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丨元宵節的來曆和習俗

元宵節的來曆和習俗

青未了丨元宵節的來曆和習俗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是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據資料記載元宵節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據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已将元宵節确定為重大節日。

元宵節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隻稱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朝初受到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稱元宵。宋以後也稱燈夕。進而到了清朝,就開始稱燈節。

元宵最早叫“ 浮元子”,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青未了丨元宵節的來曆和習俗

元宵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于西漢,興盛于隋唐。隋唐以後,曆代燈火之風盛行,并沿襲傳于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是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

青未了丨元宵節的來曆和習俗

面燈 蘿蔔燈

青未了丨元宵節的來曆和習俗

八十年代平陰縣燃料公司展出的花燈

青未了丨元宵節的來曆和習俗

元宵節燈會 張召星攝影

青未了丨元宵節的來曆和習俗

2012年錦東元宵節焰火晚會

張召星攝影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見于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叙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征。

青未了丨元宵節的來曆和習俗

耍龍燈

舞獅子始于魏晉,盛于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裝扮成獅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後腳,另一人當引獅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彩球等動作。

青未了丨元宵節的來曆和習俗

舞獅子

踩高跷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衆性技藝表演。高跷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中國最早介紹高跷的是《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幹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

青未了丨元宵節的來曆和習俗

八十年代慶元宵踩高跷表演

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風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進行。

壹點号 尹燕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