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威馬遭120人集體投訴,被指遠端修改使用者資料,侵犯使用者知情權

2月15日消息,造車新勢力公司之一的威馬汽車近日遇到一些争議,是因為有車主投訴他們侵犯使用者的知情權,甚至是以在黑貓投訴平台發起了“集體投訴”,目前投訴量已經有120人。

威馬遭120人集體投訴,被指遠端修改使用者資料,侵犯使用者知情權

該集體投訴由發起人“米周不姓米”在2月8日發起,他在投訴文案中總結了威馬5點問題:

“1. 威馬汽車電池有嚴重的安全品質缺陷,近1月已發生4起自燃,已經嚴重危及人身财産安全。

2.威馬得知此事後不對車輛進行召回及更換安全的電池,反而通過欺騙消費者進店保養等方式對車輛電池進行軟體鎖定,導緻大量使用者續航續航嚴重縮減。

3.威馬長期虛假宣傳,産品續航和宣傳差距極大,加上鎖電後實際續航僅能達到宣傳的三至四成。

4.大批威馬使用者(目前已600人)投訴7個月以來威馬遲遲不回應。1月10日發送律師函以後,包括投訴12315以來,威馬公司至今沒有開展任何直接對接,沒有提供任何有效的解決方案。

5.威馬接訴後小動作不斷,違反質監局規定,通過遠端ota靜默更新,于半夜批量更改或删除使用者車機資料,制造出解鎖假象,但實際續航并未提升。同時大幅降低充電功率,充電時間是其宣傳的3倍左右。”

集體投訴的參與者提出了讓威馬汽車公開緻歉,如實公布産品品質缺陷細節,為車主提供續航足額、設計安全的電池等訴求。

另外也有人提出要威馬汽車道歉,賠償,且是退一賠三。

目前該集體投訴發起一周後,其處理率仍為0,這意味着威馬汽車并沒有對該平台的集體投訴做出實質性的反應。

2月14日晚上22點多,集體投訴的發起人“米周不姓米”再次釋出一篇短文,題為《威馬維權全體使用者最後一次喊話沈晖及威馬汽車》,該文中稱他們年前就曾讓經銷商給威馬創始人沈晖帶話,需要沈晖與使用者們談一談,結果經銷商公司回報的日期一推再推,原本正月十五(即2月15日)前能談,結果2月14日被告知正月十五依然談不了。

威馬遭120人集體投訴,被指遠端修改使用者資料,侵犯使用者知情權

維權使用者對威馬及沈晖的喊話

于是這位投訴發起人直接對沈晖和威馬汽車公司喊話稱:

“請貴公司于24小時内,直接指派一名中高層,與被鎖電全體使用者開展對接,否則将視為就此事拒絕與維權使用者開展對話,此後所有使用者也将放棄通過對話溝通解決此事的可能,請你務必明确這一含義,明晚(注:2月15日)10時前威馬公司如無任何回應與對接,屆時威馬維權使用者将與監管部門和媒體朋友們一起,全面公開你公司系列侵害消費者的證據,以及你公司虛假宣傳的所有事實。十五就要到了,希望迷途威馬,放棄幻想,回頭是岸!”

尚不知威馬汽車将如何處理這件事。

威馬汽車成立于2015年,2021年他們的全年傳遞量為44157輛,截至2021年底,他們的累計傳遞量為88686輛。

威馬遭120人集體投訴,被指遠端修改使用者資料,侵犯使用者知情權

威馬創始人 沈晖

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在冬季因為電池的性能下降導緻的續航裡程減退應該是普遍現象,但減退太多也會招緻使用者的不滿,更何況如果是車企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鎖電,導緻續航裡程大跌,就更可能引發糾紛了。

在手機行業,曾經有一個十分類似的案例,那就是蘋果公司的“電池門”事件:

此前蘋果公司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軟體的方式限制了手機運作速度,美其名曰保護使用者的手機電池,防止自動關機。其實這種方式變相促進了新版iPhone的銷售,此舉導緻全球使用者對蘋果公司發起集體訴訟,最終蘋果公司付出了數億美元的賠償代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