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開心果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幼稚園時期,家長到底要不要帶着孩子識字?
相信,這是困擾很多家長的問題。
果媽的小侄子,一開始讀的是私立幼稚園,中班的時候就開始教認字,有時候一天得認5個字,還是非常難的那種,回去還得寫,寫得小侄子哭天抹淚的。

對此,表姐夫表示非常不滿,無論表姐怎麼反對,還是給孩子轉公立幼稚園去了。表姐夫說:“孩子該學習的時候就學習,現在幼稚園,該玩,就得玩!”
現在小侄子一年級,成績在班上一直是倒數,從進國小開始,就跟不上班上其他孩子。老師不止一次說:“你家孩子,識字量差太多了,得補補啊!”
表姐又開始數落表姐夫,怪他一時心軟。
在果媽看來,表姐和表姐夫,都有對,也都有錯。
對的是,孩子在幼稚園時,确實已經到了可以識字的年齡。
錯的是,孩子的識字方法,給搞錯了。
見過1年級小朋友的測試試卷麼?為了避免開心果也走上這條“錯路”,果媽還特地研究了一番。
這是一張非常普通的一年級國文測試試卷,大人看着很簡單,對于孩子而言,有些覺得特别簡單,就考考字詞、拼音、閱讀。但對有些孩子而言,這也太難了!
一年級的内容,是最為基礎的,無論是國文,還是數學,孩子們之間所差的,其實就是識字量、對拼音的掌握程度,以及閱讀能力。
識字量少,很多字就會不認識,看書、看試題、看數學題等,都會受到影響;
拼音差,直接影響識字;
閱讀能力差,會導緻數學題目讀不懂、審題不清等等。
這一類孩子,在進入三年級之後,學習難度變大,成績更難提得上來。
有了前車之鑒,果媽立馬給5歲的開心果,安排了識字學習。但是,如何學,卻是一個難題,果媽便開始研究學齡前兒童發育的特點,提煉出識字的正确方式。
首先,識字方式:“玩中學,學中玩”更合适
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做事、學習,全憑“喜歡”。為何幼稚園取消識字課?因為這樣刻闆的教學,不适合出現在幼稚園,不适合出現在一個愛玩的幼童身上。
幼兒教育的最佳途徑,是遊戲。
是以,為孩子設計一個遊戲,又或者說,在孩子遊戲的時候,順帶教孩子識字,是最合适的方式!
其次,識字過渡:從看圖,到看字,需要一個過程
孩子4歲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處于識字敏感期,他們對所有文字元号都非常感興趣。超市名稱、廣告牌等,他們都想知道是什麼。
用這種方式帶孩子識字,也是不錯的方式,但是,卻無法大幅度提升識字量,隻能說,這能保證孩子對符号、對識字的興趣。
想要維持孩子對字的興趣,還需要注意“圖到字”的過渡。
3歲之前,孩子愛看圖,3-5歲,孩子能夠根據圖來講故事。5歲之後,忽然讓孩子直接讀全文字的書,孩子會非常抵觸。此時,選擇一本圖過渡到字的書,很合适。
最後,選擇合适的工具書,讓孩子反複記
想要識字量暴增,那麼一定要系統地給孩子去識字,并且,還需要反複記。
對于4、5歲以上的孩子來說,他們已經開始學會使用記憶政策。其中有一個政策是“視覺複述政策”,也就是孩子會不斷地注目于目标刺激。
是以,選擇一個孩子感興趣的工具書,對孩子的記憶進行刺激,是非常有必要的。
果媽為開心果選擇的,是這套專門用來幼小銜接的識字+拼音的《魔法識字書》+《神奇拼音書》(有聲伴讀正版)。
《魔法識字書》用一段話,帶孩子進入書本,讓孩子去學習一個字、一首詩、一組詞。
這能讓孩子做好圖到文字的過渡,同時字、詩、詞、句的學習、講述,能夠有效地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
對家長而言,字好教,拼音,沒那麼好教,而拼音又是基礎,必需要學好、學對。
《神奇拼音書》用聲調歌、字母故事等有趣的方式,讓孩子記得住、記得準!
不需要幾千的幼小銜接班,也不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不過是幾十塊錢的書,果媽用這樣的一招“巧”方法,就讓開心果在一個寒假期間,識字量“暴增”。
之前,隻認識遠、近、大、小等十幾個字的開心果,現在基本已經能夠自主閱讀繪本了,甚至開學的時候還要求給她買個全文字的故事書,作為開學禮物。
是以,果媽真心建議,如果你家有一個在上幼稚園,但是識字量不多,又想讓孩子快樂識字的話,不妨試試這套書!
開心果媽媽寄語
果媽覺得,孩子識字這件事,除了年齡要對,方式更要對。
我們都希望孩子在進入國小之後,能夠“不掉隊”,在進入三年級之後,能夠持續跟得上隊伍。那麼,識字量、閱讀量等,就一定要提上來!
我是開心果媽媽,右手執筆,左手育兒,成為60分媽媽、90分的自己,是我正在努力的目标。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讓我們一同探讨育兒、育己的問題。
PS:圖檔來自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