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大内侍衛的龍褂破損不堪,修複專家說:隻用三招就光鮮如新

提起文物,不少讀者都會想到博物館中的陳列品,在博物館内,所有展品都凝聚着深厚的曆史感,可是您知道文物背後的秘密嗎?它們“光鮮”的背後,有一群文物修複專家在不斷的付出,每一件文物都是他們汗水與心血的凝結。今天我們就從一件清朝龍褂開始說起,了解文物修複背後的那些故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清朝大内侍衛的龍褂破損不堪,修複專家說:隻用三招就光鮮如新

故宮博物院是大陸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其館藏文物達170餘萬件,受到了中外遊客的一緻好評。由于文物的各自屬性不同,故宮博物院内部會定期對館内藏品進行檢查,并專門培養了一群文物修複專家,成立“故宮博物院文物保護科技部實驗室”,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出土受損文物,并對其進行搶救性修複。

清朝大内侍衛的龍褂破損不堪,修複專家說:隻用三招就光鮮如新

在一次文物聯合普查活動中,其他博物館的從業人員,曾為故宮文保科技部實驗室送來了一件重要文物。該文物為清代康熙年間大内侍衛所穿龍褂,全名為“石青色蟒紋妝花緞夾龍褂”,其性質相當于現代人們所說的皇宮大内“工作服”。

專家仔細檢視,發現龍褂破損程度較大,還曾被水清洗過,導緻龍褂面料與裡料出現“褪色”與“串色”的現象,妝花緞面金線被人為破壞拆解,殘留些許紙屑。龍褂整體有多處黴斑,以及磨破或蛀蟲啃噬的大小漏洞。除此之外,龍褂還被多種污物浸染,污物各處面積也大小不一。毫無疑問,如此一件“問題”龍褂,想要将其恢複如初,其難度着實不小。

清朝大内侍衛的龍褂破損不堪,修複專家說:隻用三招就光鮮如新

龍褂的修複工作雖然棘手,但是文保科技部的專家們還是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修複專家們通過反複商讨,最後制定出了龍褂的修複方案。他們究竟是如何複原龍褂的呢?别急,聽小編娓娓道來:

文物修複專家們将龍褂運送到實驗室後,開始用三維視訊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進行仔細查驗,并将其材質、傷況、污染物等進行了一系列的檢測、拍照與記錄。

清朝大内侍衛的龍褂破損不堪,修複專家說:隻用三招就光鮮如新

一切準備就緒後,為了避免再次出現串色的現象,專家們開始拆解龍褂裡外面料,并将二者分别進行清洗。在此過程中,需要根據面料與污垢的不同,頻繁更換清洗劑,以避免出現對龍褂面料的二次損傷。

前面我們說過,龍褂出現了褪色的現象,是以需要修複專家對其進行補色。補色的方式大有講究,必須選取與龍褂原色調相同顔色的補線,該過程需要時刻對色差進行檢測對比,這無疑是對修複專家們耐心的巨大考驗。

最後一步是修補破洞,龍褂上的洞大小不一,而且經緯度破損程度也不同,是以需要選用相應的補料與染色紗抽紗,用“隐線法”對背襯縫補,再以“繡補織法”對織品圖案進行加強美化,如此一來,才能保持修補處與原龍褂的高度統一,而不會出現修補後的缺憾感。

清朝大内侍衛的龍褂破損不堪,修複專家說:隻用三招就光鮮如新

在以上步驟全部完畢後,最重要的複原工藝開始了。修複專家們需要根據拆解時的痕迹、初始記錄、初始照片等,對龍褂的拆解部分進行比照複原,縫制過程中一旦發現有與原樣不合之處,必須立馬采取相應措施進行修改。

在龍褂修複工作結束後,從業人員特意制作了修複前後的對比圖,而當對比圖樣展現在人們面前時,所有人都驚呆了。他們簡直不敢相信,一件破爛到不成樣子的龍褂,經修複專家的“妙手回春”之後,居然會重新煥發生機,仿佛新制成的一般,不禁讓人直豎大拇指。

清朝大内侍衛的龍褂破損不堪,修複專家說:隻用三招就光鮮如新

如今的“石青色蟒紋妝花緞夾龍褂”,已經被擺放在恒濕恒溫的展廳中,接受着遊客們的觀賞,為人們展示着滄桑的曆史,以及文物修複專家們的精湛技藝。說到這裡,我們必須要感謝這群默默無聞的奉獻者,正是在他們的巧手之下,才賦予了文物第二次生命,也為人類文化藝術寶庫的繁榮做出巨大貢獻。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