糞便的罐頭

作者:正一品曆史

秦基偉将軍曾經說過:

“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

北韓戰争,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北韓戰争之中的上甘嶺戰役,則打出了大陸的國威和軍威,打出了我軍的指揮藝術、戰鬥作風和團結精神,扭轉戰局徹底瓦解了敵人的“金化攻勢”,将戰勢穩定在北緯三十八度線上。

美軍對張桃芳有多恐懼?上甘嶺戰鬥結束後,遍地是裝滿糞便的罐頭

上甘嶺

有趣的是,上甘嶺戰役結束之後,我軍在清掃戰場的過程中,撿到了許多美軍罐頭,當他們準備打開這些罐頭之時,卻紛紛聞到一陣惡臭。原來,這些罐頭裡面都裝的是糞便!那麼,是什麼讓美軍不得不往罐頭裡面進行排洩呢?---正是這麼一位讓美軍聞風喪膽的志願軍狙擊手:張桃芳。

“狙神”張桃芳的成長道路

1931年,出生于江蘇興化的張桃芳,生活在一片甯靜富饒之地。他出生時正好是桃子成熟的季節,于是父母便給他取名為“張桃芳”。張桃芳原本該有一個安甯和諧的美好童年,然而,日軍侵華的腳步粉碎了他所擁有的一切。

美軍對張桃芳有多恐懼?上甘嶺戰鬥結束後,遍地是裝滿糞便的罐頭

請輸入描述

正因如此,張桃芳就從小立志要保家衛國。1943年,年僅十二歲的張桃芳便加入了當地村裡組織的抗日兒童團,由于他個子長得很高,很快便被選為“團長”。每當鬼子進村之時,他便組織團裡的小夥伴去通知鄉親們進行疏散。

張桃芳成年之時正逢新中國成立,面對百廢待興、積貧積弱的中國,他也毅然決然地走上參軍報國的道路。1951年抗美援朝,張桃芳成為了村裡第一個報名參加人民志願軍的人,他正式穿上軍裝,和其它有志青年一起坐上遠去疆場的火車,為保家衛國獻出自己的力量。

美軍對張桃芳有多恐懼?上甘嶺戰鬥結束後,遍地是裝滿糞便的罐頭

抗美援朝

張桃芳人生當中第一次出遠門,就面臨奔赴戰場的殘酷局面,但是他并不感到緊張害怕,反而十分激動:在部隊中,他摸到夢寐以求的真槍實彈。一想到他将用這些武器來施展自己的抱負,張桃芳就十分興奮。

不過出乎意料的是,在新兵訓練過程之中,張桃芳并沒有表現出多麼高超的射擊天賦,有時候連準心都很難射中。

但是張桃芳并不氣餒。正所謂笨鳥先飛,他發憤圖強、夜以繼日地訓練射擊。因為時常舉槍練習同一個動作,張桃芳的胳膊會變得非常酸脹。為了克服這一點,張桃芳還将二十斤重的沙袋綁在手臂上,“以毒攻毒”進行艱苦訓練,讓雙臂逐漸适應槍支的重量。

美軍對張桃芳有多恐懼?上甘嶺戰鬥結束後,遍地是裝滿糞便的罐頭

同時,張桃芳還常常在深夜裡練習射擊,以适應“夜戰”的實戰需要。在張桃芳堅持不懈的刻苦訓練下,他終于将命中率大大提高,九發子彈能中準心七發,獲得了戰友們的一緻好評。

1952年,北韓戰場的局勢愈發吃緊,敵我雙方僵持不下。美軍開始仗着火力優勢對志願軍展開大規模猛擊,但是每當志願軍進行大規模反擊之時,美軍就會撤退遠離志願軍,待志願軍補給消耗殆盡之時再對志願軍發起進攻,令前線志願軍苦不堪言。

為了殺一殺美軍的嚣張氣焰,上級立即組織培養一批狙擊手對美軍進行狙擊作戰、實施精準打擊。聽說部隊正在組織一支狙擊隊,一心執着射擊的張桃芳便踴躍報名參加選拔,憑借着高超的射擊技術,張桃芳通過選拔成為了其狙擊隊的重要一員。

美軍對張桃芳有多恐懼?上甘嶺戰鬥結束後,遍地是裝滿糞便的罐頭

張桃芳

作為狙擊手的張桃芳成功領到一支精準度極高、适合遠距離作戰的M1944莫辛甘納步槍,這種槍即便是在極度低溫的北韓冬天也能正常使用,十分适合狙擊作戰。張桃芳很快便在狙擊訓練之中熟悉了這把新槍,憑借着精湛的槍法,張桃芳很快便來到了決定他命運的上甘嶺戰役。

上甘嶺戰役之中初戰失手

1953年,入伍不到兩年的張桃芳就被部隊派往駐守十分重要的上甘嶺陣地。在上甘嶺戰役裡,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很快向我軍發動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攻勢,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罕見程度,炮火密度超過了二戰中的最高水準,就連上甘嶺的山頭都被炸平了幾寸,周圍的泥土都被炸松幾十公分。

美軍對張桃芳有多恐懼?上甘嶺戰鬥結束後,遍地是裝滿糞便的罐頭

在此期間的短短四十天裡,敵我雙方對此陣地進行多達五十九次争奪,“聯合國軍”更是向上甘嶺陣地沖鋒了九百多次,但都紛紛被志願軍所擊退阻攔,其戰役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是以,當張桃芳來到上甘嶺之時,這裡已經化為了一片焦土火海。

美軍對張桃芳有多恐懼?上甘嶺戰鬥結束後,遍地是裝滿糞便的罐頭

戰場

很快,張桃芳便接到第一個狙擊任務:射殺前沿陣地的美軍。張桃芳很快隐蔽在前沿陣地之後,他開始屏吸靜神,對美軍進行瞄準,緊張之下,張桃芳接連發了三梭子彈,卻無一命中。後來據張桃芳回憶:

美軍對張桃芳有多恐懼?上甘嶺戰鬥結束後,遍地是裝滿糞便的罐頭

正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出師不利的張桃芳并不洩氣。他想不明白,自己分明就是按照平時在訓練場之中的訓練要領來進行操作,為什麼會槍槍落空?

于是,他向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請教了這個疑惑。老兵們也十分老道地指點他:“野戰運動中的打槍要靈活得多,平原和山地遠距離射擊目标的差別特别大,你呀,要學會“預判”。”

美軍對張桃芳有多恐懼?上甘嶺戰鬥結束後,遍地是裝滿糞便的罐頭

狙擊

原來,在平原狙擊敵人用“三點一線”的打法無可厚非,但是在高地起伏的山地之中進行狙擊,就要注意“上山頭下山打腳”來進行預判射擊,才能提高命中率。有了老兵的指點,張桃芳醍醐灌頂,他開始仔細揣摩,總結經驗。

張桃芳發現,除了射擊方法需要靈活改進,他與槍支的磨合也需要進一步提高:張桃芳新配發的莫辛納甘步槍比起之前的步槍要重得多,雖然在訓練場上他已經完全适應莫辛甘納步槍的節奏,但是在瞬息萬變的實戰之中,張桃芳用起這把槍支卻與訓練時有着些許偏差。為了克服這一點,張桃芳将重石懸挂在槍把上來鍛煉槍支的核心力量。

美軍對張桃芳有多恐懼?上甘嶺戰鬥結束後,遍地是裝滿糞便的罐頭

對于張桃芳來說,雖然理論得以完善,但是實戰訓練卻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彼時的北韓戰場,志願軍的後勤補給已經非常困難,槍支彈藥缺緊,不少射擊訓練都沒有實彈,這使得射擊訓練效果大打折扣。

是以,張桃芳的每一次實戰,心裡都不是很有底氣,但是他還是盡力而為。同時,由于子彈緊缺,張桃芳便盡量一槍就擊斃一個敵人。

神槍手令美軍聞風喪膽

終于,張桃芳不懈努力的鑽研精神最終給他帶來了回報。他利用這把在二戰之中過時已久的步槍九槍擊斃七名敵人。一時間,槍槍精準的張桃芳就成為了部隊中赫赫威名的“神槍手”。

美軍對張桃芳有多恐懼?上甘嶺戰鬥結束後,遍地是裝滿糞便的罐頭

抗美援朝(影視劇,美軍)

在此之後,張桃芳的“神槍手”之路就一發不可收拾。每次狙擊之前,他都先從周圍的地貌特征入手,研究敵人的活動規律并估算好射擊距離,并找到最理想的射擊點。很快,人槍合一的張桃芳就在二十天裡用240發子彈擊斃擊傷了七十一個敵人。

這個戰績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但是張桃芳并不滿意,在他看來,在四百米到五百米之間的距離最多隻需要一兩發子彈命中才是最佳水準。在後來的十天裡,張桃芳也确實做到了這個水準:一百九十發子彈擊斃了一百四十一個美軍,命中率令人啧啧稱奇。

美軍對張桃芳有多恐懼?上甘嶺戰鬥結束後,遍地是裝滿糞便的罐頭

聯合國軍

在張桃芳的“彈無虛發”神力之下,美軍發現,隻要自己在陣地上一露頭就有可能被張桃芳“就地終結”。這對于美軍來說無疑于一個巨大的折磨,随着越來越多的美國軍官被狙殺,美軍軍内的反戰情緒日益高漲。

而張桃芳更是抓住美軍人心惶惶的機會,将前沿陣地的美軍一個接一個地放倒,加深了上甘嶺美軍的心理壓力。在此期間,他們不得不提高十萬倍的警惕,就連上廁所都要步步驚心,否則廁所上一半就可能會成為張桃芳的槍下亡魂。于是,美軍不得不将罐頭當做臨時馬桶就地解決,以避免自己命喪黃泉。

美軍對張桃芳有多恐懼?上甘嶺戰鬥結束後,遍地是裝滿糞便的罐頭

勝利的志願軍

經上甘嶺一役,“神槍手”張桃芳一戰成名,成為了令美軍聞風喪膽的存在。而美軍的貪生怕死和過度依賴武器火力而忽略戰術,也注定使他們成為志願軍的手下敗将,那些裝滿糞便的罐頭,就是對北韓戰場上的美軍最大的諷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