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汽車人】動力電池市場:中韓日“三國演義”依舊

【汽車人】動力電池市場:中韓日“三國演義”依舊

從全球到中國,電池市場的競争主題是“規模”,規模做上去就能稱王。

作者丨齊策

編輯丨大華

出品丨汽車人傳媒

和整車的資料不同,動力電池的全球資料并無權威的統計機構。南韓市場研究機構SNE Research資料被業内引用比較多,在缺乏權威數源的情況下,《汽車人》也采用其資料分析。

春節後,根據SNE統計,2021年全球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使用量296.8GWh,相比2020年的146.8GWh,翻了一倍。

不僅是現實産量,預計将持續8-10年的擴産行動,迅猛地擡升了上遊資源價格(特别是有關金屬)。

1

排排坐,分果果

全球前十供應商按供貨量(GWh)排序,仍然是甯德時代(96.7)、LG新能源(60.2)、松下(36.1)、弗迪電池(即比亞迪電池26.3)、SKI(16.7)、三星SDI(13.2)、中創新航(即中航锂電7.9)、國軒高科(6.4)、遠景動力(4.2)、蜂巢能源(3.1)。

十大供應商合計市場占有率91.2%,市場集中度已經非常高。

【汽車人】動力電池市場:中韓日“三國演義”依舊

2021年,仍是動力電池行業持續高增長的年份,很多羽翼漸豐的電池企業開始謀求IPO。

2022年1月上市的LG新能源,上市當日市值6240億元人民币,是南韓資本市場有史以來最大規模IPO,母公司LG是以市值翻了一倍。市場稱其為韓版“甯王”。

中國國内的前十大供應商中,弗迪科技、中創新航、蜂巢能源、瑞浦能源尚未上市。目前,蜂巢能源正在進行“上市輔導”,而中創新航已經向港交所送出上市申請。

2023年,弗迪科技也應該“非常接近”上市。這樣一來,剛剛進入前十的瑞浦能源就成為異類。後者可能眼下更關注規模和客戶群的擴張。

【汽車人】動力電池市場:中韓日“三國演義”依舊

如果從國别來看,2021年延續了上一個十年的趨勢,即中國電池企業蠶食日韓市場佔有率,而本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則是韓企搶日企的地盤。整個過程中,歐美企業不見蹤影。

2021年電池市場的迅速複蘇,也大部分歸功于中企。相比2020年,中企快速增長,除了有點日系影子的遠景動力,其它幾大中企,增長率都超過了100%,包括已經是巨無霸的甯德時代(168%)。其中最迅猛的是蜂巢能源,增長431%(因為基數低)。

而松下增長34%,在動辄3位數的對手面前,已經不夠看;LG增長76%、三星SDI增長56%、SKI增長108%,呈現三級階梯。

這與中國新能源整車市場增長一騎絕塵的趨勢是一緻的。

2

主機廠來主宰

出貨量排在前面的電池供應商,都有穩定且市場表現優秀的主機廠客戶。

SNE預計,2022年特斯拉全球電池需求量高達88GWh;此外,大衆汽車51GWh、雷諾-日産26GWh、現代起亞23GWh、斯特蘭蒂斯20GWh、寶馬13GWh、奔馳11GWh、吉利11GWh。

這個資料很奇怪,因為2021年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長城、廣汽乘用車、上汽乘用車以及“蔚小理”的電池用量,都超過11GWh。如果說隻統計除中國以外的市場,吉利在内又很突兀;如果沒有中國市場,特斯拉電池用量也不可能如此之高。

【汽車人】動力電池市場:中韓日“三國演義”依舊

最近幾天,特斯拉與電池供應商的“绯聞”滿天飛。有消息稱,比亞迪正在剝離的電池業務供應商弗迪,已經擁有超過30家外部客戶(包含商用車,部分為試制試供),并與特斯拉簽署了20.4萬輛車的刀片電池供應協定。這種說法沒有獲得兩個當事方的證明。

衆所周知,LG就是瞅準了松下與特斯拉合作的嫌隙,而成為後者在華供應商。甯德時代作為在華二供,跻身于特斯拉供應商。2021年,特斯拉着意擴大磷酸鐵锂電池(LFP)裝機量,甯德時代開始拿到更多的訂單。

如果弗迪上位,曆史可能重演。但無論如何,3月份弗迪電池上車是不可能的,因為BMS軟硬體修改不可能在一兩個月之内完成。

特斯拉作為頭部電動車企,其做法有示範意義——就是永遠要確定自己的供應鍊安全,不讓任何一個供應商獨大,演變出居高臨下的議價權。

特斯拉聲稱上海産能2022年将達到100萬輛,那就必須再度引入新的供應商,哪怕帶來多種電池技術并行的麻煩也認了。好處還在于形成技術隔離,不至于發生通用、現代新能源産品,因LG電池缺陷“全鍋端”的問題。

【汽車人】動力電池市場:中韓日“三國演義”依舊

LG在2021年的增長得益于特斯拉、大衆ID.系列和福特野馬Mach-E的增長;SKI依靠現代IONIQ 5和起亞Niro EV系列;三星SDI則靠菲亞特500和Jeep Wrangler PHEV、BMW iX。

而豐田仍選擇松下作為惟一電池供應商,兩者成立了合資公司;本田選擇了甯德時代和松下作為供應商。但豐田和本田的EV業務還在低速階段,尚未大規模展開,是以松下仍需要忍耐一下。

除了特斯拉,其它傳統車企預期中的爆發式增長,都沒有在2021年到來。大衆汽車等企業寄望于2022年新能源業務能翻身。

3

那些此消彼長

2021年,各企業動力電池的方案之間,競争烈度提升很快。如果用一句話形容,就是“整個三元市場都受到了磷酸鐵锂(LFP)的沖擊”。

LFP能占領低端電動車市場,這一點大家早就預料到了。但是,LFP輕松越過藩籬,占據了70kWh以下的電量區間,讓三元中的532、622電池都很尴尬。

惟一地位無虞的是811高鎳電池。至于超高鎳(9:0.5:0.5),從來不是市場主流,上車量可以忽略。

【汽車人】動力電池市場:中韓日“三國演義”依舊

這一趨勢的不斷積累,在2021年終結了三元的領先優勢。國内而言,三元锂電池産量93.9GWh,增長93.6%,占總産量42.7%;LFP産量125.4GWh,同比增長262.9%,占比達到57.1%。

銷量方面,三元锂電池為79.6GWh,占42.8%;LFP為106GWh,占比57.2%。銷量和産量情況相當。

原因在于,532和622三元锂電池,能量密度較LFP領先很少,但熱失控等管理成本卻和811三元锂電池相差不多,導緻失去成本優勢的三元锂電池被LFP取代。這迫使韓企也在轉向LFP,松下還固守三元,另有打算。

但是,LFP并不能徹底驅逐三元,就連剛獲得的領先優勢本身,也并不穩固。

LFP的價格從2021年初的4萬元/噸,年底漲到11.1萬元/噸,漲幅177.5%。532、622、811三元锂電池的價格從年初12.35萬元/噸、14.55萬元/噸、17萬元/噸,分别漲到24.8萬元/噸、26.6萬元/噸和27.6萬元/噸,漲幅分别為100%、83%和62%。顯然,LFP削弱了成本優勢。

4

誰會更靠譜

現在新的變數在于4680電池,也是特斯拉掌握知識産權的電池技術。

4680電池不隻是個頭更大的圓柱形三元锂電池,由于采用“無極耳”設計,其成本、容量、性能和散熱更優,能量密度提升約為50%(“能量提升5倍”是很雞賊的說法,因為其體積更大)。

【汽車人】動力電池市場:中韓日“三國演義”依舊

與比亞迪的刀片電池相比,高鎳三元4680電池确實在能量密度、充放電效率、冬季續航表現上優于LFP。

理論上,4680電池存在綜合優勢。而且,從材料成本上來看,随着4680電池落地,電池生産規模将随着特斯拉整車迅速放量,LFP的成本優勢将被進一步抹平。

在中高端産品上,三元仍然能守住底盤,LFP則将止步于中端。

有人稱,4680電池和一些新勢力鼓吹的“半固态”電池(即一邊電極附近用固态電解質,另一邊附近用少量液态電解質),都是“期貨”,意即都不可信。

雖然兩者都是PPT狀态,但是4680電池将技術細節、創新部分、生産工藝、測試生産線都公之于衆,量産生産線也即将建成,看上去靠譜多了。

【汽車人】動力電池市場:中韓日“三國演義”依舊

從目前資訊分析,松下在2022年小規模量産4680電池基本沒問題,條件都已具備。而LG、甯德時代也已經獲得特斯拉的專利授權,正在籌備試産。

據市場傳聞,三星SDI也在謀求“試産”。但是4680電池技術來源隻能是特斯拉,兩者素無合作關系。三星如何試制,還不得而知。

另有資訊稱,寶馬在2025年之後,也有部分新車型采用4680電池。預計特斯拉将無償或者低價允許專利授權向第三方轉移。

而半固态的所有資訊,目前都很難獲知,連供應商是誰都秘而不宣,技術細節更是欠奉。相比而言,還是4680電池靠譜一些。

【汽車人】動力電池市場:中韓日“三國演義”依舊

鈉電池、雙極電池、锂硫電池、锂金屬電池,都停留在PPT宣講階段,量産相關資訊都比較匮乏,難以判斷其所處的技術發展階段。兩三年内都無法認真考慮其市場地位,原因是電池生産線大規模投資的回收周期,至少5年起。

電池廠商在一項新技術還未收回投資的時候,對其它新技術方案最多隻會試驗性研究,不會大規模部署産能。

2021年從全球到中國,電池市場的競争主題是“規模”,規模做上去就能稱王;而2022年則有了新方案的試探。這是目前市場領先者的隐憂,它們無一不選擇逐個跟進,唯恐被新路線抛棄。

不管怎麼折騰,“中韓日三國演義”依舊,歐洲部署的産能仍然遠在天邊。

【版權聲明】

本文系汽車人傳媒原創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