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汽車“代工廠”,立訊精密的新故事?

新十年,智能汽車接力智能手機成為科技業内的又一款颠覆性産品。新的風口面前,智能手機時代乘風而起的“果鍊巨頭”們打起了汽車供應鍊的主意……

虎年造車第一槍,由“果鍊巨頭”立訊精密打響。

2月11日晚間,立訊精密一連釋出兩條公告,攜百億重金“殺入”造車行業。

第一份公告中,立訊精密表示,其控股股東立訊有限拟以100.54億元購買青島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權、奇瑞股份7.87%股權和奇瑞新能源6.24%等“奇瑞系”股權;另一份公告則透露,立訊精密将通過境外全資子公司以11.04億港元收購港股彙聚科技74.67%股權。

傳統消費電子的浪潮逐漸平息,立訊精密試圖在幾近“觸頂”的智能手機業務之外探尋新的增長曲線。

汽車配件領域試水十餘年,立訊精密選擇攜手奇瑞押注新能源汽車ODM。隻不過,新能源汽車爆發前夜,“姗姗來遲”的立訊精密能否講好汽車代工廠的新故事?

新能源汽車“代工廠”,立訊精密的新故事?

立訊精密殺入造車領域

“立訊精密不造整車”, 2月13日,立訊精密在一份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中對外表态,“而是協同奇瑞新能源開拓為别人造好車的 ODM 業務,志在抓緊機會視窗拼進全球領先的 Tier1。”

寥寥幾句透露出一個訊号:與以往跨界造車的明星企業不同,立訊精密試圖在汽車制造領域“複刻”其作為果鍊代工商的成功案例。

具體來看立訊和奇瑞的合作方式,據立訊精密公告,其将與奇瑞新能源拟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其中,立訊精密拟認繳5億元持有合作子公司注冊資本的30%、奇瑞新能源認繳11.67億元并持有注冊資本的70%的股權。

該合資公司将專業從事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及制造,并為立訊精密的汽車核心零部件業務提供前沿的研發設計、量産平台及出海口。業務分工上,因奇瑞擅長整車業務,合資公司将由奇瑞主導,而立訊精密将在業務、客戶等方面進行協同。

據媒體報道,從去年開始,奇瑞就一直在尋找一個科技制造領域的合作夥伴,希望借此謀求軟體開發方面的助力,并解決産能過剩問題。在與立訊精密簽訂合同之前,奇瑞還與另一個手機代工巨頭富士康有過一段時間接觸。不過,最終還是選擇與立訊精密合作試水汽車ODM業務。

立訊精密方面進一步透露,雙方之間的合作具有排他性,即奇瑞集團不能與其他汽車代工企業合作代工造車業務,但可以獨立代工業務或與汽車品牌企業合作代工業務等。

資料顯示,立訊精密在汽車制造相關業務上已經沉浸了十餘年,與汽車相關的主要産品有連接配接器/連接配接線、低/高壓整車線束、特種線束等,主要客戶包括國内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及部分大型 Tier1 廠商。

2021年半年報顯示,立訊精密汽車互聯産品及精密元件占公司營業收入的3.68%,約為17.7億元。十餘年發展,汽車相關業務營收占比僅有3.68%。新能源汽車爆發的風口将至,立訊精密“坐不住了”。

“如果按照目前節奏和速度,我們擔心會錯過視窗。尤其當有ODM機會出現時,我們也擔心會失去進入關鍵零部件的機會,是以我們在目前時點與奇瑞進行合作。”

投資人交流會上,立訊精密毫不掩飾自己的目标——三到五年間實作Tier1騰飛,成為全球汽車零部件Tier 1上司廠商。據了解,目前其ODM業務已有比較明确的落地項目,大約在未來12-18個月陸續投産。至于合資公司主要目标業務,預計将是國外傳統品牌車企的業務及國内新SmartEV品牌業務。

業内人士分析認為,對于沒有任何整車量産經驗的立訊精密來說,找一家傳統廠商成立合資公司是跨界造車是最安全,也是最經濟的選擇之一。不過,這樣的理想合作夥伴并不好找。

立訊精密來勢洶洶,百億重金高調殺入汽車市場。但從目前流出的各項資訊來看,這場跨界中,立訊精密更偏向将自身定義為“輔助角色”。

因身為果鍊上的重要龍頭企業,立訊精密一度是A股市場上的資本寵兒。就是這樣一家幾千億市值的明星企業,“低姿态”入局造車背後有着怎樣的考量?

新能源汽車“代工廠”,立訊精密的新故事?

果鍊巨頭也“焦慮”

2020年下半年以來,立訊精密股價進入波動下行區間。截至2月14日收盤,立訊精密收報41.9元每股,漲幅2.07%,最新市值2960億元。與2020年高點處的4000億相比,立訊精密在一年多的時間内跌去了超千億市值。

立訊精密在二級市場的漲跌起伏,與蘋果産業鍊景氣度息息相關。

2016年開始,因拿下AppleWatch和Airpods主要訂單,立訊精密營收從137.63億元上漲至2020年的925.01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高達88.72%。歸母淨利潤方面,則從11.57億元漲至72.25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達到84.15%。

二級市場上,立訊精密市值也同步走高,一路飙至4000億高點,約為最低點時的5倍。财報顯示,2020年度,單蘋果一家公司就為立訊精密貢獻了638.43億元銷售額,占總營收的約70%。與此同期,立訊精密第二大客戶銷售額僅為42.34億元。

立訊精密與蘋果之間的綁定不斷加深之時,風險也在悄然迫近。

2022年1月,全球消費電子龍頭蘋果釋出财報,2021年營收創新高,達1239.5億美元,同比增長11.2%;淨利潤346.3億美元,同比增長20.2%。

下遊行情火熱,與此同期,與蘋果相關的中上遊供應商們卻呈現出了另一幅畫面:最新财報顯示,立訊精密2021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為46.9億元,同比增長0.21%,保持增長勢頭。但同期淨利潤僅為16億元,同比下降了25.28%。

不僅是立訊精密,2021年度,被剔除果鍊的歐菲光預估淨虧損在19億到27億元之間;長盈精密也在業績預告中表示,淨利潤将出現明顯下降。

行情冰與火背後,屬于傳統消費電子ODM的黃金時期正在成為過去式。行業天花闆到來之前,諸如立訊精密的果鍊巨頭們需要尋求轉型。

在這種背景下,與智能手機有着相似性的智能汽車,成為多數科技制造企業的轉型方向。除了立訊精密外,包括富士康、藍思科技、長盈精密等在内的多家企業已經有所行動。

1月,富士康與拜騰汽車、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架構協定,合力推進拜騰新能源整車産品量産。同月13日,富士康還與吉利控股簽署戰略合作協定約定,雙方将成立合資公司,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生産及定制顧問服務。

去年年底,藍思科技宣布與光伏原片龍頭企業凱盛科技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并設立全資子公司湖南藍思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光伏項目等業務,注冊資本10億元。同時,藍思科技還對外表示,上海臨港的汽車項目也會積極推進。

進一步往前追溯,長盈精密則在2021年初就釋出公告稱,拟以總額約88億元投資動力電池結構件自動化産線項目。

與上述同行相比,立訊精密有着更為迫切的轉型壓力。除了營收主要依仗蘋果外,過去的一段時間内,為了留住大客戶,立訊精密還圍繞蘋果展開了大量的研發、收并購行動。财報顯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立訊精密一年内的有息負債高達169億元,資産負債率接近60%,較進入蘋果供應鍊之初時高出近40個百分點。

“迎合”蘋果所做的一系列努力如同一把達摩克裡斯之劍,從某種程度上講,立訊精密發力汽車領域亦是無奈之舉。

但無論如何,屬于新能源汽車的浪潮已至,留給企業猶豫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多。

新能源汽車“代工廠”,立訊精密的新故事?

立訊精密的新故事?

2月13日的投資人交流會上,立訊精密多次對外表示,Tier1領域是一塊充滿機遇的“藍海”。

立訊精密舉例稱,目前的Tier1市場幾乎是所有車企總産值的70%,大家所熟知的全球四大Tier1廠商——博世、日本電裝、采埃孚、麥格納,成立時間都在50年以上,收入規模都在300億美金以上,但是四大廠商裡沒有中國企業。

而立訊精密恰好就是想要講述一個“Tier1領先廠商”的新故事。

“一直以來,公司在汽車領域都是以成為業内領先的 Tier1 廠商為核心目标,也一直在尋找能夠鍛煉自身 Tier1核心零部件能力的平台。本次戰略合作将在打造合作造車ODM模式的基礎上,快速發展公司Tier1業務。”

借着與奇瑞之間的合作,立訊精密可以将産品線上的各項元件放在合資公司“練兵”。用立訊精密方面的話來講則是:“快速提升公司作為Tier 1廠商的核心零部件綜合能力,在實踐中快速打磨、優化與放量,實作公司核心零部件的多元化與規模化發展,達到成為Tier 1上司廠商的中長期目标。”

不過,在成為頭部Tier1廠商之前,立訊精密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據立訊精密管理層透露,合作前期,當立訊精密與奇瑞新能源組建的合資公司的ODM造車規模不到百萬台時,立訊精密的主要職能是幫助奇瑞開拓ODM業務,未來ODM造車業務發展後,立訊精密的核心零部件業務也随之發展。

換言之,立訊精密與奇瑞之間的合作實際上存在着時間上的遞延。前期,立訊精密幫助奇瑞打開ODM市場;後期ODM規模成行,立訊精密再借此大規模發展零部件。

從這一合作模式來看,對于立訊精密而言,其汽車零部件業務想要發展壯大,勢必要經曆一段時間的陣痛期。

再看雙方初期的ODM業務,2007年,蘋果釋出iPhone4,拉開了智能手機時代的大幕,國内手機ODM代工行業應運而生;如今,新能源汽車走過十年培育期即将迎來爆發,與之類比,新能源汽車行業也或将開辟ODM市場。

不過,在ODM市場培育期,無論是立訊精密,還是奇瑞亦或是其他外來者,都将面臨着汽車代工市場從無到有搭建的多重困難。

責任編輯 | 陳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