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日湖南懷化,一個六十五歲的大爺冒着大雨匆匆趕到隔壁鎮上的妹妹家。
妹妹在前一天傍晚打電話告訴大爺,他們84歲的老母親居然拉着一個男人說是要改嫁!

大爺對母親的行為感到十分氣憤,母親年輕時改嫁了多次,村子裡的老人都以異樣的眼光看待楊家,現在母親老了居然還不安分。
等到了妹妹家,大爺第一眼就看見了坐在大門前的母親。
他生氣說道:“那個男人就是為了你的錢!你都84歲了,他還能圖你啥?”
可母親十分執拗,她堅持說道:“我就是要和他結婚!我東西都收拾好了,哪有兒子管娘的道理。”
大爺被氣笑了,他口不擇言:“好!好!你要是走了,我就當沒有你這個媽!”
這個84歲還吵着要結婚的老太太是誰?她的婚姻是否幸福?而如今,老人和子女的關系又如何?
“丈夫去世後抛棄孩子離家”
易石英,1934年5月出生于湖南長沙的一座大山裡。
易石英幼時正逢戰亂,每天過着食不飽腹的生活,在戰亂裡,易石英和家裡人走散。
解放後,易石英家中隻剩下她自己。
後來易石英在湖南懷化安家,成年後與同村一個姓楊的男子結為了夫妻。
婚後不久,易石英就懷上了第一個孩子。
第一胎是個男孩,易石英和丈夫為其取名為楊庚。
楊庚出生後又過了五年,易石英懷了第二胎,之後陸續又生下五個子女。
在易石英四十歲那年,丈夫因為勞累去世,丈夫去世時,大兒子楊庚已經21歲。
在楊庚20歲時,經人介紹他與隔壁村的李麗雲結婚,兩人在家附近又蓋了一套平房。
丈夫去世後,四十歲的易石英獨自一人撫養六個孩子。
可日子還是太艱苦了,家裡窮得揭不開鍋,易石英隻能在外以撿垃圾為生。
日子窮苦加上耐不住寂寞,在丈夫去世一年後,易石英獨自離家出走遠嫁他鄉。
易石英剩下的六個未成年子女全部留給了大兒子楊庚夫妻。
楊庚夫妻自己都還沒有孩子,就已經開始把弟弟妹妹們當做孩子來照顧。
不過楊庚和李麗雲從始至終沒有想過要抛棄自己的兄弟姐妹。
日子過得很苦,但夫妻兩還是将弟弟妹妹們拉扯大。
在之後,楊庚來到桂林打工,他成為一家公司的修理人員。
弟弟妹妹們也漸漸長大,楊庚夫妻又蓋了兩間平房,日子漸漸向好。
易石英的大女兒楊秀在畢業後成為了本地中學的一名國文老師,後來還嫁給了學校的校長。
小女兒身體不好,但常年在外地做生意,日子也算過得去。
楊庚在退休後每個月領着兩三千的退休工資,在本地市區裡買了兩間鋪面。
楊庚熬過了苦日子,如今總算是過得風生水起。
“老年回家求撫養,不顧孩子反對高齡結婚”
相比于大兒子楊庚,抛棄了孩子的易石英日子很是難熬。
易石英離家後,漂泊在湖南湖北多地,她改嫁過很多次。
因為年紀擺在那裡,易石英之後的婚姻要麼以男方去世告終,要麼就是被男方的家庭喊打喊罵。
漂泊了幾十年,易石英竟一直沒有尋找到一個歸處。
2018年元旦節後不久,易石英又被居住的地方趕了出來,這次她想到了自己三四十年都沒有回過的家。
易石英在春節前回到了湖南懷化,跟着腦海中的記憶,易石英找到了曾經居住過的老家。
在村民的告知中,易石英知道,當初自己的七個孩子,如今隻剩下大兒子楊庚與兩個女兒健在。
易石英告訴村民自己是楊庚的媽媽,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易石英來到了楊庚現在的家。
再見到母親,雙方都已經斑白了頭發。
這些年來,易石英一直沒有給家裡人聯系過,更别說寄錢之類。
楊庚一直認為,以母親八十多歲的年齡,獨自在外,早就撒手人寰了。
直到楊庚看見母親,除了不敢相信,還有對母親所作所為的怨恨。
易石英要求眼前的大兒子給自己養老,楊庚心裡很是不舒服。
但當時已經臨近春節,楊庚考慮到易石英今年已經84歲,最後還是同意了易石英的要求。
可沒想到,母親好不容易在自己和妹妹家過了一段安生日子,卻又開始鬧騰。
在2018年5月時,易石英告訴楊庚,自己要和比自己小十多歲的男子結婚。
易石英稱兩個人感情好,準備晚年一起搭夥過日子。
楊庚很生氣,母親已經84歲卻還要改嫁,這不是等着别人看笑話嗎?
楊庚和妹妹都勸母親不要和男人結婚,但易石英卻還是拎着包裹和男子走了。
易石英知道自己年輕時對子女們虧欠了很多,而子女們也不喜歡自己這個母親。
因為不想再住在子女家,給他們造成負擔,易石英這才打算把自己給嫁出去。
沒想到易石英這個好心的決定,卻加深了自己和孩子之間的誤會。
“與丈夫離婚,借住好心人家中”
不久後,易石英還是不顧反對改嫁了,直到2021年,87歲的她又悄悄回到了老家,并宣稱自己已經離婚了。
她希望楊庚能夠贍養自己,可楊庚和妻子李麗雲态度卻十分堅決,他們不讓易石英回家。
楊庚稱,自己哪怕是坐牢,都不會再贍養母親易石英。
易石英總是在楊庚家附近逗留,據說在一次吵鬧推搡中,易石英被楊庚給推到了池塘裡。
當地的一個好心老人嚴保救下了易石英,并且讓易石英住在他家中。
當地一個叫嚴保的人很看不慣楊庚一家對于易石英的态度。
為了幫助易石英回家,嚴保撥打了本地的家庭調解欄目。
他告訴記者,自己是易石英的老鄰居,看不下去楊庚的所作所為才打算為易石英出頭。
嚴保稱,他和易石英都希望易石英的兒女給母親養老。
節目組來了之後,陪伴易石英來到了大兒子楊庚的家裡。
等到了門口,易石英卻不敢再進去了。
當記者問起原因時,易石英說自己害怕大兒媳李麗雲罵自己。
果不其然,當記者勸說易石英進門後,大兒媳看見她倆立馬變了臉色。
李麗雲沒好氣地說道:“你怎麼回來了?”
旁邊的從業人員立馬出來向李麗雲解釋緣由。
因為易石英年紀已經很大了,記者想讓易石英坐下來和李麗雲好好談一談。
可是易石英的屁股剛剛挨到椅子邊,兒媳李麗雲就開始大聲指責老太太。
記者問到關于易石英的贍養問題時,李麗雲非常理直氣壯。
李麗雲表示自己和丈夫已經盡到了作為子女的職責,是易石英老人自己有問題。
據李麗雲所說,在易石英三年前回來後,丈夫曾經将家裡的平房分了一間給易石英居住。
家裡人什麼都給布置好了,但易石英住在裡面卻挑三揀四。
易石英非得說屋子裡有不幹淨的東西,晚上不肯自己睡,非得要有人陪着。
可家裡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無奈,楊庚隻能将母親送到妹妹家。
到了妹妹家,易石英依舊在鬧,而且她也說自己看見了不幹淨的東西。
子女們被老人弄得過不了一天安生的日子。
之後,已經84歲的老人,居然不聽子女勸解,非得要高齡結婚!
早在年輕時,老人把孩子丢給長嫂李麗雲,她在外就已經改嫁多次,哪能料到八十多歲了還不安分。
因為這件事,楊庚和妹妹兩家一直遭受同村人背地裡的嘲笑。
“高齡結婚的真相”
這時候記者又問道,據鄰居嚴保說,子女現在都不願意讓易石英進門,導緻老人現在隻能借住在嚴保家。
聽到這個名字,大兒媳更生氣了。
她說道:“那個嚴保哪是什麼熱心人!他就是老人八十多歲還要改嫁的對象!”
人到了晚年,哪能還有什麼愛情。
嚴保是個單身漢。子女們都清楚,他和易石英在一起,隻是為了找一個免費的保姆。
而且易石英喜歡到處告訴别人,自己有十幾萬的存款。
現在嚴保把錢給騙幹淨了,看着老人行動遲緩又想把易石英給送回來了!
而且這并不是嚴保第一次帶着老人來鬧事了。
早在記者到來的一個多星期前,嚴保就帶着易石英鬧到了楊家。
嚴保拿着兩人的離婚證,告訴楊庚:現在自己和易石英已經沒有關系了,他要把易石英送回來。
如今老人沒有利用價值,嚴保急于甩掉這個包袱,他甚至将楊庚兄妹告上了法庭,理由是他們不贍養老人。
此時,易石英的大女兒楊秀也匆匆趕到哥哥楊庚家。
楊秀告訴記者,嚴保的嘴裡全是謊話。
嚴保曾四處宣揚,自己和易石英是由楊秀撮合的,信以為真的大哥楊庚還差點打了妹妹一頓。
聽到這個消息後,記者很震驚。
在求證後,記者前往嚴保家尋找嚴保,但卻怎麼也找不到人了。
在村民的指引下,記者總算找到了躲藏起來的嚴保。
在記者的幾番追問下,嚴保終于願意開口道出自己和易石英的關系。
他稱,自己和易石英離婚是感情不和,并不是楊家人所說的抛棄。
對于存款這件事,嚴保稱結婚時易石英的确拿了錢來自己家。
不過不是楊家人口中的十幾萬,而是兩萬四千元。
對于這筆錢,嚴保發誓自己絕對沒用過,這個存款全部花在了易石英自己身上。
而且在兩人離婚後,嚴保還給了易石英四千塊錢。
之後記者對于這個說法詢問了易石英老人。
易石英說,自己當初和嚴保結婚本來就沒有感情,她是為了減輕孩子的負擔。
但婚後易石英和子女的關系越來越差。
易石英人已經半隻腳踏進棺材闆,她一直想要在最後的日子裡和子女緩和關系。
嚴保告訴易石英,隻要和他離婚,兒子和女兒就又能夠接納照顧自己。
易石英聽信了嚴保的話,兩人辦理了離婚,卻沒想到孩子們不要自己了。
而自己和嚴保也沒了關系,易石英隻能搬出嚴保的家。
易石英收拾了自己留在嚴保家的東西,哪怕居住了三年,她的行李加起來也隻有一個小包裹。
易石英站在充滿泥土的鄉間小道上,在鏡頭面前,她的背影佝偻,步履蹒跚。
易石英不知道自己的未來該走向何處。
“塵埃落定”
雖然子女楊庚和楊秀都不願意撫養易石英,但大陸有着完整的司法系統。
哪怕楊庚和楊秀都不想贍養老人,但他們必須盡了自己的義務和責任。
節目組為了易石英老人的餘生,請來了當地司法調解的人員。
在調解中,子女和嚴保産生了多次争吵,子女間也有推脫。
最後經過長時間的調解,易石英老人的餘生終于有了着落。
易石英在世的還有三個子女,因為小女兒的身體狀況實在是不好,楊庚楊秀并沒有讓妹妹承擔這個責任。
楊庚和楊秀達成共識,易石英老人在世時輪流在兩家居住。
兩個子女每月給老人200元現金,并在換季時及時為老人購買應季衣物。
在當地的權威部門處,兩個子女簽署了相關的贍養協定。
有關87歲的易石英的贍養問題終于塵埃落定。
如今,老人正住在大兒子楊庚家中。
雖然兒子和兒媳依舊對老人沒有什麼好臉色,但老人不用再擔心自己會風餐露宿。
在這件事中的每個人對彼此都很陌生。
不光是嚴保,易石英和子女間雖是一家人卻又形同陌路。
每個人嘴裡都有一套自己的說辭,讓人分不清真假,不過能确定的是,他們都在為了自己做辯解。
人們常說,一切都有因果,晚年的遭遇取決于年輕時的經曆。
易石英這一生裡,對婚戀極其依賴,她渴望能夠從丈夫身上擷取安全感。
但每次婚姻都将她傷害,最後落得出走半生,無一處是家的結果。
易石英老人的一生令人感到可悲又可歎。
老人想要得到孩子的撫養,就應該做孩子的榜樣,在年輕時不抛棄孩子,自強自立。
而孩子也應該對老人盡到義務,畢竟都是幼時生育自己的家人。
希望易石英家中的這種情況,能在我們的社會上不再發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