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緻敬!2021年那些人,那些事

小站編輯部按:中國文物報社推出2021文物系統十大年度人物、活動及機構組織榜單,關注了文物保護與利用社會力量,長城小站有幸榮膺。這一事件從一個側面反應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發展——文化與文物志願者的力量和成績都在快速增長!在獲得榮譽的同時,作為文物志願者和長城志願者,我們一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促進全社會全人類對長城及其背後的中華文化認知而努力,熱愛長城,熱愛生活!

緻敬!2021年那些人,那些事
緻敬!2021年那些人,那些事

2021,文博大年。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下,全國文物系統工作者以習近平總書記文物工作重要訓示批示精神為根本遵循,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文物事業高品質發展。

日前,中國文物報社組織專家、媒體人座談,嘗試從基層一線文物工作開展和影響力角度,推出2021文物系統十大年度人物、活動及機構組織榜單。

年度人物

樊錦詩

2021年,敦煌研究院榮譽院長樊錦詩先生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榮譽稱号。這是先生繼全國勞模、文物有效保護的探索者、“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等國家榮譽稱号之後的又一次被表彰。

擇一事、終一生。

守望傳統,向後觀看,又勇于創新,前瞻,敢為人先,看似沖突的兩面,在先生身上同時展現。

常書鴻、段文傑、樊錦詩,一代代莫高窟人,壓茬推進,守護莫高窟藝術聖地,成就出“大陸文物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和精心管理的典範”。

風沙,磨斷敦煌古道,掩埋古城荒涼。曆史,淘洗風流人物,湮滅狼煙寂寥。大漠的寂寥與大愛的傾注,疊加而成敦煌輝煌。執着堅守,摯愛弘揚,溫情與敬意,讓遺産有了溫度,如同冬日暖陽。

錦瑟華年去,莫高永留詩。

向先生緻敬!

緻敬!2021年那些人,那些事

年度展覽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

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之際,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在北京正式開館。

2021年6月18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上司人來到這裡,參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

黨史展覽館是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決策、親自準許建設,百年黨史主題展覽是在總書記親自關心下舉辦。從此,我們黨有了一座永久性、綜合性的黨史展覽館,有了一座權威系統、莊嚴莊重的黨史教育殿堂,有了一座全方位、全過程、全景式、史詩般展示黨矢志不渝奮鬥之路的紅色展覽。

1921,2021。曆史長河奔流,彈指曆經百年。

曆史的潮頭浪尖,南湖紅船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大浪,成為領航中國行穩緻遠的巍巍巨艦。百年奮鬥充滿艱辛,成就貢獻光耀千秋,偉大精神動地感天。

展覽同黨的百年曆史、百年奮鬥、百年成就相比對,同黨的偉大精神相吻合,同黨立志千秋偉業的使命抱負相一緻。百年黨史展覽,禮贊黨史百年。

緻敬!2021年那些人,那些事

年度活動

“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2021年10月,我們迎來仰韶文化發現暨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

一百年來,石破天驚的重大考古發現層出不斷。

為系統回顧中國考古學百年發展曆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考古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河南省文物局等聯合主辦了“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遴選推介,周口店、河姆渡、良渚、石峁、二裡頭、三星堆、秦始皇陵等入選。

探索“我們從哪裡來”,梳理萬年文化演變,溯源中華文化起源與形成,明辨三代王國文明謎團,揭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百年中國考古,碩果累累,成就非凡。

考古百年,延伸了曆史軸線,增強了曆史信度,豐富了曆史内涵。讓國人、全世界的炎黃子孫和世界公衆得以了解中華文明的悠久曆史、燦爛成就和對世界的貢獻。

緻敬!2021年那些人,那些事

年度考古發現

三星堆祭祀區新發現

“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2021年,三星堆遺址頻繁“出圈”,屢次刷屏網絡,熱度高漲不減。

三星堆祭祀區新發現3到8号坑的發掘,充分利用大棚、恒溫恒濕工作方艙等各種新發掘、記錄、文物保護和研究的技術手段,并配合央視大型直播,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贊歎。

集中、精緻、造型奇特誇張,三星堆遺址遺迹遺物展現的古蜀文明,宏大多彩、神秘夢幻,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星鬥滿天。

30多家機關參加合作發掘,多學科結合綜合研究,充分展現新時期新時代中國考古學的發展。

緻敬!2021年那些人,那些事

年度抗疫機關

陝西曆史博物館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散點播染。自2021年12月9日以來,陝西省累計報告本土确診病例2080例,其中西安市2053例,疫情嚴峻,多數人工作生活按下暫停鍵。

面對疫情,陝西曆史博物館人文物工作不放松,攜手抗疫守護家園。主動參與防控活動,開展線上展覽,保障好群衆在疫情防控期間的文化生活不中斷。

博物館封閉管理,86名留守人員以熱忱、勇氣、辛勞和汗水堅守崗位、抗擊疫情、拼搏奉獻、守衛平安,護衛特殊時期的國家寶藏。他們,是文博隊伍裡的中堅!

在這個寒冬裡,疫情地區文博人不僅在重重困阻下做好文物工作,還紛紛穿上“大白服”“紅馬甲”,踴躍投入抗疫一線,成為抗擊疫情工作的“宣傳員”“服務員”,共克時艱,展現出文博人的責任與溫暖。

緻敬!2021年那些人,那些事

年度抗洪搶險機關

山西省晉城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

2021年7月“7.11”特大暴雨後,至當年10月,晉城多次出現超強連續降水天氣過程,特大暴雨造成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青蓮寺、玉皇廟出現險情,形勢嚴峻。

中心第一時間對排水設施進行清理,對護坡坍塌進行圍擋和危險提示,對受災古建築屋頂、唐宋彩塑進行防雨布搶險加蓋遮庇。

多個月的時間裡,中心全體幹部職工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物搶險救災工作中,全員取消休假,日夜堅守崗位,不講條件,不打折扣,緊要關頭每半小時對文物和古建築進行安全巡查和積水清理。

他們的守衛,讓洪災中的文物和古建築,安全,無損。

緻敬!2021年那些人,那些事

年度文化遺産傳播案例

《萬裡走單騎——遺産裡的中國》

《萬裡走單騎——遺産裡的中國》是由中國文物學會指導發起,浙江衛視推出的中國首檔世界遺産探訪紀實類文化綜藝節目,第一季已于2021年完美收官,第二季于2021年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期間啟動,精彩接續開展。

“世遺守望行動”更新為“世遺喚醒行動”,節目為每處遺産地策劃一場兼具大衆參與性、文化儀式感、藝術表現力的大事件,激發年輕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呼籲大衆熱愛和傳承世界文化遺産 。

節目播出後廣受好評,在文化綜藝節目領域排名前列。

從“故宮看門人”變身“世遺推廣人”的單霁翔先生,再次作為文化向導,帶領布鞋團探訪全新的12處中國世界遺産,帶領我們行走、交流、體驗。

緻敬!2021年那些人,那些事

年度文創産品

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

2021年,文博文創産品銷售表現不俗,典型産品當屬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

盲盒自帶洛陽鏟,“文物”藏在土中,需要使用者自己動手挖掘發現。2020年底,産品在微網誌、B站、豆瓣等平台大火。2021年上半年甚至存在大量使用者卡點進官方電商平台搶預售,盛況空前。

從推出到2021年10月,盲盒單品,銷售額便超過了3000萬。

提煉高度濃縮的文物文化元素,自覺加持新媒介推廣,淘寶直播,微網誌、小紅書、視訊号等管道“種草”……高度貼近年輕使用者的新營銷和新設立,為文博文創探索開辟出一條坦途大道。

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讓文創産品成為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延伸。考古盲盒的火爆,展現出的亦是博物館承擔的社會責任。

緻敬!2021年那些人,那些事

年度國際交流項目

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

202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在福州成功舉辦,大陸世界文化遺産申報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通過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審議,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大陸第56處世界遺産。

世界遺産大會期間,聚焦保護之道,分享中國經驗,“澳門曆史城區”等6項保護狀況報告順利通過,長城被評為保護管理示範案例,“北京中軸線”“海上絲綢之路”等主題邊會反響熱烈。《福州宣言》梳理了世界遺産領域關注的世界性問題,研究了世界遺産公約發展的方向,反映了中國作為世界遺産公約的積極參與者對世界遺産的了解和貢獻。

積極參與世界文化遺産相關國際事務,圓滿完成世界文化遺産亞太地區第三輪定期報告,提升了中國話語權。

緻敬!2021年那些人,那些事

年度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組織

長城小站

2021年9月4日,2021年北京長城文化節開幕,尚珩、張依萌、嚴欣強、楊國慶等10人被推介為2021年度“北京最美文物守護人(長城)”。這其中多位最美守護人,都是長城小站的志願者。

緻敬!2021年那些人,那些事

在各自工作之餘,他們開展形式多樣的長城保護與宣傳活動;開展長城曆史、長城學術研究;為長城保護員、長城施工勞工進行講解教育訓練,他們是很多長城志願者的典型代表。

緻敬!2021年那些人,那些事

長城小站,始建于1999年5月,是由“長城謎”自發組建的保護長城的公益網站。這是一個網站,也是一群人:年過古稀的老者、鴻蒙初開的少年、“浪迹天涯”的驢友、海外歸來的“留洋”者,博聞強識的研究者……20多年過去了,這裡由一群長城人的精神家園,變成了一個保護長城的公共平台。

緻敬!2021年那些人,那些事

長城專業保護人員不足,社會參與是重要補充。小站和文物保護機構就有非常好的溝通,小站舉報,保護專門機構迅速制止破壞行為;一些長城險情,在站友呼籲之下得到排除。

緻敬!2021年那些人,那些事

“長城的存在源于你的愛護”,這句話印在了小站人的宣傳飄帶上,更踐行在小站人的行動中。

緻敬!2021年那些人,那些事
緻敬!2021年那些人,那些事

文物之聲

編輯:甘婷婷

稽核:張 碩

本公号刊載的作品(含标題及編輯所加的版式設計、文字圖形等),未經中國文物報社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改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權轉載的請注明來源及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