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格弗裡德·倫茨《少年與沉默之海》首次在大陸翻譯出版

被譽為“戰後德國文學三大家”之一的西格弗裡德·倫茨(Siegfried Lenz)的長篇小說代表作《少年與沉默之海》首次在大陸翻譯出版,由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推出。

西格弗裡德·倫茨《少年與沉默之海》首次在大陸翻譯出版

該書以回憶的憂傷語調,叙述了一個敏感而憂郁的少年掙紮着走出創傷的故事,将倫茨式的内斂的深情演繹到極緻。正如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 施密特對倫茨的評價:“它是我們那個時代的民族縮影。誰想要了解德國,就應該讀他的書。”而誰想要了解倫茨,則可以從這本《少年與沉默之海》開始。該書附倫茨珍貴訪談與詳細年表。

莫言曾說:“格拉斯和倫茨,他們對我的吸引力比德國這個國家對我的吸引力還要巨大,如果能見到他們,我想這會成為我的隆重的節日。”餘華也曾講過一則關于“偷書”的有趣往事:他從圖書館借過一本倫茨的《德語課》,因為讀了之後就不想失去,就謊稱書丢了,出了書價三倍的罰款,進而可以把它一直帶在身邊。《德語課》同名電影播出後,倫茨被更多的中國讀者所了解,但對這位比海因裡希·伯爾、君特·格拉斯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更受德國群眾喜愛的傳奇大作家,這些了解還遠遠不夠。

西格弗裡德·倫茨《少年與沉默之海》首次在大陸翻譯出版

西格弗裡德·倫茨 Siegfried Lenz

1926年3月17日,倫茨出生在東普魯士馬祖裡地區的呂克城(今波蘭埃烏克),成長于一個海關官員的家庭。1943年他被德國海軍征召入伍,在“舍爾将軍号”裝甲艦上服役。該艦被英國皇家空軍轟炸後,他随軍駐紮在丹麥。在“二戰”德國投降前夕,倫茨逃離部隊,被英軍俘獲,成為戰俘遣返委員會的翻譯。1945年他被遣返德國,在漢堡大學攻讀哲學、英語語言文學和文藝學。1951年,年輕的倫茨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空中有蒼鷹》,一舉轟動德國文壇,該書作為“我們時代被迫害的人的獨特象征”榮獲1952年的勒内·席克萊獎和1953年的漢堡萊辛獎,倫茨從此也成為了職業作家。1955年,倫茨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我的小村如此多情——馬祖裡的故事》出版後,當年即售出160萬冊。德國“文學教皇”馬可爾·萊希-拉尼斯基評價他“既是一個天生的短跑高手,也證明自己是一位長跑健将”。

倫茨在各種文學體裁上都獲得了驚人的成就,他的作品被翻譯成22種語言,累計銷量逾兩千五百萬冊,多部作品被改編成電影。他也榮獲歌德金質獎章、托馬斯 曼文學獎、萊辛獎等三十多個重要文學獎項。(他戲稱自己最看重的獎章是“阿爾斯特湖船閘管理者協會的榮譽管理者”。)《少年與沉默之海》被列入德國中學生必讀書目,2013年拍攝的同名電影一舉斬獲君特·斯特拉克電視獎等三項國際獎項。

北京大學羅炜教授在總結倫茨一生的創作曆程時指出:“貫穿倫茨全部作品的基本主題是:體驗不自由,卷入罪責和迫害,經曆孤獨和無能。他前期的作品側重直面希特勒專政及其後果,後期的作品則集中于聚焦人的生存問題和道德問題。”《少年與沉默之海》正是倫茨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在這本書中他觸及的問題具有很強的普遍性,能夠跨越時代與國界,抵達讀者的内心。

《少年與沉默之海》是倫茨創作于1999年的長篇小說,德文原标題直譯應為《阿納的遺物》,中文翻譯标題突出了海洋小說的特點。小說以平靜、克制又感傷的文字講述了一個12歲男孩阿納的故事,表現了一個敏感纖細的男孩内心的掙紮與痛苦。

小說以第一人稱講述,“我”是阿納所寄養家庭裡的長子漢斯,與阿納雖然隻相處了短短兩年,卻發展出了深厚的亦兄亦友的情誼。故事在回憶與現實兩種時态中跳躍,開篇已是阿納去世後的一個月,漢斯一邊整理他的遺物一邊陷入了回憶。随着回憶的慢慢展開,漢斯也越來越走入阿納的内心世界。

“阿納,今天晚上我實在無法收拾你留下的東西,就這樣将它們不聲不響地移開,放逐到無窮盡的昏暗閣樓上,無窮無期。這裡蘊藏了太多回憶,每一件東西都是見證,訴說着點點滴滴,娓娓道出昔日時光。”

阿納在一個烏雲密布的港口冬日來到了漢斯家,這是一個拆船廠,是孩子們成長的地方,小說中的大多數事件都發生在這裡。阿納來到這裡是因為他的家人都已去世,他是唯一的幸存者。至于去世的原因則是小說中一個很大的懸念,這是阿納深埋心底的秘密,也是他的創傷根源,在漢斯家這也是禁止讨論的話題。在後文中作者簡潔而含蓄地暗示了真實發生的事情。阿納的父親曾是一位船長,一位不懼驚濤駭浪的技藝高超的水手,但他因為債務問題,在一次平靜的家庭晚餐中投毒,他和妻子、兩個女兒都是以死去,隻有阿納被救活。

懷揣秘密的阿納性情害羞又多愁善感,他非常有語言天分,對航海情有獨鐘。阿納試圖融入新家庭與新學校,但由于未治愈的創傷而時常精神恍惚。阿納用自己的方式不計回報地向别的孩子傳達着善意,但卻被同齡人一次次拒絕。漢斯還有一個弟弟拉斯和一個妹妹維珂,阿納很快就對14歲的維珂産生了青澀的愛慕之情。但拉斯和維珂卻拒絕接納阿納,将他視為異類,有時甚至公開欺負他,這讓阿納更加痛苦。

當維珂等人有一天出乎意料地收留阿納時,阿納不知道自己隻是被他們利用。他無意中加入了對養父的拆船廠的偷竊活動,甚至傷害了他忠誠的看門人朋友。犯罪後的第二天,阿納向養父坦白了一切,養父原諒了他的忏悔,但阿納仍舊在暴雨中獨自走上了接駁船,消失在易北河中。

倫茨在訪談裡說:“叙述對我來說,與學習如何生活有同等重要的意義。要讓自己清楚了解這光怪陸離的萬象人生,叙述是一種自我解放。叙述,是了解的更好方式!講故事為我提供了一種契機,讓我能對某些困擾、某些經曆有更清晰的認知。我的目的并非是清算,而是為了能夠看透。”許多人與物在時間中湮沒,而另一些卻因為時間的距離而閃光。這是沉默的亮光,未說出的話已不必再說,所有誤解也都煙消雲散,最終留下的是平淡叙述難掩的赤誠之情,也是藏于心底的悠長鈍痛。這既是倫茨筆下的世故人心,也是他留給文學史的印迹。

今年KEY-可以文化還将推出倫茨分量最重的巨著《家鄉博物館》,由著名德語翻譯家朱劉華翻譯。

南都記者 朱蓉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