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夜爆紅的啫喱APP突然下架,這是要鬧哪樣?

2月13日晚間,啫喱App釋出聲明稱近期遭遇連續有組織的攻擊,已采取法律行動。同時,啫喱選擇主動從應用商店下架,暫停新使用者進入。2月14日上午,使用者發現已經無法在蘋果應用商店搜尋到啫喱App。

曾登頂AppStore,啫喱APP為何能爆火?

“好朋友,加啫喱”。據應用介紹顯示,其是一款“通過潮玩形象,在全新空間與好朋友一起生活的密友社交APP”。在這款應用裡,隻需要和好友共享自己的ID,便可以成為彼此的鄰居,分享和互動日常。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啫喱隻允許添加50個好友,但也無法抵擋衆多年輕人的喜愛。

一夜爆紅的啫喱APP突然下架,這是要鬧哪樣?

圖檔來源:啫喱App

啫喱于1月19日正式上線,截止于2月11日,僅半個月時間便超越微信成為了AppStore社交類軟體排行榜第一,也成為2019年以來第一個排名超越微信的社交類應用。随着5G、AI等技術的逐漸成熟,具備元宇宙雛形的啫喱,也讓人看到了社交領域背後潛力。

一夜爆紅的啫喱APP突然下架,這是要鬧哪樣?

使用者可以根據喜好打造個人虛拟形象。

與衆多社交軟體類似,其通過生成個人海報分享至朋友圈等方式“裂變”傳播。作為一款社交産品類APP,啫喱的互動界面也有許多新玩法。除了可以捏臉和換裝,啫喱也可以釋出plog,對于聚焦于“活在當下”的特點來看,使用者通過及時上傳和分享圖檔,抓住了當下年輕使用者熱愛分享日常的屬性,充分打造了個人表達的空間。

一夜爆紅的啫喱APP突然下架,這是要鬧哪樣?

在啫喱APP,使用者甚至可以看到好友線上時的手機電量。/圖檔來源:奧一新聞

一夜爆紅的啫喱APP突然下架,這是要鬧哪樣?

奧一新聞記者咨詢啫喱APP使用者梁女士得知,對于APP内釋出内容的時候提示使用者是否可以選擇音樂,以及每天都會更新特定的音樂這一個特點,她覺得很新穎。并且在單獨的聊天框内,戳對方“在幹嘛”之後可以通過拍照進行回複,以及開啟實時地圖功能,可以邀請好友共享位置等特點,都是吸引她下載下傳的特點。

一夜爆紅的啫喱APP突然下架,這是要鬧哪樣?

啫喱使用者梁女士提供的聊天截圖

被視為“元宇宙社交”新秀的App,能掀起社交新風潮嗎?

1月19日,啫喱App上架,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已經完成5次版本更新。2月11日,啫喱App登頂AppStore。2月13日,該軟體已經持續霸榜三日,2月13日晚間,從應用商店下架,暫停新使用者進入。2月14日上午,記者了解到已經無法在蘋果應用商店搜尋到啫喱APP。

一夜爆紅的啫喱APP突然下架,這是要鬧哪樣?

曾超越微信排行到主動下架,短短數日便經曆如此大起大落,使得啫喱這一類主打虛拟形象的社交産品引發業内熱議。此前有部分網友稱“啫喱App存在侵犯使用者微信号、QQ号等隐私資訊”,2月11日晚間,啫喱App開發平台北京一點數娛科技有限公司回應稱,該消息不實,“是競争對手針對‘啫喱’App的有組織、有計劃的诽謗,公司已經收集相關證據并報警。”

一夜爆紅的啫喱APP突然下架,這是要鬧哪樣?

圖檔來源啫喱App微網誌

“之前也沒有接觸到像啫喱這樣的換裝App,是以畫風和設計之類的更受大學生喜歡吧。對我來說它就是個換裝小遊戲,營銷做得很誇張,現在覺得挺無聊的。”啫喱App使用者林女士告訴記者。在問到關于互動和分享的特點時,林女士補充道:“分享日常何必要專門上這個App呢?我也可以直接在微信上面說呀。”

與微信相比較而言,很明顯啫喱的社交屬性依然小于微信,并且存在使用者留存率嚴重不足的情況。梁女士告訴記者:“我自己兩三天才打開一次,是以覺得它的玩法還是很單一,在社交軟體這個賽道,打不出明顯的差異化很難吸引使用者留存。”

當技術無法支撐使用者源源不斷湧入時,問題便會一一産生。不少使用者表示啫喱存在閃退、卡頓、拖曳不流暢、群聊功能不完善等問題。對此,啫喱在2月13日的公告中說明:“為了讓大家有更流暢的使用感,我們不舍地選擇了在大規模更新系統期間,主動從應用商店下架,暫停新使用者進入,專注于提升現有使用者體驗。”

一夜爆紅的啫喱APP突然下架,這是要鬧哪樣?

記者從天眼查了解到,“啫喱App”iOS及Android版本軟體著作權于2021年6月獲登記準許,著作權人為北京一點數娛科技有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一點數娛科技有限公司已申請注冊多枚“啫喱”商标,目前商标狀态多為等待實質審查。

一夜爆紅的啫喱APP突然下架,這是要鬧哪樣?

圖檔來源天眼查

社交私人化趨勢下,下一個社交産品在哪兒?

當微信不再私人化時,啫喱這類App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使用者需要個人空間表達的痛點。然而啫喱依舊缺乏通過粘性使用者互動的玩法去建立關系,目前使用者都集中在自身的表達層面。

顯然,作為一款社交産品,核心在于社交關系的沉澱,啫喱仍需要優化交流方式和提升使用者體驗。但對于它的創新嘗試,讓人們看到了社交産品更多的可能。

文字:奧一新聞記者 姜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