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大成果集中亮相科技創新成就展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中國空間站、"第九章"量子計算原型、載人潛水器、高速磁懸浮列車......這些标志性的科技成果可以在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果展上看到。

成果展于10月21日至27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行,以"創新驅動發展邁向科技強國"為主題,聚焦"十三五"期間我國科技發展改革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和最新進展。展覽總面積21834平方米,共有1740件,1347件物品,277個模型,933個面闆和383個視訊。

成果展示,可以聯系到高精度動力重武器——

在室外展區,以600公裡/小時的速度行駛的高速磁懸浮列車吸引着遊客在車頂内排隊。這是中國科研團隊經過20多年的産、研合作成果,相關項目和裝置成套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産權。

在室内展區,中國空間站的模型和宇航服的展示讓人想起太空中的"旅行"三人組。1992年,我國制定了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建設空間站是發展戰略的重要目标。現在這個目标終于實作了,我們有自己的"太空常住人口"。

成果展,可體驗惠民科技的接地氣——

中國高端醫療裝置對進口的依賴正在被打破。成果展,展示了全身正電子發射/磁共振成像裝置的內建,這是"十三五"數字化醫療裝置研發的重點項目成果,填補了國内高端醫療裝置前沿領域的空白。

成果展還展示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研制的水稻育種加速器,它在彩色LED光下在不同高度茁壯成長。通過精确比對光照、營養、溫度等,水稻生長周期從120天縮短到60天。

在成就展上,您可以看到現在和過去之間令人興奮的對比

許多驚人的進步反映在每個展區的面闆或螢幕上的數字和圖表中。

我國科技創新投入持續快速增長,規模優勢顯著。中國研發支出的強度,即研發支出與GDP的比率,從2015年的2.06%上升到2020年的2.40%。

我國的知識創造能力得到了顯著增強,從人口大國發展成為科技人才大國。每10,000名員工的研發人員數量從2015年的49.3人增加到2020年的67.8人。每10,000人發明的專利權從2015年的6.3增加到2020年的15.8。(經濟日報記者于慧敏)

來源:經濟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