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預見】立訊精密入局新能源,何時可以“風起”?

【預見】立訊精密入局新能源,何時可以“風起”?

昔日備受市場青睐的蘋果電子産業鍊闆塊因為業務環境的變化,似乎光環不再,紛紛轉型。前有長盈精密大力布局動力電池結構件,後有藍思科技開辟光伏新戰場。

在新能源汽車賽道,繼去年富士康宣布和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Stellantis成立合資企業,進入汽車領域後,如今果鍊龍頭立訊精密也坐不住了。

(Stellantis:标緻雪鐵龍、克萊斯勒母公司。2021年7月,Stellantis集團公布了電氣化戰略:到2030年,集團在歐洲70%以上的銷量及集團在美國40%以上的銷量均來自低排放車型。集團旗下所有14個标志性的汽車品牌都要推出純電動汽車。到2030年,該戰略帶來的年營收增量為約200億歐元。)

2月12日,立訊精密一口氣向市場釋出了兩則合計投資總額約110億元的交易。一是立訊精密控股股東立訊有限拟以100.54億元購買青島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權、奇瑞股份7.87%股權和奇瑞新能源6.24%等“奇瑞系”股權;二是通過境外全資子公司以11.04億元港元收購港股彙聚科技74.67%的股權。

昔日果鍊巨頭為何相繼擴充業務?立訊與奇瑞合作後,可能的發展方向是什麼?此時入局,時機如何?

風起

世界環保意識高漲,電池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的新能源革命帶來近幾年新能源電池需求暴漲。而國内雙碳目标的提出是發展大方向,新能源的發展是一個戰略性的事情。

從全球新能源車的區域市場走勢看,2020年歐洲始終是加速上行。2021年歐洲新能源車市場總體高位穩定。而中國新能源車市場2021年持續走勢強勁,3-4季度持續加速上行。美國市場新能源車相對低迷和穩定。

【預見】立訊精密入局新能源,何時可以“風起”?

看國内情況,2021年國内新能源車市場火爆,根據乘聯會資料,國内新能源車零售達到299萬台,同比增長170%。乘聯會表示:“2022年很多車企都制定了宏偉的産銷提升目标,是以我們有信心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550萬台左右,繼續實作70%左右高增長。”

【預見】立訊精密入局新能源,何時可以“風起”?

2022年1月12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釋出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汽車産銷同比實作增長,結束了2018年以來連續三年下降的局面。其中,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超350萬輛,市場占有率提升至13.4%。

從以上資料、圖表可以看到,新能源車的發展速度實在太快了,特别是在國内,仍然在維持高增長的趨勢。

就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各大傳統車企和網際網路車企紛紛入局新能源汽車賽道。

以國内為例,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哪吒汽車、零跑汽車、威馬汽車、極氪汽車、岚圖汽車、極狐汽車甚至是塞力斯都在不斷更新車型搶奪這一市場。而去年小米要“造車”是新能源汽車賽道最大的新聞之一。

雖然新能源汽車賽道成長性好,但在各大巨頭紛紛宣布“砸錢造車”、群雄逐鹿的環境下,立訊精密選擇在此時入局,為什麼?

緣由

近兩年消費電子賽道低迷,果鍊風光不再,手機産品毛利率走低是蘋果産業鍊廠商們面臨的現實。

在2021年三季度财報中,立訊精密前三季度淨利潤為46.9億元,同比增長0.21%,但第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25.28%。若看單季度利潤,則2021年的利潤下滑态勢更清晰(見下圖)。除了立訊精密外,歐菲光、藍思科技、歌爾股份同樣因為業績表現不佳而苦惱。“賺了吆喝不賺錢”幾乎是國内蘋果産業鍊廠商的真實寫照。

【預見】立訊精密入局新能源,何時可以“風起”?

筆者曾在今年1月底文章《蘋果重歸“王座”!“果鍊”能否崛起?》寫過果鍊的情況,自去年9-10月蘋果公司推出最新款手機産品iPhone13系列後,國内A股蘋果概念的上市公司整體表現并不好。

我們如今再來更新下資料。Choice資料顯示,去年10月初至今(2月11日),蘋果概念闆塊成份區間漲跌幅(算術平均)為-1.02%,同期滬深A股為3.64%。果鍊仍然沒有跑赢滬深平均漲幅(見下圖)。

【預見】立訊精密入局新能源,何時可以“風起”?

在消費電子增長趨勢下降的情況下,果鍊巨頭紛紛入局當下最“時髦”的新能源,也就不難了解。

根據第一财經的報道:汽車被視為下一代手機級别的工業産品,并且汽車産業都在向網際網路化、智能化這兩個方向發展,再加上相應的移動計算場景的交集,是以最具有經驗和積累的就是手機供應鍊,并且有望借助跨界擺脫目前的“低利潤”困境。

立訊精密公告稱,本次公司與奇瑞控股及其關聯方聯合簽署戰略合作架構協定,旨在全方位強化公司汽車業務戰略布局。在整車合資平台作為前沿的研發設計、量産平台及出海口的支援下,動态入局、快速提升公司作為Tier1廠商的核心零部件綜合能力,達到成為Tier1上司廠商的中長期目标。(Tier1:汽車廠商一級供應商)

“公司要抓住這一機會,在未來3個5年實作Tier1騰飛。”立訊精密表示,Tier1的市場規模本身幾乎是所有車企總産值的70%,如大家所熟知的全球4大Tier1廠商博世、日本電裝、采埃孚、麥格納,成立時間都在50年以上,收入規模都在300億美金以上,沒有中國企業。而前全球100大Tier1廠商中,中國企業也僅有8家。

“立訊精密在此前一直在尋找合适的汽車廠商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奇瑞汽車與立訊在業務上有着不少往來,此次官宣合作并不意外,實質上兩家合作的計劃早已排在議程上。同時,在市場上可供立訊精密選擇投資合作的汽車廠其實并不多,有的合作成本比較高,有的則是協同效應較弱。”一家廣州本土券商消費電子研究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根據公司公布的2月13日機構調研會議紀要,“奇瑞已具備成熟的産能,是國内為數不多适合開展ODM造車業務模式的夥伴,公司與奇瑞合作的成本相對較低,卻具備較高和較快的潛在效益。”

根據立訊精密近年來的年報顯示,該公司在汽車領域,專注于整車“血管和神經系統”,具體産品包括整車及特種線束、新能源車高壓線束和連接配接器、車載通訊單元(TCU)及中央網關等功能。根據該公司2021年半年報顯示,汽車互聯産品及精密元件占公司營業收入的3.68%,約為17.7億元。

而在立訊之前,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廠富士康早已入局,在過去幾年,其在汽車領域動作頻頻。從拜騰、FF到菲斯克再到瘋狂投資汽車工廠,汽車戰略也逐漸浮出水面。

今年富士康的2條最新消息是:

1月4日,富士康與拜騰汽車、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架構協定,合力推進拜騰新能源整車産品量産。根據協定,富士康将提供先進制造技術、營運管理經驗和産業鍊資源,全方位支援拜騰首款車型M-Byte的量産。

1月13日,富士康與吉利控股簽署戰略合作協定約定,雙方将成立合資公司,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生産及定制顧問服務,包括但不限于汽車整車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統、汽車生态系統和電動車全産業鍊全流程等。

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在此前的一份緻股東報告書中指出,富士康要讓原本以“勞動力密集”為本的體質脫胎換骨,未來将着重投資“電動汽車、數字健康、機器人”三大産業。

富士康預計,電動汽車市場将在2024年爆發增長,相比内部原有預期提前一年。在富士康的了解中,智能汽車可以視為智能手機加四個輪子。而汽車行業正在向智能化和電動化轉型,汽車有望成為智能手機之後的下一個普及智能終端。

方向

立訊是國内果鍊龍頭之一,近年蘋果公司造車傳聞不斷,而蘋果公司也确實在汽車業務上“穩步推進”(見下圖)。筆者據此推測,立訊這次和奇瑞合作,主要是為了獲得整車生産資質,友善後面和蘋果合作造車。當然,根據目前立訊公告,官方并沒有說要“造車”(造整車),而是“強化公司汽車業務戰略布局”。立訊表示,将協同奇瑞新能源開拓ODM業務——為别人造好車,本次合作也将開創全球整車ODM業務先河。

【預見】立訊精密入局新能源,何時可以“風起”?

由于汽車的電動化趨勢,傳統動力組成(發動機、變速箱)被三電系統(電機、電控、電池)取代,技術門檻是下降的。另外,汽車的智能化趨勢,從過去的硬體定義向未來的硬體+軟體定義轉變,也有利于蘋果這樣的玩家入局。

之前有機構做過預測,蘋果汽車的布局模式也會仿照手機的布局模式,核心的晶片、作業系統、電機電控通過自研+代工的方式進行,電池、整車制造尋求合作夥伴。

【預見】立訊精密入局新能源,何時可以“風起”?

筆者基于以上情況進行推測,目前蘋果産業鍊上的消費電子企業,未來是否會從“為蘋果手機打工”變成“為蘋果汽車打工”,這個可能性是比較大的。立訊、富士康此前和蘋果長期合作中積累的工業生産流程管理能力,會更容易比其他企業被蘋果看中。畢竟合作夥伴關系那麼多年,企業的能力是已經獲得了蘋果認可的。

時機

基于以上原因,立訊從消費電子開始布局汽車看起來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過,在衆多企業紛紛入局新能源賽道的情況下,立訊此時入局,真的好嗎?

在業内看來,立訊切入的時機較晚,更重要的是,汽車行業的投資門檻正在不斷提高,“燒錢”沒有盡頭。

從去年前三季度資料來看,蔚來和小鵬汽車的季度虧損在逐漸擴大,其中前者合計虧損了18.72億元,後者已經虧損了35.76億元,而理想汽車的虧損額也達到了6億多。而從研發投入上,新能源汽車賽道更是被視為“無底洞”。

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在去年年底的一次采訪中将汽車新創企業的造車門檻從2016年的200億提升到了400億。“400億元不是一個精準的數字,是直覺的判斷。我們今天還在虧錢,就是因為我們要為未來做投入,否則即便很快盈利,很可能過兩年就斷崖式下降。”李斌說。

而從集度汽車計劃5年投資500億元,小米計劃10年投入100億美元可以看到,造車百億元起步已成為行業共識。

那麼立訊現在有那麼多錢嗎?

根據2021年三季報,去年前三季度,立訊精密的歸母淨利潤為46.90億元。截至去年三季度末,立訊精密共計有流動資産630.53億元,其中貨币資金為156.68億元。

有點尴尬。

是以立訊現在不能說自己要“造車”,公司在2月13日機構調研會議紀要中明确表示:“公司并不造車,而是協同奇瑞開拓另一個新産業——為别人造好車。”

從目前情況來看,立訊是最可能從手機零件供應商變成汽車零件供應商的。根據公告,立訊精密中長期目标是“成為汽車零部件Tier1上司廠商”。而立訊何時“風起”?關鍵時點,很可能是蘋果公司開始造車。

對于選擇當下時點入局,立訊坦言,若僅憑自身目前節奏和速度,擔心錯過視窗期;尤其當有ODM機會出現時,公司也擔心失去進入關鍵零部件的機會。

立訊表示,ODM業務目前已經有比較明确的落地項目,大約在12-18個月陸續投産。

市場

立訊精密的股價從年初至今(2月11日)已跌約20%,而在周末公司入局新能源的公告發出後,周一(2月14日)高開低走,盤面沒有達到“令人激動”的表現,這或許和大盤近日整體環境有關,也或許是市場不看好立訊在此時選擇進入新能源。

立訊精密2022年2月14日在深交所互動易中披露,截至2022年2月10日公司股東戶數為24.59萬戶,筆者據此測算,較上期(2022年1月28日23.90萬戶)增加0.69萬戶,增幅約為2.9%。

根據WIND資料來看,2021年年初至今,重要股東增持次數較多。

【預見】立訊精密入局新能源,何時可以“風起”?

一句話總結本文:消費電子不景氣,新能源趨勢增長強勁,果鍊企業相繼擴充業務,布局新能源。何時風起,可關注蘋果公司造車的時機。此外,對于未來ODM項目落地時間,立訊表示約在12-18個月。換句話說,最遲到2023年夏天或可看到更多的細節。

延伸思考:制造業找到了“造車”和工業智能化更新的方向,那麼網際網路的方向在哪?

許螣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