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傑、謝娜買房疑似跳單事件,
擊中了我們的痛點

文/晏淩羊
01
部落客“上海房地産觀察”發文爆料,稱謝娜張傑找中介買房子,然後跳過了中介找房東簽的單子,省下了中介費。
爆料的事件大概如下:2019年,一位房産中介曾兩次帶張傑和謝娜去看房,300多平6000多萬,然後,張傑謝娜稱不喜歡不買,随後兩人繞過所有中介,私下和房東簽約,事後還有律師威脅他不準曝光這件事。
最後這個中介決定去國外讀書,現在他得了新冠重症,不想帶着秘密離開,然後就把這件事曝光了出來。
張傑謝娜被傳購買6000萬豪宅時跳單逃避中介費,我不知事情真假。
張傑和謝娜也發出了律師函,說對方造謠。
我感覺爆料人說的東西,确實也有疑點。比如,講跳單就講跳單,非得加入“感染新冠,出國留學”等情節。
但是,爆料人有照片、有相關的房産查詢資訊,而且目前擺出一副“随便你告”的架勢,好像又是真的。
我沒說他們一定沒跳單,隻能繼續蹲一個後續....
跳單這種行為,肯定是不對的,但我希望它能成為讓我們讨論房産經紀行業當如何發展的引爆點。
如果張傑、謝娜買房跳單事件為真,那麼,它觸動了房産中介的痛點:自己辛苦為客戶服務,最終卻一分錢收不到,人家就是白嫖了你一場。
如果爆料人所述為真,6000多萬的房子,中介費談1個點或0.5個點(按廣州行情,成交價越高的房子,能談下來的點數越低),需要支付30到60萬。付出同樣的勞動,成交價越低,中介越難賺錢,成交價越高,買方越覺得虧……
這也觸動了買家的痛點:中介費用确實太高了啊,高到可能好多普通人都産生過跳單的想法。
跳單不對,但我覺得房産經紀和導遊行業都在畸形發展。
02
跟中介們打交道多,我的感受是:不必為了省一點中介費而避開房産中介交易,要有“讓中間商賺差價”的格局,因為服務是值錢的,可以省你很多事。
跟房産中介打好關系,關鍵時刻他們提供的資訊能讓你做對投資決策。
有一次,一個租客要求我跟她直接簽合同,繞開中介,不給那幾千塊中介費。
我說,我不同意的。哪怕這中介費是我自己出,我也要通過中介簽合同。一方面,人家中介也付出了勞動,我們私下跳單是很不好的行為。另一方面,通過中介租合同,對彼此來說也算是一個保障,日後出現糾紛什麼的,也可以請他們以第三方的身份來協調。
我說,你們租約到了,離開這個小區就行,但我以後再出租或出售什麼的,還需要仰仗中介的勞動。咱們敞敞亮亮、誠誠信信做事情,心理成本也低,日後見到中介也不心虛。為省那點中介費這麼做,不值當。
我個人覺得,租房過程中收的中介費還算合理,但是房産交易環節收的中介費用确實太高了啊。
我一個朋友,買一套兩千萬的房子,給了三十萬的中介費,但中介就帶看幾次就敲定了,他們的那點勞動量确實不值三十萬。
還有的中介,直接吃差價的。
比如,深圳一女子曾經發視訊稱,她花4150萬買了套豪宅,買完才知道房東其實挂牌是3800萬。
她的中介吃完這單250萬的差價,便火速辭職回老家了。
去年,還有個新聞,說是南甯幾十個業主被一個房産中介詐騙,僅僅刷了個臉,自己名下的房産就被中介賣了…….
媒體采訪房産交易中心,交易中心就一句話:業主不熟悉app操作流程。
我看了下整個新聞,隻有一個感受:哪怕房産交易中心在開發app時,在交易環節多一個輸入手機驗證碼的環節,都有可能有不少業主會警醒。
我感覺,在我們這個社會,甭管做什麼事都是這樣:玩法先行,監管嚴重滞後。
早期的非法集資案也好,後來的手機支付、p2p也罷,以及現在的無人駕駛技術、人臉識别技術等等,都是等巨雷一個又一個地爆出來了,監管部門才想起來要去補漏洞。
“鑽空子”哲學,總是屢使屢有用,因為大機率上,它是被鼓勵的。
當然了,房産中介行業準入門檻低,行業内魚龍混雜,好人壞人都有一大堆。遇到壞人鑽這種空子,你的血汗錢可能就要打水漂。
我自己還曾經房産中介威脅過。而且,有時候确實存在絕大多數房産中介的收入很低、行業監管不到位等問題,
03
一個行業,如果底薪少得可憐,那麼他們在抓到目标客戶時一般也不會手軟。
最典型的就是導遊和房産中介。
導遊安排團體遊客的衣食住行遊玩還負責講解,這是他們為遊客提供的服務,本應得到經濟補償,但國内很多旅行社搞惡性競争,争相推出低價團,又無法給導遊支付能補償其勞動價值的薪金,導緻導遊特别熱衷于把遊客們趕去購物店受“宰”或在旅遊車上推銷自己代購的産品。
這方面,引發的沖突已經有好多起了。什麼時候大家能形成“導遊提供了服務,就應該給TA支付服務費”,或許這個市場才會慢慢回歸理性。
房産中介也是這樣的。
每一個中介,花時間、精力、體力、電話費帶你去看房。
大夏天的,他們汗流浃背地陪你看完一套又一套,但最終你很有可能不買,白白浪費人家很多時間。
房産中介免費帶人看房所産生的服務費用,最後是由最終買房的那一個客戶來替自己和其他看了沒買的客戶買單。
之前有個房産中介app推出來收費看房服務,每次看房收費5-50元不等,如果有成交,中介費隻收0.5個點,但後來這個事兒沒搞成,因為免費看房服務太多了,大家都願意找免費的。
結果呢?免費的就是最貴的,免費帶你看房是真的,但真成交了一般需要你支付2-3個點的中介費。
講真,我覺得這種模式還挺好的。
拿一百萬的房産為例:
看房者看幾十套房子,先支付幾百或上千的看房費,最終看中了一套,成交,中介費五千,加起來不到六千塊錢。這樣可以增加那些不想買房但總想跑去看房了解市場行情的人的看房成本,中介也在帶不同人看房過程中得到了相應的勞動報酬.......
如果看房免費,中介可能半個月都沒有任何收入,最後終于抓到一個願意買的,勢必想要對自己前段時間做的無用功要點補償,那麼,中介費就很貴,看房者可能需要支付兩到三萬。
看房者覺得這個價格貴了,很有可能跳單或繞開中介直接找原業主,結果雙方都鬧不愉快,導緻看房者與業主、中介人際關系緊張。
我覺得房産中介應該要改革,要靠“服務”賺錢,而不是靠打“資訊差”。
而且,最好能降低中介服務費,但提高“帶看費”。
這樣的市場,才更公平,也更規範。
不過,一個行業,一旦起初就開了初期免費服務的口,後期想回歸理性非常艱難。
從這個角度來說,也許我們隻能任由導遊和遊客、中介和看房者的關系繼續緊張下去了(相比其他行業緊張些,不是說二者關系必然會劍拔弩張)。
04
跟房産中介打交道越多,我越是感覺專業的房産經紀人并不多。
目前國内的房産經紀人,起到的隻是“拉皮條”而不是“經紀”作用,其目的隻是快速促成交易、拿到傭金。
廣州的慣例是,買房産生的各項稅費(包括中介費)幾乎都由買家支付,但房産中介卻很難站在買家的立場考慮問題。
面對任何一套房,他們都會說“這很适合你”。
明明樓盤離地鐵很遠,卻說是地鐵房;明明位置很偏,卻說那裡大有升值潛力。
很多時候,他們會不遺餘力地向你推薦根本不适合你的新樓盤,隻是因為新樓盤給的傭金更多。
其對買家的作用,甚至還不如買家請來的看房風水師。
目前,我們的房産經紀服務都是圍繞着“房”展開的,而不是“人”。
業主有房源,哪怕他們不需要承擔中介費,但房産中介們還是對他們更友好。
一套房子,賣給A也是賣,賣給B也是賣,反正都是“鐵打的房子,流水的買家”,是以,中介們占據好一個地盤,服務好手頭有出租或出售的房源的業主就可以了。
可問題是:買房是大幾百萬的投資,花掉買房人幾乎半生積蓄。抱着這筆錢扔到這裡或者那裡,幾年後結局截然不同。
買家也需要專業一點的經紀人幫自己分析這個闆塊和那個闆塊的差別,需要有人在全市範圍内幫自己找到合意的房子。
目前,這個分析工作隻能由買家自己來做,可很多買家也隻是在買房那幾個月才開始研究市場、踩盤、看房。
此時,如果有一個比較專業的經紀人能全程陪同、給出意見,相信買家更願意向他們支付高額傭金。
目前的房産中介,賺的就是一個“資訊不對稱”的錢。他們守在門店,掌握着門店附近所有房源的資訊,然後“等客上門”。
買家自己決策、踩盤、看房,看中了再經由中介聯系上業主,雙方進入交易流程,中介幫業主賣出房子,在買家那裡賺點“資訊不對稱”的錢和“陪同看房”的跑腿費。
本質上,這種商業模式跟銀行的“等客上門”沒啥差別:想買這兒的房子?想找到業主聯系方式?找我呗,給錢吧。
有時候,我看到一些姑娘好不容易攢了一點錢,卻把錢全部投進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我真的替他們感到痛心。
買房畢竟是很大一筆投資,如果有個專業人士指導她們一些,可以避免很多損失。
這方面,我已經寫過不少文章了,可點選這裡檢視《看她花400萬買了套房子,我看着都要急死了》《你在廣州買房的“姿勢”可能是錯的......》《買房這事兒,哪有“早知道”?》《手上200萬現金,要不要提前還清房貸?胖羊嘗試來解答一下》,但請注意發文時間,因為房産形勢一直在變。
我也在想:什麼時候我們才有能站在買方立場上專門指導你怎麼買房投資的房産經紀人呢?
他們可以明确地建議你:這個區域、這套房子根本不适合你。你看上了一套房子,他們可以幫你去砍價,全程幫你把控買房過程中可能會産生的風險。
這種服務模式,跟專門為人提供法律咨詢、幫人打官司的律所的服務模式很像。
目前,貌似有些房V、機構已經開展了這項服務(将來我活不下去了也可以),隻是還形不成氣候。
買房是普通人最大的一筆投資,涉及的錢款可能比官司還要多,很多買房人應該還是需要這種服務的。
讓房産經紀“律師化”,其實也大有可為啊。
改善房産經紀的收費模式,讓房産中介的勞動更有尊嚴,讓整個行業更規範、有序的發展,也勢在必行啊。
全文完
歡迎分享或轉發
這是最好的鼓勵
--END--
作者:晏淩羊,80後,情感專欄作者,新女性主義作者,中國作協會員。著有暢銷書《那些讓你痛苦的,終有一天你會笑着說出來》《願你放得下過往,配得起将來》《願你有征途,也有退路》《我離婚了》《有你的江湖不寂寞——金庸武俠小說的另類解讀》以及兒童繪本《媽媽家,爸爸家》。擁有13年金融從業(管理)經驗,現為廣州某文化資訊咨詢公司創始人、某文化傳媒公司聯合創始人。出生于雲南麗江,現居廣州。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晏淩羊 微網誌:晏淩羊~
PS:圖檔全部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