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際兒童癌症日:兒童惡性良性腫瘤治愈率高,早診早治是關鍵

湖南耒陽2歲的男童琦琦(化名)半個月前被家人發現肚子硬、尿片上有淡紅色血迹,還以為是上火、積食,用了幾種降火藥,奶奶還找來了“土方”,都不見效果,輾轉來到湖南省人民醫院兒童血液惡性良性腫瘤科,醫生發現琦琦右腎有一個11.5*10.1cm的巨大惡性良性腫瘤,而且已經破裂出血,危及生命,立即為其安排了手術,手術切除了惡性良性腫瘤和右側腎髒,術後病理診斷為腎母細胞瘤,目前琦琦恢複良好,準備出院。

國際兒童癌症日:兒童惡性良性腫瘤治愈率高,早診早治是關鍵

檢查結果顯示巨大惡性良性腫瘤。

目前,惡性惡性良性腫瘤是導緻14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2月15日是國際兒童癌症日,兒童惡性良性腫瘤治療重在早期發現,兒童血液惡性良性腫瘤科主任賀湘玲提醒,如果出現淋巴結腫大、無痛性腫塊、出血等相關症狀時,家長應引起足夠重視,及時就醫。

“孩子平時看着挺健康的,誰知道會得了這麼嚴重的病。”琦琦的媽媽張女士表示,要是早一點帶孩子來檢查,可能惡性良性腫瘤還不會破裂,孩子受的罪也少些。

國際兒童癌症日:兒童惡性良性腫瘤治愈率高,早診早治是關鍵

經泌尿外科、麻醉科、兒童重症監護病房(PICU)、超聲科、放射科、病理科多學科會診,小兒泌尿團隊為琦琦成功手術。

賀湘玲主任介紹,各年齡段兒童包括新生兒都有可能患惡性良性腫瘤,發病部位也包括了全身各個系統。兒童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癌症)中最常見的是血液系統惡性良性腫瘤,除血液系統惡性良性腫瘤外,還有淋巴瘤、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其次為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良性腫瘤,包括腦瘤和脊髓惡性良性腫瘤;另外還有一些惡性實體惡性良性腫瘤,例如神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肝母細胞瘤、軟組織肉瘤、生殖細胞惡性良性腫瘤、骨惡性良性腫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等。兒童癌症如果早診早治,整體生存率能達到80%以上,遠遠高于成人惡性良性腫瘤。

國際兒童癌症日:兒童惡性良性腫瘤治愈率高,早診早治是關鍵

賀湘玲主任檢視琦琦的恢複情況。

賀湘玲主任表示,兒童惡性良性腫瘤早發現存在一定的困難,一是因為不少家長認為兒童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罕見,即便孩子出現了疼痛、腫物等異常症狀也很少往這方面想。二是兒童年幼,患病時無法準确表達感受。各種因素相加導緻孩子病情發現不及時,一旦發病就是晚期。是以,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如果孩子突然出現生長變慢、不愛吃東西、不哭不鬧等情況,家長可在孩子睡覺時,摸一下腹部、四肢看有無包塊。同時,最好每年帶孩子做一次體檢,把疾病控制在早期。

文字:吳靖 劉心

編輯:吳靖

稽核:周瑾容

湖南省人民醫院健康醫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