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標準時間2月15日下午,單闆滑雪男子大跳台決賽在首鋼大跳台進行。中國隊選手蘇翊鳴獲得冠軍,為中國冬奧軍團再入一金,這也是他在本屆冬奧會獲得的第二枚獎牌。

蘇翊鳴在比賽中
本場決賽堪稱“神仙打架”,首輪就有多位選手挑戰1800難度,競争極其激烈。賽前,衆人都期待蘇翊鳴會在決賽中拿出“終極殺招”——1980超高難度。但前兩輪過後,蘇翊鳴基本上已提前鎖定冠軍獎牌。第三輪最後一個登場的他在前11名選手完賽後已經提前鎖定金牌,心态放松的他并沒有挑戰1980,這也成為了當天的一個“美麗的遺憾”。
在單闆滑雪比賽中,内轉1980(轉體五周半)抓闆堪稱世界第一難度,這個動作此前隻有蘇翊鳴在訓練中完成過一次。1980為何如此恐怖,讓站在最高競技舞台的各國選手望而卻步?
人體将承受極大負荷
Bs1980IndyCrail(内轉1980度抓闆)是單闆滑雪天花闆級别的動作,運動員從起飛到落地,大概會經曆3秒的時間,這期間要在空中旋轉5圈半。
其實在蘇翊鳴之前,世界上已經有三位運動員完成了1980度的轉體動作。前兩位都是日本選手,第三位是另一名中國運動員楊文龍,但他們三人采用了偏軸轉體的動作,蘇翊鳴則是水準旋轉,難度更大。
“平轉在理論上空中的耗時會更長,旋轉的難度更大,從起跳蓄力到空中旋轉,到落地時能否控克服慣性制住身體,都是極大的挑戰,需要很快的起跳速度和控制能力。”
重慶沙坪壩區滑雪協會秘書長封先樵是單闆滑雪專業人士,其對上遊新聞記者舉例表示,“對于選手,每增加半圈,難度都是成倍增加,更不要說是蘇翊鳴的5圈半。”
B站UP主“滑雪研究院”也有類似的描述:跳台選手們完成高度數空中旋轉後,還要通過身體的平衡、協調、慣性,再去通過高度數轉體完美落地,每多轉半圈,對身體都是一種非常大的負荷和挑戰。
央視舉了更通俗的例子:試試平地快轉五圈半看暈不暈,就知道在空中轉成那樣還要完美落地是什麼神級表現了。
如果你對1980的難度還是沒有概念,或許這個例子會讓你清晰概念:完成1980,就像羽生結弦挑戰的4A(目前無人完成),和籃球運動員在比賽中上演720°扣籃(目前僅一人在表演賽中完成)一樣。
完成需要天時地利
去年10月,蘇翊鳴在奧地利随國家集訓隊備戰時,蘇翊鳴完成了世界上首個轉體五周半(單闆滑雪内轉1980度抓闆)的動作。這一動作也在今年1月獲得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認證。
蘇翊鳴能在訓練中完成1980,已經是前無古人。今日比賽前,每個人都在期待他在奧運賽場上拿出自己的“終極大招”,因為不論是否成功,這都注定将成為這一項目的曆史佳話。
要完成這個極限動作,除了運動員平時的訓練,比賽的環境也很重要,天時地利一樣不能少。
封先樵表示:“要完成1980的狀态和完成4A類似,要有很好的身體狀态思想狀态和克服恐懼的心理狀态。”同時,環境的因素也很多,例如比賽時的天氣、雪況、風速、跳台上的雪況,都可能會影響到選手的表現。甚至是賽道上的一個小坑槽,乃至陽光照射到雪上讓雪的溫度産生變化,都可能會影響到選手的表現,這就是為何1980被稱為‘天花闆’級别的動作。”
上遊新聞記者 包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