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卓13前瞻:換了新顔,卻更像iOS?

正如已經形成的慣例,谷歌又一次在2月初帶來了安卓系統的大版本更新預告,這次版本号來到了Android 13。

也和往年一樣,現已同步推出可在Pixel手機刷入的開發者預覽版(DP),4月初将随谷歌開發者大會釋出更多特性和支援其他手機的公測版(Beta)。到了秋天,最早可能在8月釋出正式版,屆時各廠商将陸續為可以更新的手機推送更新,預裝Android 13的下一代Pixel也将到來。

安卓13前瞻:換了新顔,卻更像iOS?

會在Pixel手機上盡數登場的Android 13更新點,很可能因每個手機廠商不同的産品路線而出現更改,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在早春就來個簡單了涉及及到安全性、底層運作機制的部分将影響到幾乎安卓手卓手那些那些功能、視覺和互動上的變化也可能以另一種面貌呈現給所有使用者。

值得細細品味的“提拉米蘇”

與過去幾年僅使用首字母或者數字來稱呼不同,Android 13回歸了當初每個大版本都會用甜點作為代号的習慣,而這一代的研發代号正是Tiramisu(提拉米蘇),還大大方方地寫在了“關于手機”頁面。對于喜歡推測首字母具體含義的使用者來說,倒是少了一點探索未知的樂趣。

至于視覺表現層面,更像是給正式推出大半年的Android 12做收尾工作:包括授予應用權限的彈窗在内的更多界面開始應用Material You風格,主題色有更多子選項,主題圖示功能将允許第三方應用使用,啟用主題圖示或深色模式後,手機桌面不會“百花齊放”而是有更強統一性。

安卓13前瞻:換了新顔,卻更像iOS?

除了繼續糾結通知欄等位置的媒體音量控制如何設計,變得更像老對手iOS也更利于使用者了解的同時,開發者預覽版還支援大量針對橫屏和大屏的體驗改進。包括鎖屏在内的許多界面都有重新設計的橫屏互動了,兩個應用分屏的狀态可以當作一個多任務進行處理,利好平闆使用者。

看來今年的安卓視覺疊代會類似于Android 4.x以及7.0等出現重大視覺更新的時代,工作重心側重于完善不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使用者也可以好好适應一番。針對平闆、折疊屏等大屏裝置的Android 12L分支在春季推出正式版後,其中的分屏等特性在未來全部融入Android 13。

安卓13前瞻:換了新顔,卻更像iOS?

雖然還需要通過指令啟用,但Android 13加入了應用運作語言自定義功能,不會随系統語言而強制變化。按理說,以何種語言服務使用者本該是應用開發者該做好的事情,不過可以自由切換應用内顯示語言,獲得不同的翻譯效果和内容服務,對有需要的使用者來說當然是大好事。

狀态欄下拉的快捷開關面闆支援添加第三方應用已是好幾年前的事情,然而這項功能缺乏引導有些晦澀難懂,很少有使用者清楚“下拉開關可以自由添加删除”。這次谷歌做了一點小改變,允許應用彈窗提示使用者是否添加開關到面闆,就國内應用生态環境來說,我隻希望不要被濫用。

再一次對安全和隐私重拳出擊

在對看得見的部分修修補補的同時,谷歌也在Android延續了近幾年的工作重心,即持續加強作業系統的安全和隐私保護能力。Android一度被诟病為“惡意軟體和流氓應用的遊樂場”,而在谷歌和各大手機廠商共同努力下,很多部分已逐漸追趕上iOS。

相信現在的iPhone使用者已經習慣了在允許應用一股腦讀取所有照片,或者是每次發送圖檔時手動選擇新圖檔的操作,如此體驗終于要被安卓使用者所認知——Android 13引入了照片選擇器,可以在不允許應用通路全部本地檔案的前提下,選中那些想要被應用讀取到的圖檔。

安卓13前瞻:換了新顔,卻更像iOS?

如此一來,使用者可以不那麼擔心應用讀取全部圖檔之後,會不會拿去做什麼意料之外的事了(比如用作深度網絡學習)。目前安卓使用者隻有兩種選擇,要麼讓應用繞開分區存儲機制讀取全部資料來正常發送圖檔,要麼指望自己手機的定制版系統在谷歌之前就提供圖檔隐私保護。

通過類似沙盒的分區存儲機制,使得應用資料獨立存儲不會在公共存儲目錄下“拉屎”,本來是利于使用者和行業進步的大好事。但像圖檔選擇器這樣先挖坑,然後再填坑的做法顯然不妥,不僅使用者會被一年一變的檔案管理機制搞蒙,也讓手腳麻利的應用開發者有了鑽空子的機會。

通知管理也得到改進,應用在申請讀取通知内容權限時會明确告知使用者,通知将正式作為一項應用來進行管理。換句話說,通知的狀态不會隻有是否被允許顯示,而是可以直接地禁用,還會像其他長期不使用應用的權限一樣,被系統自動關閉授權提升使用者體驗。

安卓13前瞻:換了新顔,卻更像iOS?

(圖檔來自Droid Life)

總的來說,Android的通知管理改進仍處于有提升卻沒找到明确方向的階段。通知通道讓使用者可以區分營銷通知和功能通知,然而這需要應用開發者高度自律去明确各個通道;通知曆史、推遲通知等設計都有作用,但沒能與其他通知管理功能乃至整個系統關聯,價值也不明顯。

Wi-Fi相關的隐私保護一直是關注點,不少開發者會收集MAC位址、裝置位置等資訊進行商業推廣,而新的Wi-Fi管理将一定程度上帶來改變。使用者在通過手機添加智能裝置、物聯網裝置時,不必擷取具體位置資訊,也簡化了添加流程讓IoT開箱體驗變得更輕松。

還記得那個将系統各元件“拆分”出來,可以不用等待手機廠商推送大版本,直接通過Google Play就更新系統功能的Project Mainline嗎?現在有更多子產品将加入其中,有藍牙和超寬帶子產品,還有這次更新的照片選擇器、OpenJDK 11等,就算收不到更新也能獲得新體驗。

安卓再一次有了明确的目的地

Android還是那個Android,它仍不會像iOS那樣年年帶來肉眼可見、容易被記住的改進點,在每隔幾年才出現一次的視覺互動更新之外,還是長期緻力于改善關系到使用者日常體驗的底層能力。兩大系統之間的各方面差距比10年前、5年前縮短了許多。

這對于使用者、應用開發者、手機廠商以及谷歌來說都不夠,一個影響到全世界數十億裝置的作業系統,應該有更重要的使命去完成。落到與我們最近的個人消費電子裝置上,便是如何更穩定、好用而且有引領性,谷歌正悄然推動Android踐行這一變化。

Android變得更像個平台了,許多能力不再是得等到谷歌确定了做好了才能和使用者見面,而是預先提供了一套标準和接口,手機廠商和應用先一步提供改進,之後谷歌再從底層和生态的角度給予補充。比如桌面模式、圖形渲染等底層功能,再比如Material You的視覺更新。

它也開始串聯起不止一個裝置的體驗:WearOS手表和同根同源的Android手機平闆有了更多協同;除了正在進入千家萬戶的IoT,Android手機還有望與Windows電腦、智能汽車等形成協作。谷歌自己也重拾大屏體驗,很可能今年就能見到體驗大幅改良的安卓平闆和折疊屏産品。

大家都知道Android 13隻是個開始,但接下來将要發生的事情,無不讓人心潮澎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