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蠡縣的哈哈腔,你知道嗎?

明天周一 限行4和9

哈哈腔又被稱為柳子調、喝喝腔,由民間秧歌發展而成。根據山東省 德州地區、河北省保定地區有關文化部門的考察資料,遠在明代,哈哈腔已在魯西北各縣和河北滄州地區各縣流行,延至清乾隆期間,又進一步流傳到河北保定地區各縣農村。由此看來,哈哈腔是一個比較古老的地方小戲。哈哈腔在清末民初達到鼎盛,其發展經曆了當地的民間歌舞、民間小戲兩個階段,最後定型為以弦索小曲“柳子”為唱腔曲調的小戲。在不同地方語言和民間藝術的影響下,哈哈腔逐漸形成了具有不同藝術風格和音樂特點的三路流派。2006年5月20日,哈哈腔經國務院準許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