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未了|元夜灯如昼

文/蒙山樵夫

青未了|元夜灯如昼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是宋代欧阳修非常婉约的一首词《生查子·元夕》,作者以优美的文字描写了元宵节之夜,情人们相会的幸福和无法见面的忧伤。从诗句中,我们得到了非常明确的信息,在宋代的元宵节其实就是情人节。天上一轮圆月,地上七彩灯光,花灯色彩斑斓,夜晚亮如白昼。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乡野村姑,在元宵节是不受限制的,天气变暖了,地气上升了,风中送来新春的讯息。在春气中萌发的不仅仅柳条的绿晕、草的叶芽,还有青年男女荡漾的春心。那些被封闭的青春的心在这一个晚上骤然释放,元宵之夜成就了多少美丽的恋情啊!

历史的年轮跨越了千余年,时代在嬗变,今天的青年男女再也不需要等到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再约会了,但元宵节的风俗却流传至今。在千百年的民俗中,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都属于春节。元宵节一过,年才算过完。我的乡人们常说:过了十五没的盼,弯起老腰使劲干。中国人的元宵节也随时代发展有许多新的内涵,中国人很多节日风俗都与吃有关,元宵和汤圆是元宵节的专有食品,这元宵和汤圆滑润味甜。寄寓了中国人祈盼阖家团圆生活美满甜蜜的心愿,再加之正月十五圆月高悬、月华如水,古人把每月的十五称之为“望”,由此可见古人的月亮情结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任何一个时期,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通过节日表现出来,正月十五月正圆,人们还不过瘾,在这样的节日还要大红灯笼高高挂悬,天上明月、地上红灯,这天上地上真是一派彤明。

青未了|元夜灯如昼

南宋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关于元宵灯火有一段记载:“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这段文字颇有意味,无论是专制蛮横的地方官员,还是平民百姓,都还是依照列祖列宗流传的风俗来迎接这个节日。元宵灯火风俗,由此多了一个有趣的注解。

灯是元宵节最重要的标志。也可能是列祖列宗在缺少灯火的日子过久了,非常向往这种灯火通明的夜晚。我们老家非常注重元宵节这个节日,每到元宵节的晚上,家家户户吃过十五的饺子,要做灯了。这灯是胡萝卜制成,胡萝卜最粗实的地方,用菜刀切开,在菜刀切的切面上用硬币的圆棱,一圈圈旋转,胡萝卜切面上就钻出一个窝,用谷子的茎缠上棉花做成灯芯,插上灯芯,浇上花生油,这萝卜灯就做成了。点上萝卜灯,透着胡萝卜的红晕,这灯光里散发着花生油的香味,散发着胡萝卜的甘甜,真是好闻极了。还可以做成面灯,母亲常常用粗面做成灯的样子,然后放到锅里蒸出来。面灯要做12盏,代表着12个月份,看看哪盏灯有水,就预示着哪个月份雨水量大。插上灯芯,灯做好了,院子天井里,放一张供桌,供桌上摆上三盏灯,给天地上灯,祈盼一年五谷丰登。点上灯,我们就盼着出灯花,大人们常根据灯花的样子,预见一年的收成。如果这灯花成高粱粒的形状,就说今年秋天肯定有个好收成。如果遇到天晴月圆,风静月明,灯会慢慢自然燃尽,灯花就长成了,乡人们都说今年收灯了,心情格外好,就像一下子到了丰收的金秋一般。我也不知这里面有多少道理,只是千百年来,老家人都这样流传着这样的风俗。

青未了|元夜灯如昼

除了给天地上灯,还要到林地到先人的安息之所上灯。坟前的供桌旁,上几盏灯,放几挂鞭,让这些故去的先人也享受元宵的灯火。记得上大学的第一个元宵节,父亲带着我去祖林上灯,还跟我讲起我们祖先的故事。我跟着父亲在曾祖、祖父的坟前上灯、烧纸、叩头。两年后的元宵节,我们弟兄来给父亲上灯。我突然想起,是不是父亲冥冥之中就知道,他在世上的日子不多了,他带着我来上灯,是不是向我做些交代呢。父亲走后30年了,我才明白父亲的用意,我真是愧对我的父亲啊!

我们小的时候,没有礼花,也买不起礼花,我们就把刷锅的刷帚,蘸上食用油或煤油,点着了扔向空中,一溜火光飞去,小伙伴都在比赛看看谁扔得高。现在,礼花品种繁多,伴随响声礼花腾空飞起,绚丽的礼花在空中炸响绽放,妆扮着这元宵节美丽的夜空。

工业化的发展,环保也越来越重要。千百年流传的风俗,也要面临环保的检验。春节前不少媒体就发出倡议,春节期间不放烟花礼炮。的确,今年的春节鞭炮礼花真的是少多了。我们原有的节日风俗真的也需要与时俱进,也需要改一下了。春节前,县城街道两旁的树就挂起串串灯笼,每到夜幕时分,开关打开了,路两旁的灯笼七彩流光,既安全又充满了节日氛围。看来,千年的节日风俗如果对接了新时代的高新科技,也就有了崭新的节日内涵。

青未了|元夜灯如昼

明天天就到了壬寅年的元宵节了,想到这个节日,想起四面八方的亲友,就连缀了这几行文字,追念元宵节那些温暖的记忆,将这文字通过齐鲁壹点平台带给每一位亲友,祝福祖国各地的亲朋好友节日吉祥,祝福我的亲人们幸福祥和,祝愿亲人们健康快乐!

元夜灯如昼,新时代元夜的灯光,照亮了万家祥和的美好日子,照亮了国家进步发展的征程。

(敬告读者: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青未了|元夜灯如昼

作者:陈凯,笔名蒙山樵夫、中共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中国乡村作家”,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平邑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壹点号蒙山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