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燈籠是紅色的?“認知公式”。股市是股市,現實是現實。

作者:旺才裡子

假期尾巴快要沒了,心,得收回來一點點。

關于營造節日氛圍這方面,運維方是下了心血的。

大街小巷上一隻隻“紅燈籠”高高挂起,費心費力費電,也費時間。

很多專業攝影師、業餘打卡師,會駐足欣賞,找準角度,然後是精心擺拍或快門猛咔。

繼而衆媒體、自媒體都烘托出了一片節日應有的“樂觀向上的樣子”。

那天,車子開在“喜氣洋洋”的街道上,内人發出由衷的贊歎聲:真漂亮。

這自然引發了大多數人的共鳴。

為什麼燈籠是紅色的?“認知公式”。股市是股市,現實是現實。

她有種想下車拍照的沖動,節日稍縱即逝,總想留點什麼,好在朋友圈收獲一些“肯定”。

車上4人,有3人是打心裡覺得“紅燈籠”确實代表着“喜氣洋洋”。

但孩子的反應,卻讓我們仨大為驚訝。

“太慘人”、“好恐怖”。

為何會有這種截然不同的感觀呢?

這種感觀不是先天就有的,在前幾年,孩子對于“紅燈籠”還比較無感。

不覺得喜慶,也不覺得慘人。

或者說,就像一張白紙,在等待别人書寫。

近年來,孩子開始執迷于看恐怖片。

那種強烈刺激感官的畫面感,在她尚沒畫滿圖案的白紙上,刻上了深深的烙印。

恐怖片裡,一般有古宅,而古宅挂紅燈籠再自然不過。

從專業拍攝角度看,紅燈籠是為了場景交替過渡用的,是為了烘托恐怖片裡陰森森的氣氛,讓觀衆有代入感。

是以,恐怖片裡大多有紅燈籠。

而孩子在現實生活中一看到紅燈籠,聯想自然就來了,該發生點什麼了吧?

想起自己孩提時,看草台上的戲班子唱戲是最大消遣樂趣。

也不知從哪天開始,看到某個大花臉迫害了忠良,從此對于大花臉就有一種無來由的厭惡。

為什麼燈籠是紅色的?“認知公式”。股市是股市,現實是現實。

直到現在,都不喜歡看平劇,因為平劇裡有大花臉。

還有那個什麼變臉的吉尼斯紀錄,什麼民粹,什麼國寶,看都不想看。

這種厭惡,就是“大花臉”代入到“認知公式”的結果。

結合股票市場,我想說三點。

一、認知公式

一個人的認知,是過往閱曆的積累。

每個人的閱曆不盡相同,其認知也各不相同。

随着閱曆的增加,認知的更新,在每個人的心中會慢慢形成自己特有的“認知公式”。

有些公式與大多數人趨于一緻,有些公式與大多數人趨于相反。

人們會習慣性地把看到的事物、事情,往自己的“認知公式”裡代入。

代入的結果無所謂“對或錯”,其結果隻代表了與大多數人的見解“同或不同”。

“認知公式”是特定時間段的産物。

孩子早些年沒有自己的公式,現在形成了與世人迥異的公式,但不代表以後不會更改公式。

當然,更改公式非常之難,思維一旦形成定勢,八匹馬都拗不過來。

“認知公式”的不同,其産物也不同。

是以,我們看到一個事件,一個資料,發生了變化,大家對其的了解也不同。

股市有時候貼合消息面(基本面),有時候又抛棄消息面(基本面),歸根結底是大家“認知公式”的不同。

這種不同,産生了資金的合力時間不同,資金的合力點位不同,構成了股市錯綜複雜、瞬息萬變的格局。

有些人看到市場下跌,驚慌失措,甚至悲痛欲絕;

有些人看到市場下跌,處變不驚,甚至暗自狂喜。

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主要源于“認知公式”的不同,資金體量與杠杆大小充當的是放大器角色。

二、世上本無色

燈籠為什麼是紅色的?

從實體學的角度看,人們之是以認為其是紅色,是因為燈籠這個材料反射出的光波是紅色的。

太陽光與綠色光的光波不同,照在燈籠上反射出來的顔色也不同。

前者是紅色,後者是黑色。

我們之是以定義為“紅燈籠”,而不是“黑燈籠”,是因為,在太陽是主導光源的情況下,大多數人認為其是紅色的。

是以,世上本無色,是光源不同,帶來了定義不同而已。

即便認可當下的燈籠是紅色的,現實中燈籠并非隻有紅色一種。

島國就習慣于挂白燈籠,還是圓柱形的,象征純潔和神聖。

為什麼燈籠是紅色的?“認知公式”。股市是股市,現實是現實。

也有說,白燈籠本來就是大陸這邊傳過去的,具體就不考證了。

關鍵是,不管燈籠紅與白,也不管什麼形狀,其意義都是人們自己賦予的。

不同時間,不同地區,其賦予的意義也不同。

“聰明”資金會善于放下自己的“認知公式”,或者說善于放下自己的“執着”,去猜“大多數”人的“認知公式”,進而先手奪人,後手遭殃。

世上本無色,有何放不下的呢?

三、因時而異、因勢而異

燈籠能夠挂上去,自然也能放下來。

氛圍的烘托,因需要而營造,也因不再需要而撤離。

或因别的需要,而更換成别的氛圍。

我們在享受氛圍的同時,也要清楚地知道,氛圍因時而異,也因勢而異。

氛圍是氛圍,股市是股市;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既能坦然置身其中,又能随時抽離其中;

既不被其迷離心智,也不被其左右理智。

當“樂觀向上的樣子”告一段落之後,人總要回到“現實”中來。

這種“現實”既是股市的現實,也是生活的現實。

以上純屬個人情感展現,聊博一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