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元夜燈如晝

文/蒙山樵夫

青未了|元夜燈如晝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這是宋代歐陽修非常婉約的一首詞《生查子·元夕》,作者以優美的文字描寫了元宵節之夜,情人們相會的幸福和無法見面的憂傷。從詩句中,我們得到了非常明确的資訊,在宋代的元宵節其實就是情人節。天上一輪圓月,地上七彩燈光,花燈色彩斑斓,夜晚亮如白晝。無論是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鄉野村姑,在元宵節是不受限制的,天氣變暖了,地氣上升了,風中送來新春的訊息。在春氣中萌發的不僅僅柳條的綠暈、草的葉芽,還有青年男女蕩漾的春心。那些被封閉的青春的心在這一個晚上驟然釋放,元宵之夜成就了多少美麗的戀情啊!

曆史的年輪跨越了千餘年,時代在嬗變,今天的青年男女再也不需要等到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再約會了,但元宵節的風俗卻流傳至今。在千百年的民俗中,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都屬于春節。元宵節一過,年才算過完。我的鄉人們常說:過了十五沒的盼,彎起老腰使勁幹。中國人的元宵節也随時代發展有許多新的内涵,中國人很多節日風俗都與吃有關,元宵和湯圓是元宵節的專有食品,這元宵和湯圓滑潤味甜。寄寓了中國人祈盼阖家團圓生活美滿甜蜜的心願,再加之正月十五圓月高懸、月華如水,古人把每月的十五稱之為“望”,由此可見古人的月亮情結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任何一個時期,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都通過節日表現出來,正月十五月正圓,人們還不過瘾,在這樣的節日還要大紅燈籠高高挂懸,天上明月、地上紅燈,這天上地上真是一派彤明。

青未了|元夜燈如晝

南宋陸遊在《老學庵筆記》關于元宵燈火有一段記載:“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故語雲:‘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這段文字頗有意味,無論是專制蠻橫的地方官員,還是平民百姓,都還是依照列祖列宗流傳的風俗來迎接這個節日。元宵燈火風俗,由此多了一個有趣的注解。

燈是元宵節最重要的标志。也可能是列祖列宗在缺少燈火的日子過久了,非常向往這種燈火通明的夜晚。我們老家非常注重元宵節這個節日,每到元宵節的晚上,家家戶戶吃過十五的餃子,要做燈了。這燈是胡蘿蔔制成,胡蘿蔔最粗實的地方,用菜刀切開,在菜刀切的切面上用硬币的圓棱,一圈圈旋轉,胡蘿蔔切面上就鑽出一個窩,用谷子的莖纏上棉花做成燈芯,插上燈芯,澆上花生油,這蘿蔔燈就做成了。點上蘿蔔燈,透着胡蘿蔔的紅暈,這燈光裡散發着花生油的香味,散發着胡蘿蔔的甘甜,真是好聞極了。還可以做成面燈,母親常常用粗面做成燈的樣子,然後放到鍋裡蒸出來。面燈要做12盞,代表着12個月份,看看哪盞燈有水,就預示着哪個月份雨水量大。插上燈芯,燈做好了,院子天井裡,放一張供桌,供桌上擺上三盞燈,給天地上燈,祈盼一年五谷豐登。點上燈,我們就盼着出燈花,大人們常根據燈花的樣子,預見一年的收成。如果這燈花成高粱粒的形狀,就說今年秋天肯定有個好收成。如果遇到天晴月圓,風靜月明,燈會慢慢自然燃盡,燈花就長成了,鄉人們都說今年收燈了,心情格外好,就像一下子到了豐收的金秋一般。我也不知這裡面有多少道理,隻是千百年來,老家人都這樣流傳着這樣的風俗。

青未了|元夜燈如晝

除了給天地上燈,還要到林地到先人的安息之所上燈。墳前的供桌旁,上幾盞燈,放幾挂鞭,讓這些故去的先人也享受元宵的燈火。記得上大學的第一個元宵節,父親帶着我去祖林上燈,還跟我講起我們祖先的故事。我跟着父親在曾祖、祖父的墳前上燈、燒紙、叩頭。兩年後的元宵節,我們弟兄來給父親上燈。我突然想起,是不是父親冥冥之中就知道,他在世上的日子不多了,他帶着我來上燈,是不是向我做些交代呢。父親走後30年了,我才明白父親的用意,我真是愧對我的父親啊!

我們小的時候,沒有禮花,也買不起禮花,我們就把刷鍋的刷帚,蘸上食用油或煤油,點着了扔向空中,一溜火光飛去,小夥伴都在比賽看看誰扔得高。現在,禮花品種繁多,伴随響聲禮花騰空飛起,絢麗的禮花在空中炸響綻放,妝扮着這元宵節美麗的夜空。

工業化的發展,環保也越來越重要。千百年流傳的風俗,也要面臨環保的檢驗。春節前不少媒體就發出倡議,春節期間不放煙花禮炮。的确,今年的春節鞭炮禮花真的是少多了。我們原有的節日風俗真的也需要與時俱進,也需要改一下了。春節前,縣城街道兩旁的樹就挂起串串燈籠,每到夜幕時分,開關打開了,路兩旁的燈籠七彩流光,既安全又充滿了節日氛圍。看來,千年的節日風俗如果對接了新時代的高新科技,也就有了嶄新的節日内涵。

青未了|元夜燈如晝

明天天就到了壬寅年的元宵節了,想到這個節日,想起四面八方的親友,就連綴了這幾行文字,追念元宵節那些溫暖的記憶,将這文字通過齊魯壹點平台帶給每一位親友,祝福祖國各地的親朋好友節日吉祥,祝福我的親人們幸福祥和,祝願親人們健康快樂!

元夜燈如晝,新時代元夜的燈光,照亮了萬家祥和的美好日子,照亮了國家進步發展的征程。

(敬告讀者:圖檔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青未了|元夜燈如晝

作者:陳凱,筆名蒙山樵夫、中共黨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鄉村人才庫認證“中國鄉村作家”,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 青未了副刊簽約作家。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臨沂市作家協會會員、平邑縣作家協會副主席。

壹點号蒙山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