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蘋果公司的供應商,中國占半壁江山

2018年8月3日,蘋果公司股票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家進入萬億美元俱樂部的公司。

2020年8月20日,蘋果公司股票突破2萬億美元,同樣隻身一人率先進入了2萬億美元的俱樂部。這一萬億美元的增加額用了2年時間。

2022年1月4日盤中,蘋果公司股票市值一度突破3萬億美元,這一次增加一萬億美元隻用了1年和4個多月。

蘋果公司的供應商,中國占半壁江山

如此受投資者追捧的背後是蘋果公司在疫情中逆勢而上的财報業績。

2020财年,在全球疫情極為嚴重,大多數國家都停工停産,商店難以正常營運的時期,蘋果公司營收總額依然達到了2745.15億美元,同比增長5.51%;淨利潤為574.11億美元,同比增長3.9%。這樣的成績,實屬難得。

2021财年,借着人類對疫情逐漸适應的趨勢,蘋果公司的業績出現了爆發。公司營業收入3658.17億美元,歸屬母公司淨利潤946.80億美元,折合每股收益為5.67美元。

将近千億美元的利潤,絕對屬于妥妥的富可敵國,畢竟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一年都純賺不了這麼多錢。

當然,作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企業,蘋果公司養活的供應鍊企業也不少。

蘋果公司的供應商,中國占半壁江山

根據該公司官網公布的資料,從2018年開始,盡管供應鍊端企業名單有所調整,但是供應商規模一直維持在200家左右。

在2021年公布的供應商名單中,中國大陸地區又增加了12家,總數達到42家,若算上中國台灣地區的46家和中國香港地區的10家。蘋果供應鍊中的中企達到了98家,占全部供應商總數的49%,名副其實的半壁江山。

相比之下,排名第二的國家才是美國本土,有35家供應商,占比約17.5%;接下來是日本的33家,占比約16.5%,南韓的14家,占比7%。剩下的其他國家全部加起來才20家,占比10%。

在中國大陸地區的42家供應商中,很多公司依靠這棵“大樹”已經成長為上市企業;而原先已經上市的企業也變成了知名上市企業。

其中不乏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立訊精密、歌爾股份、鵬鼎控股、德賽電池、藍思科技等等。這些公司蘋果各項産品供應鍊業務占據了比例如下:

蘋果公司的供應商,中國占半壁江山

中企供應商蘋果産品業務占比

從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出,蘋果公司帶來的營業收入成為這些企業的收入來源主力,最高的達到80%,最低的也有30%。

除了供應商企業的數量,中國企業占據絕對份額之外,這些供應商的生産基地同樣是中國最多。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為蘋果公司提供各種原材料生産群組裝的工廠有809家,而在中國地區就占了380家,占比達到47%;而美國隻有106家,占比剛過13%。

而且,很多主要的供應商的大部分生産基地都設立在了中國。

比如組裝供應商富士康,全球35個生産基地,29個在中國,剩下的6個在印度、越南、美國和巴西。

比如電路闆供應商緯創資通,5個生産基地,3個在中國,2個在印度。

比如另一個組裝供應商和碩,17個生産基地,有12個在中國,剩下的5個全部在發達國家,分别是捷克、新加坡、南韓、日本和美國。

比如捷普和美光,雖然都是美國供應商,但是他們在中國設立的工廠比美國還多。

更不用說中國大陸的供應商了,像立訊精密8個生産基地,7個在中國,一個在越南;歌爾股份三個生産基地,2個在中國1個在越南。

值得一提的是,就連處理器的供應商英特爾,也在中國設立了生産基地。

如此看來,我們依然還是世界工廠,隻不過這個“世界工廠”屬于2.0版。

蘋果公司的供應商,中國占半壁江山

如果有足夠耐心的朋友去查詢和了解蘋果公司對200家供應商的具體采購分布情況的話,會發現雖然我們中國占據了供應商全部版圖的半壁江山,但是我們的供應商多為組裝業務的承包為主,就算是生産材料供應,也多為邊緣零部件,極少會設計核心零部件——這一塊主要掌控在像英特爾、高通、德州儀器、3M、村田制作所和三星等美國、日本和南韓企業手裡。

是以,我們的企業還有不少的更新空間,接下來應該達到生産核心零部件的供應商,這樣我們的“世界工廠”也會更新到3.0版。

當然,就算是3.0版,在整個産品産業鍊中依然還隻是喝湯的角色,還是依附于産品的設計者,相比起蘋果公司這種吃肉的公司而言,賺到的利潤相差甚遠。

是以,提升自身技術能力,創造核心競争力,打造國際化品牌,才是王道。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點選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