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沉香珍品香天下 曆經千年放光華

沉香珍品香天下 曆經千年放光華

莞香茶 取出香片清洗幹淨。

沉香珍品香天下 曆經千年放光華

放入養生壺。

沉香珍品香天下 曆經千年放光華

加入純淨水。

沉香珍品香天下 曆經千年放光華

熬煮45分鐘後可飲用。 尚正堂供圖

沉香珍品香天下 曆經千年放光華

彌香四溢。 南都記者 韓成良 通訊員 東莞市文化館 攝

莞香

非遺百科

莞香制作技藝 國家級非遺

莞香,是産自廣東東莞并以地方命名的沉香珍品,被譽為“植物中的鑽石”。《廣東新語》記載:“當莞香盛時,歲售逾數萬金。”上乘的莞香,硬如鐵、滑如脂、色如金、重如玉,能沉水而不溶,元代已與銀等價,明代起就是上貢的佳品。

沉香上品 因奇而世

莞香因奇而世。香樹易受到環境影響,會吸收周圍空氣、土壤和水的氣味,變成樹幹中的本味,故各地沉香差異明顯。如果香樹種植在五嶺以北,就隻是一種沒有香味的普通木材;而若種植在五嶺以南的地區,便可結香,品質尤以種植于東莞者為佳。

東莞屬亞熱帶氣候,生态條件優良,大部分地區都滿足莞香樹生長條件,适宜大面積推廣種植。這裡的香樹既吸收海上吹來的鹹風氣味,又受珠江口吹來的淡風影響,鹹淡風交融下,産出的香品品質極佳,是沉香中的上品。

“香港”之名或源自莞香

據史料記載,莞香樹在唐代時由國外傳入,宋代時廣東各地開始普遍種植,以東莞為主。到了明代,東莞的很多村莊都以種香、制香、販香作為主要經濟來源,“莞人多以香起家”。莞香逐漸形成規模,産品銷至國内多個城市及東南亞一帶。至清朝,莞香已經成為東莞的重要經濟支柱。

據說,在莞香興盛之時,石排灣是廣東南部轉運香料的集散港,莞香堆放在碼頭,遠近飄香,是以取名為“香港”,意為“芳香的海港”,附近的小村寨則叫做“香港村”。“香港”一名由此而來。中山市舊稱香山,據傳也與莞香有關,加之地多神仙花卉,得來香山一名。

然而,到了雍正年間,莞香開始逐漸衰落。由于采香專吏南下東莞催索異種名香,香農完不成配額任務就會遭受杖刑,隻好把香木砍掉,舉家逃亡避禍,莞香就漸漸銷聲匿迹了。

莞香不起明火,有多重功效

莞香不起明火,慢慢燃燒炭化變黑,熏出的袅袅白煙香氣四溢,有防蚊蟲、防潮等多種功效。莞香用途十分廣泛,除用作香料外,還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此外,莞香樹樹皮造紙,色白而細緻,樹葉、花、枝、幹等制茶,常飲可清神、益思、美容養顔。

莞香曆來是東莞的文化名片之一,與城市文化脈絡緊密相連。莞香涉過千年曆史長河,有盛有衰。如今沉寂多年的莞香又逢生機,越來越多知香、好香、樂香的人關注着莞香的傳承和發展,莞香正以強勁之勢向世人展示迷人的神韻與光華。

傳承

氤氲成道,莞香人生

黃歐:續莞香千年“香火”

黃歐,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莞香制作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榮獲由廣東省文化廳等機關頒發的“活力非遺2013年度緻敬人物”榮譽稱号。黃歐結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使莞香制作技藝得以傳承。

莞香是東莞久負盛名的特産之一,在千年曆史中曆經滄桑,一度瀕危。莞香傳承人黃歐在傳統與創新的探索中走出莞香的現代之路。

黃歐的莞香人生始于他與外婆的深厚感情。1994年,外婆離世,留下了大大小小的莞香樹無人打理,黃歐不忍舍棄,決定親自打理。

20世紀末,受工廠興建占地的影響,許多莞香樹被砍伐丢棄。黃歐不願看到莞香文化遭此破壞,在幾年間遷地保護了幾百棵莞香母樹。1999年,他在原四大皇家香園之一的大嶺山鎮百花洞,先期承包了200畝山地種植莞香樹。

種香耗時長、受益慢,好香要曆經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沉澱才能問世。為快速擷取經濟利益,許多香品生産商使用化學方法結香。但黃歐腳踏實地,始終堅持傳統的莞香制作技藝。他相信,用古法種、采、結的香才能受大自然的饋贈,成為沉香中的佳品。不懈的堅持讓他最終成為莞香行業的領軍人物。

2006年待莞香産量穩定後,黃歐堅持莞香制作技藝活态傳承,緻力于莞香産業與文化發展。如今,他的科普種植園已發展壯大,晉升為莞香非遺保護園。保護園使用大資料手段為莞香産品建立“身份檔案”,讓每塊莞香皆可溯源,查其編号便可了解手中這塊香的生長曆程。此外,他還建立了莞香文化博物館、莞香非遺傳承基地、沉香研究院等,為莞香文化的振興作出了重大貢獻。為适應現代生活需求,團隊還開發出洗面乳、補水噴霧、消毒劑、莞香精油等多種莞香産品,充分發掘莞香的經濟價值。

黃歐認為,沉香行業須嚴格自律,誠信應放在首位,他希望每一塊莞香都能讓消費者滿意。黃歐的莞香之路還在繼續,未來他将書寫出莞香的新篇章。

湯錦華:不如贈份女兒香

湯錦華,莞香制作技藝廣東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大嶺山盆景協會會長。

湯錦華出生在東莞雞翅嶺村的莞香世家,自高中畢業後便從事莞香相關工作。對家鄉感情深厚的他,幾十年來對莞香培植、結香、雕香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實踐,逐漸将雞翅嶺村的莞香制作技藝繼承下來,并總結出了立體種植法、開香門結香法等多種實用性方法。他不斷精進雕香技藝,努力提高莞香品質。

莞香樹尤其偏愛一種被東莞人稱為“硗确”的土壤,雞翅嶺村就具有這種土壤的豐富資源,易産出上好品質的莞香,這種香常被稱為“女兒香”。雞翅嶺村流傳着這樣一句話,“買一輛車,送一套房,不如贈一份女兒香”,村民嫁女兒時往往會置辦一份“女兒香”的嫁妝。

作為雞嶺翅村女兒香的傳承人,湯錦華多次參加莞香發展論壇、國際沉香博覽會和“非遺進校園”活動,大力宣傳推廣莞香文化,使年青一代對莞香産生濃厚興趣并有所了解。他還創辦了“貢香居女兒香培植基地”,以旅遊助力非遺的振興與傳播。

為友善樓房住戶培植莞香,湯錦華專門研究栽培了莞香樹盆景。他将自己豐富的經驗和獨到的見解分享、傳授給村裡的其他香農,帶動了家鄉的莞香産業發展。兒子湯俊偉受其悉心教導,也繼承了雞翅嶺村莞香制作技藝。

千百年來,莞香始終像無聲的春雨般滋潤着我們的心靈,莞香制作工藝蘊含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展現着極具東莞特色的文化積澱,是中華香文化曆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莞香又逢生機,衆多傳承人正肩負使命,在莞香融入現代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采寫:南都記者 周佩文 通訊員 文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