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家讀《論語》2.23|十世可知也

大家讀《論語》2.23|十世可知也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

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譯文

子張問:“今後十代的禮制能夠預知嗎?”

孔子說:“商朝沿襲了夏朝的禮制,在其基礎上有所新增或廢除的情況能夠知道;周朝沿襲了商朝的禮制,在其基礎上有所新增或廢除的情況能夠知道。如果有取代周朝的,即使經曆百代,也可以預知他們的禮制沿革情況。”

解讀

夏、商、周三代的社會政治模式沒有根本性的變革,是禮制的草創、發展和完善時期。禹、湯、文、武、成王、周公,都是禮的建立者或修訂者。由于三代的社會政治模式是類同的,是以前朝的禮制對于後來的朝代在主體上都是适用的,新朝的統治者隻要根據社會發展的情況做一些局部的修訂就可以了。經過曆次修訂,西周時期的禮制已經臻于完善。《論語·八佾》:“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孔子對于西周的禮制建設是頗為贊賞的。

社會是發展變化着的,是以禮制也必須随着社會的變化而調整。一個新朝代往往要先沿用前朝禮制,然後再做出局部的增損。朝代可以翻天覆地,禮制卻不可能脫胎換骨,是以孔子才很自信地說“雖百世可知也”。

大家讀《論語》2.23|十世可知也

▼點選名片 标關注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