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馮勝:跟了朱元璋43年,功勞僅次于徐達、常遇春,但死得最冤馮勝在曆史上是比較有名的一位将領,他還有另一個名字叫馮國勝。他

作者:母靜怡的故事

馮勝:跟了朱元璋43年,功勞僅次于徐達、常遇春,但死得最冤

馮勝在曆史上是比較有名的一位将領,他還有另一個名字叫馮國勝。他是定遠人。朱元璋部隊到達定遠時歸附的朱元璋!馮勝在攻打陳友諒、張士誠的戰争中,攻城略地,論功勞僅次于常進養,成為進階将領。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馮勝為右副将軍跟随徐達北伐。

十一月,北伐軍順沂水來到沂州(今山東臨沂)城下。馮勝在主将的指揮下,攻克沂州,守将王宣父子投降。明朝洪武元年(1368).明軍在塔爾灣大戰中,大敗元軍脫因姑木兒。

馮勝被指令追擊脫因塌木兒敗兵,到達陝州(今河南陝縣)城下,脫因站木兒不敢與明軍對擾,棄城遠遁,陝州不戰而下。馮勝又進占潼關,元朝将領李思齊之流驚恐萬分,于是分别西逃雒城(今陝西洛川)、鳳翔,河南至此平定後馮勝鎮守汴梁(河南開封)。

十月,副将軍馮勝、偏将軍湯和二人合兵一處,一起率南路軍越過黃河,以接應徐達主力。不斷地攻克殘垣的城池。馮勝在攻取溫州(今山西長治)時,接到徐達北進指令,逐日加程北進。二年元月,馮勝與徐達會師太原。後馮勝與常世春率先指令軍隊橫渡黃河,攻擊陝西等地。随即大軍入關,西至華州。

按洪武帝訓示,北伐大軍直搗元大都,大軍平複河北各地。北伐大軍攻克太原,徐達軍西征.西渡黃河,守将張思道逃到慶陽,領奉元(今陝西西安)。這時常遇春已收守将李思齊逃至臨洮.李思齊投降。後馮勝又攻下慶陽。

三年正月,洪武帝命右泰相徐達為主将,指令李文惠為左副将軍,都督馮勝為徐達助手,鄧愈、湯和等人随軍征戰漠北。

北伐軍兵分兩路:大将軍徐達考慮從潼關出發,準備攻打擴廓帖木兒:而按照預定計劃,左副将軍李文忠出居庸關入沙漠以追北元主力。

後來使殘餘勢力彼此不能夠互相援救。明軍兩路皆取得了輝煌的戰績,殘元在邊境的勢力遭到前所未有的毀滅。是以馮勝封為宋國公,食認3000石,給予世券。五年,擴廓帖木兒多次在和林騷擾明朝邊地,洪武帝派15萬軍隊出擊漠北。馮勝連戰連捷,獲得大勝。後又在臨渭、北平練兵,并鎮守陝西及河南。

北元大尉納哈出帶領數十萬的軍隊,以松花江流域為自己的根據地,活動遼東及遼河流域,多次侵擾明朝遼東疆土。洪武帝以馮勝為大将軍,颍國公傅友德、永昌侯藍玉為左右副将軍.率兵20萬人征伐遼東。

馮勝率軍抵達通州後.派出士兵探查到納哈出分散鎮守慶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于是藍王率輕騎乘大雪天出樂,斬殺了北元的大官,并且抓住了他的兒子,俘獲了北元的殘餘部隊。三月,馮勝等人過了關,分兵駐守大甯.寬河、會州、言峪四城,并且派兵駐兵大甯。五月,馮勝指令五萬兵馬駐守大甯,而其自己親率軍隊直搗金山。

六月至遼河之東,獲其屯兵300餘人,40餘幾馬。進駐金山之西,大軍壓境納哈出去請求投降。馮勝得其部二十餘萬人,大量牛羊馬駝辎重。六月底,馮勝等舉命班師。回京後,多人參奏馮勝大将軍印。馮勝不再帶兵。

在馮勝退休之後,其基本上都是閑居在家,然而馮勝畢竟指揮軍隊打仗有餘,而自保不足。當時由于胡惟庸案,已經導緻很多人被殺,一時間諸臣風聲鶴唳,戰戰兢兢,都擔心自己的身家性命!

結語:然而恰恰在此時,馮勝露出了一個緻命的破綻,把他自己送到了刀口上!那麼這個破綻是什麼呢?我們都知道朱橚是朱元璋的兒子,而朱元璋為了籠絡功臣,大多讓臣下和皇子聯姻,是以運氣不好的馮勝就做了朱橚的便宜老丈人。

但是明朝有制度,藩王沒有皇帝的指令是不可以随意離開封國的。但是,朱橚為人散漫,從不顧及他人,是以其有一次私自離開封國,前往鳳陽辦事。頗為巧合的是,馮勝當時也恰巧在鳳陽辦事。藩王居然和大臣同處一地,而且還是有着姻親關系。這不得不讓朱元璋心生懷疑!于是朱元璋在殺掉其他大臣的同時,順便也把馮勝給賜死,而且其子孫不得蔭官!#曆史#

馮勝:跟了朱元璋43年,功勞僅次于徐達、常遇春,但死得最冤馮勝在曆史上是比較有名的一位将領,他還有另一個名字叫馮國勝。他
馮勝:跟了朱元璋43年,功勞僅次于徐達、常遇春,但死得最冤馮勝在曆史上是比較有名的一位将領,他還有另一個名字叫馮國勝。他
馮勝:跟了朱元璋43年,功勞僅次于徐達、常遇春,但死得最冤馮勝在曆史上是比較有名的一位将領,他還有另一個名字叫馮國勝。他
馮勝:跟了朱元璋43年,功勞僅次于徐達、常遇春,但死得最冤馮勝在曆史上是比較有名的一位将領,他還有另一個名字叫馮國勝。他
馮勝:跟了朱元璋43年,功勞僅次于徐達、常遇春,但死得最冤馮勝在曆史上是比較有名的一位将領,他還有另一個名字叫馮國勝。他
馮勝:跟了朱元璋43年,功勞僅次于徐達、常遇春,但死得最冤馮勝在曆史上是比較有名的一位将領,他還有另一個名字叫馮國勝。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