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原創】甘肅省|王天甯:打着燈籠過十五

【原創】甘肅省|王天甯:打着燈籠過十五

原創作者:王天甯|甘肅省甯縣

随筆

打着燈籠過十五

好像已聽到正月十五踢踏而來的腳步聲。大街上幾乎都是賣燈籠的,五顔六色,形式各樣,大多以電燈籠為主。其間也夾雜着很小一部分的木架燈籠和紙燈籠。

看着滿大街琳琅滿目的燈籠。不由得想起我們小時候的正月十五。

從我記事起,和電有關的就是家裡有一支手電筒,裝兩節電池的那種。除此之外沒用過帶電的東西,更沒見過電燈籠。

十五逢集,父親是一定要去趕集的,置辦過十五所需用的東西。我盼望的就是一束手花,一把紅紅的小蠟燭和幾張燈籠紙。

一個木架子燈籠五、六毛錢。一張燈籠紙幾分錢,每年用完後父親都小心的把燈籠架子用從村裡文書那裡要來的舊報紙七裹八纏的綁好,挂在窯洞高處,留到下年再用。

到路口都跑了好幾次了,父親終于回來了,歡天喜地的跟在父親後面,到家後迫不及待的從自行車頭挂的黃挎包裡一陣亂翻,終于找出卷成一卷的燈籠紙。

木架子燈籠框邊去年殘留的漿子、廢紙屑早已洗刮的幹幹淨淨,紅紙也已裁好。姐姐幫忙把新買的燈籠紙小心翼翼的貼上去,然後貼上紅紙,四個豎柱的紅紙要寬些,上下兩個蓋周圍的窄點才好看。

燈籠紙的内容大概有孫悟空、豬八戒、哪吒鬧海、打鼓娃娃、青蛙荷花等。

天終于黑了,早已按捺不住的我催着父親旋開燈籠下面的小木闆,燒熱小蠟燭的底部,粘在小木闆上,然後點着蠟燭後又把小木闆旋好在燈籠上。再找根小木棍用細鐵絲綁在燈籠的提梁上。從父親手裡接過燈籠,兜裡揣兩、三根備換的蠟燭和幾支手花,挨家約上鄰居的小夥伴們,急急忙忙的向莊裡跑去。

莊裡小夥伴們都聚齊了,那時候幾乎家家都四、五個孩子。人真的很多,燈籠卻不外乎就是三種:方方的木架子燈籠;圓圓的火罐燈籠,還有一種能伸縮的外型很像牛拉的屎一樣的燈籠,我們叫它牛屎撲踏子(音)。

月亮冷冷的挂在東邊的低空,皎潔的月光灑下來,地面上殘留着還未消融的積雪,互相映射,沖淡了夜色,使得我們足以辯認對方。

聚在一起首先就是比誰的燈籠好看,誰的燈籠是新買的……反正都說自己的好。然後就是放手花,拿在手裡點着,發出五顔六色的絢麗光芒,雖然點着後幾秒鐘就燒完了,我們依然很激動。也有放竄天猴的,拿在手裡點着,松松的握住,嗖的一下竄的老高然後啪的一聲炸開……

這些活動搞完了,一根蠟也快燒完了,沒完也要換,怕燒壞了燈籠底部,于是集體換蠟燭。大家都很熱心,互相幫忙給不會換的換好蠟燭,就開始像一條長龍一樣開始在莊裡從東往西、從南往北亂竄。雖然土路坑坑窪窪,凹凸不平,但絲毫不影響我們奔跑的速度,規模頗為壯觀。

跑動的過程中如果傳來哭聲,那一定是誰的燈籠着了或者燈籠紙燒了,進東家,入西家,各家幾乎走遍了,一直把兜裡最後一根蠟燭快燒完了,才互相告别,約好明天晚上再來,而後戀戀不舍的回家。

四十幾年過去了,燈籠的種類越來越多,樣子也越來越漂亮,我們那時候打過的燈籠幾乎不見了,代替它們的以電燈籠為主,不用中途換蠟燭也不用擔心燒壞。平整的水泥路,雪亮的路燈,多彩的煙花。雖然很懷念我們小時候的十五,但我并不傷感。反而有一種發自内心的高興和激動。

小小一盞燈籠的變遷,折射出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我不想讓我的孩子們經曆我所經曆過的,但我必須要告訴他們我所經曆過的!隻有經曆過昨日的苦,才能感受

到今日的甜。列甯說過: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我要讓他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在黨的正确上司下各行各業的人辛勤付出、努力奮鬥所換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并将來為之繼續奮鬥。

我們的黨開始也像一盞燈籠,在暗夜裡發出微弱的光芒指引群眾前行,光愈來愈強,直至光芒萬丈。生在中國,何其幸也!

我雖早已過了打燈籠的年紀,但每年的正月十五我還是會像當年我的父親一樣,給我的孩子買一盞燈籠,在路燈的照耀下,沿着平直的水泥路,和他的小夥伴們打着燈籠過十五!

打着燈籠過十五,是習俗的沿續,也是文化的傳承。更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歌頌!

【原創】甘肅省|王天甯:打着燈籠過十五

王天甯,甘肅省甯縣人,熱愛生活,喜歡讀書。

【原創】甘肅省|王天甯:打着燈籠過十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