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古代最早的情人節

農曆三月三,俗稱“上巳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它起源于遠古時代蘭湯辟邪的巫術活動,人們佩帶香氣襲人的蘭草,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後來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觞、郊外春遊等内容。宋人吳自牧在《夢粱錄》中寫道:“唐朝賜宴曲江,傾都禊飲踏青”,說的就是上巳節這天,長安城内男女老少盛服而出,在曲江畔宴飲、郊遊的景象。杜甫有《麗人行》曰:“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三月三是以時桃花盛開又稱為“桃花節”,古代漢族少女到了15歲,要于此日舉行成人禮,即“笄禮”,是以也稱為“女兒節”。據最古老的傳說,上巳節這一天是伏羲、女娲交合的日子,是以上巳節也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情人節。

中國古代最早的情人節

芍藥 郎世甯/繪

距今2500多年的《詩經》在《鄭風·溱洧》中描寫道:“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谑,贈之以芍藥。”這首民歌以歡快、清新的語言向我們展現了一幅古代三月三的風俗畫,我們仿佛看到了陽春三月,溱河、洧河清澈見底,碧水涓涓而流,不時翻騰着一朵朵潔白的浪花。河畔,一群青年男女身穿春天靓麗的衣服,手持散發着芳香的蘭草,興高采烈地跳着、唱着,互相追逐嬉戲,一位帥哥向心儀的美女贈一朵鮮豔的芍藥,深情地表白說:“嫁給我吧,我願和你白頭到老!”這就是《詩經》描寫的大陸古代最早情人節的歡快情景。

《周禮》記載,“中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斯時也,奔者不禁。”在男女授受不親的古代,在陽春三月的上巳節,少男少女們相約幽會,即便私奔發生關系也不必禁止。在大陸曆史上,特别是漢唐時期,青年男女踏青尋愛的故事流傳甚多。公元前139年春三月上巳日,正值風華正茂的漢武帝劉徹在霸上祭祀先祖回宮的路上,順道去看望平陽公主,巧遇端莊秀麗、風姿綽約的歌女衛子夫。衛子夫秋波盈盈,含情脈脈,漢武帝一見鐘情,墜入愛河,遂将其帶入宮中,二人相愛陪伴50年。

唐代詩人崔護進士及第後,在春暖花開的三月三前後獨自一人春遊都城南,因口渴找水喝邂逅绛娘。崔護見她姿色豔麗,神态妩媚,便用話引逗她,绛娘嫣然一笑,低頭不語。崔護見天色已晚,隻好怅然而歸。回來後的崔護日夜倍受思念煎熬,第二年上巳節,他直奔城南去找她。沒想到大門已上鎖,崔護非常失望,懊惱地在左邊一扇門上題詩道:“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過了幾日,崔護又前往城南尋訪,遇到绛娘的父親,方知道绛娘自去年與自己相見,經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前幾日讀到門上這首詩,更是一病不起,茶飯不進數日而斷氣。崔護聞聽連忙來到绛娘床前哭訴,句句發自肺腑,感人至深,绛娘竟當場複活。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

宋代由于尊崇理學,之後的文獻不見上巳節男歡女愛的記載。但是在西南彜族、壯族等少數民族地區至今還流傳着男女相會的習俗,如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男女對歌、抛繡球、談情說愛等活動。

《中華讀書報》( 2020年03月18日 15版) 作者 / 鄭學富

來源 / 閱讀公社

光明日報 ·《新天地》雜志

版權聲明:光明日報新天地雜志所使用的文章、圖檔及音樂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敬請相關權利人随時與我們聯系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