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朝颠覆認知的8個冷知識,士兵按身高發工資,崇拜紋身男

作者:哄動一史
宋朝颠覆認知的8個冷知識,士兵按身高發工資,崇拜紋身男

你絕對想象不到,一個看似弱不禁風的宋朝,竟然會成為如今“新潮一族”的理想樂園,在這個年代,不僅可以過上品茶聽曲的慢生活,還可以極富激情地搞平民化的藝術創作,甚至,玩上“非主流”,将全身上下弄得滿是刺青,也沒有人說你是大逆不道的熊孩子。

今天,就讓我們揭開大宋王朝的神秘面紗,一起來感受一下,一個你意識當中完全不一樣的宋朝!

宋朝颠覆認知的8個冷知識,士兵按身高發工資,崇拜紋身男

1.人人都是紋身男

相信大家對《水浒傳》中史進這個人物頗有印象,他因胳膊上紋了九條龍,人送外号”九紋龍”。

事實上,在宋朝,紋身也是一種時尚。說起來,這本身屬于古代的一種刑罰——黥刑,始于先秦時代,在中國封建史上已存在兩千年之久。

後來,許多少數民族認為在身體刺上具有象征意義龍紋或野獸,他們相信這樣會招來神靈保佑,賜予他們戰勝自然的力量。

宋朝颠覆認知的8個冷知識,士兵按身高發工資,崇拜紋身男

到了宋代,這些十分精美的刺青圖案,反而成了宋代青年男子的時尚,在最為繁華的長安、荊州、成都等三座城市,還産生了專門的職業紋身家!

在紋身人群中,宋代士兵是主體,但凡參軍,大多都會在身上刺上紋身,妥妥的一枚非主流。

2.士兵:長得高,拿得多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宋朝“重文輕武”,對于軍隊建設不夠重視。但宋仁宗時期,對于士兵的兵饷卻有一條十分奇葩的規定,那便是根據士兵的身高,長得越高,拿的越多。

宋朝颠覆認知的8個冷知識,士兵按身高發工資,崇拜紋身男

宋仁宗給出的理由是:長得高,力氣大,能打仗,這乍一看,似乎也符合“多勞多得”的原則。

然而,宋朝士兵的工資到底有多少呢?說出來可能會驚掉您的下巴,按1.83米的個頭計算,他每月拿到手上的工資才區區三百元,而1.8米則隻有210元,1.77米則隻有150元。

而宋朝宰相的月工資高達6.93萬元,普通的八品縣令的俸祿也能達到3465元,由此可見,宋朝“重文抑武”到了何等嚴重的程度。

宋朝颠覆認知的8個冷知識,士兵按身高發工資,崇拜紋身男

3.出家需要砸血本

說到宋朝的出家人,大家很自然就會想起《水浒傳》中“花和尚”魯智深與“行者”武松,他們雖系被迫出家,但事實上,在宋朝當名真和尚是要付出高昂代價的。

自唐代起,朝廷對出家人就有着嚴格要求:在年紀上不能偏大亦不能偏小,而且生活還要能自理,有犯罪前科的是與佛門無緣的,再有就是,若是承擔社會責任的公職人員也不可出家,有債務糾紛的亦不能出家,最後還需五官端正,四肢健全。

滿足以上條件的,還的保證家中資産充盈,因為要想讓官方發放的和尚許可證——度牒,那必須舍得砸銀子。

宋朝颠覆認知的8個冷知識,士兵按身高發工資,崇拜紋身男

度牒的價格根據市場行情随時發生變動,但其高昂的價格,一般的百姓很難承受。在宋神宗時期,一張度牒需要花費白銀一百三十貫,而在當時,一個地方官的月工資才一二十貫,由此推斷,若想擷取度牒,真正出家為僧,必須花費如今的十萬塊人民币,方可實作!

4.匪夷所思的“典妾”制度

宋朝時期,程朱理學開始流行,“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也逐漸走向扭曲。在宋代,除了正妻之外,妾與婢都被看作士大夫老爺的私人商品,是可以用來進行典租與買賣的。

随着宋朝商品經濟的發展與繁盛,妾與婢自然而然地被當成商品進行典賣,并且這在文人士大夫之間,反而成為了一種“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畸形時尚。

宋朝颠覆認知的8個冷知識,士兵按身高發工資,崇拜紋身男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典妾”并不是終身制,而是有一定時效性的,這種買賣多半在社會底層的小商販那兒進行,由于出身貧賤,唯有通過靠出賣妾室尊嚴才可以換得一絲生機,于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小商人為了緩解自身經濟壓力,士大夫為了滿足個人欲望,久而久之,在商品經濟的刺激下,這種有時效性的“典妾”制度就成了宋朝時尚。

5.女兒出嫁的豐厚嫁妝

與“典妾”制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宋朝士大夫階層,對女兒出嫁為正妻的足夠重視與尊重。

在宋朝,士大夫為了讓自家的千金小姐不受夫家的刁難與鄙視,一般都會為其準備豐厚的嫁妝。

宋朝颠覆認知的8個冷知識,士兵按身高發工資,崇拜紋身男

嫁妝一般會與男方準備的彩禮價格相當,有的時候甚至會比夫家略微高一些。當時的人們認為,有了豐富嫁妝的支撐,女兒在夫家的腰杆便能挺直,即便日後與丈夫發生沖突,婆婆也不會過分為難女兒。

這展現了宋朝人對于女人的充分尊重,也是宋代夫與妻之間婚姻平等的一種象征。

此外,嫁妝因人而異,公主的嫁妝當然極緻奢華,普通士大夫家的則更講究實用!

宋朝颠覆認知的8個冷知識,士兵按身高發工資,崇拜紋身男

6.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

宋朝是曆史上中國文化最為興盛的朝代!唐朝時期詩詞的流行僅僅隻是士大夫階層的專屬,然而,到了宋朝,話本小說與唱詞藝術的流行,才讓原本曲高和寡的文化藝術真正地“飛入尋常百姓家”,形成大衆百姓喜聞樂見,并且互相傳唱的一種新興局面。

宋代詞人葉夢得曾在自己的作品《避暑錄話》中記載:當時的樂坊——相當于現在在酒吧駐唱的民間樂隊——就十分喜歡請詞作人柳永先生作詞,然後請歌妓演唱,每到此刻,總能吸引觀者如雲,粉絲無數。

其實,“民間文化頂流”柳永的人生道路并不順遂,從他二十四歲首次參加科舉考試開始,到三十四歲整整十年間,他參加了四屆科舉,每次均以名落孫山收場,頗受打擊的柳永從此放浪形骸,終日與歌姬厮混在一塊兒。

宋朝颠覆認知的8個冷知識,士兵按身高發工資,崇拜紋身男

由于多年混迹民間,他對歌姬的情感經曆及悲歡離合頗為了解,創作了大量的市民階層詞作,比如他那首著名的《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其中的凄婉纏綿,将身處社會底層普通人的情感刻畫地細緻入微,引起共鳴。

于是,仕途失意的柳永瞬間成為宋朝的beyond,乃至葉夢得驚歎: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所謂井水處,就是人流量聚集的地區,是以,将柳永稱為那個時代流行樂壇天王級人物,一點也不為過!

7.直達天聽的登聞鼓

除了文化興盛外,宋朝的司法制度也相比前朝完善。其中,百姓若遇到重大冤情,可通過擊打登聞鼓的方式将冤情直接向天子傾訴。

宋朝颠覆認知的8個冷知識,士兵按身高發工資,崇拜紋身男

登聞鼓制度最早出現于西周,後發展到西晉時期,才逐漸形成一道法律制度,經過隋唐兩朝的大範圍試行,最終在宋朝完善、成熟。

登聞鼓就設在開封城的宣德門外,宋朝政府為此還設有專門的登聞鼓院,負責處理平民百姓特别重大的民事糾紛與刑事案件,其職能類似于今天的最高檢察院。

登聞鼓制度是宋朝較為完備司法體制的一種補充,為高層與社會底層百姓的直接接觸,開辟了綠色通道,是中國法制的一大進步。

宋朝颠覆認知的8個冷知識,士兵按身高發工資,崇拜紋身男

8.範仲淹并未親至嶽陽樓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千古名言出自宋朝名臣範仲淹的《嶽陽樓記》,然而,正如蘇轼寫《赤壁懷古》并未到過真正的赤壁古戰場一樣,範仲淹也并未親臨嶽陽樓。

公元1046年,北宋王朝面臨外有契丹與西夏頻繁入侵,内部各種階級沖突尖銳突出的局面,作為一個有良知的士大夫,範仲淹頂住壓力,主持了著名的“慶曆新政”,但如王安石一樣,由于新政觸及到了皇親國戚的根本利益,使得新政實施不久便遭到失敗。

宋朝颠覆認知的8個冷知識,士兵按身高發工資,崇拜紋身男

範仲淹是以被貶谪鄧州,也正是在此期間,他收到好友滕子京的邀請,為新落成的嶽陽樓作序。

此刻的範仲淹帶着一種憤懑與落寞的心情,洋洋灑灑一蹴而就,在《嶽陽樓記》中,範仲淹提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處世哲學,抒發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政治抱負,更是提出世代傳誦的“優樂”精神,成就了自己一世英名!

宋朝颠覆認知的8個冷知識,士兵按身高發工資,崇拜紋身男
宋朝颠覆認知的8個冷知識,士兵按身高發工資,崇拜紋身男
宋朝颠覆認知的8個冷知識,士兵按身高發工資,崇拜紋身男

參考資料:

原文登載于封面新聞官方賬号2019年11月13日關于“北宋皇帝有多奇葩?按士兵的身高發工資,高個子占盡便宜”的文章

原文登載于杭州日報官方賬号2023年11月24日關于“「城紀精選」從文身看南宋臨安”的文章

抖音百科《典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