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立春甫過,但寒意依然凜冽,讓人感覺不到丁點春意。但是唐代詩人杜甫說過:“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也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冬日雖萬般寂寥,草蟲蟄伏,但是春風潛入,潤物無聲。詩人們的感官或許異于常人,常常能夠捕捉到常人所未注意到的訊息。這可不,二百多年前的一位“寫詩狂魔”也與杜甫、雪萊産生了共鳴,于冬日中尋得了春意。

一、其人其畫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冬,北京城内寒意逼人,哈一口氣便是透心涼。一生酷愛寫詩的乾隆皇帝突然心血來潮,詩興大發,揮毫蘸墨,于冬日中寫下了《生春詩二十首》,寫盡了北京城内的春意,“孕含萬有,綱舉百端,自朝廷以及闾閻上下,神情體察,鹹周興會所至”。乾隆皇帝是個細心的男人,從朝廷到市井,從自然到人事,詩中無不備覽。而且這二十首《生春詩》乃乾隆皇帝追和元代詩人元稹的詩詞,每首詩都用了元稹《生春二十首》中開頭“何處生春早?春生……中”的格式。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但是乾隆依然不夠盡興,诏谕宮廷畫家徐揚畫一幅《京城生春詩意圖》,配上自己所寫的二十首詩。徐揚在畫中自題:“乾隆三十二年冬,禦制生春詩二十首,命小臣徐揚彙繪全圖……臣資質愚鈍,未能圖寫萬一,幸蒙訓示詳明,敬謹揣摹,四閱月而始成。”可知該畫曆經四月而成。

徐揚,生卒年不詳,江蘇蘇州人。長于綿意似水的江南,使得細膩二字刻進了徐揚的骨子裡。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南巡至蘇州,徐揚進畫,得以供奉宮廷。徐揚受艾啟蒙、賀清泰的影響,寫實功力深厚,也是受西洋繪畫影響較深的清代宮廷畫家之一。其代表作有《乾隆南巡圖》《盛世滋生圖》和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幅《京城生春詩意圖》。

徐揚善于駕馭盛大的場景,其代表作多從宏闊處入手,但他同時也是一位細節狂魔,作畫不失細膩寫實,大有“萬物乾坤盡入畫”的氣勢。

《京城生春詩意圖》采用了鳥瞰式構圖,從京城正陽門畫起,祈年殿、紫禁城、景山、西苑、瓊島等著名建築盡收眼底。此畫的主題在“春”“詩”二字,詩為春題,是以,徐揚在繪畫時充分結合了乾隆皇帝所作的二十首《生春詩》,難得的是,二十首《生春圖》分布在畫中不同的位置,對應着相應的景物與風俗。

既是生春,便是凜冽的冬日中春意萌動,山川花草蟲鳥有春意,人事亦有春意,是以,乾隆皇帝所作的二十首《生春詩》大緻可以分為自然與人事兩部分。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清 徐揚《京城生春詩意圖》故宮博物館藏

二、山川草木春意生

乾隆二十首《生春詩》中的第一首以天象為題,開頭一句是“何處生春早?春生鬥柄中”。古代将北鬥七星中的天樞、天璇、天玑、天權視為鬥身,古曰“魁”;玉衡、開陽、瑤光組成鬥柄,古曰“杓”。詩中還有一句“指艮轉東風”,艮在八卦中位于西北方向,按照天象,當北鬥七星的鬥身指向艮位時,鬥柄正好在東邊,東風即是春風。“春生鬥柄中”就是寓意着春天即将來臨。乾隆以天象為首,展現了他“敬天法祖”的思想,同時也隻有天象寓意春天即将到來,接下來的描寫才順理成章。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生春詩》第一首位于畫的東北方,旁邊即景山,可見草木尚稀,山頂有一亭,兩邊各有兩小亭

比景山更遠的燕山山脈,此時尚堆積着皚皚白雪,但“春生積雪中”。乾隆爺寫此時的白雪已經“離離閃”“滴滴融”,換句話說,白雪已經開始撐不住了,萬物即将複蘇。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畫中左邊的便是瓊島,瓊島标志性的建築就是白塔

景山、瓊島都位于紫禁城的北邊,再往南走就進入了北京城,我們也就很難再看見乾隆爺描寫自然生春的詩詞,唯有一首,乾隆爺描寫梅花松柏,梅花迎雪傲放,松柏青翠挺拔,是冬日中難得的春色,是以乾隆爺也不惜筆墨:“何處生春早?春生盆卉中。梅仍高士傳,松自古人風”。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三、紫禁城内春意生

畫面進入紫禁城中,乾隆爺的題詠多以皇家禮儀重典或者自己為主。進入紫禁城中能看到的第一首詩,乾隆爺寫道:“何處生春早?春生書福中。迎年應蠟朔,施惠守家風。”“春生書福中”應該是指每年乾隆爺都要在農曆十二月初一寫福迎接新春的傳統。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這首詩位于紫禁城的重華宮旁,右邊的大門即神武門

當我們放大畫卷時,還可以看到重華宮外還有太監執紅箋等候,這正是清朝皇帝寫福習俗的展現: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徐揚在繪制此畫時為了配合乾隆的詩詞,略去了一部分建築,突出了重點。畫中的神武門往下不遠處便是太和殿,此時的太和殿内正在舉行盛典,旁邊的詩題道:“何處生春早?春生元會中。一年欽首祚,萬國觐同風。”清朝正月初一要舉行典禮,百官國親都要觐見皇帝,向皇帝表示祝賀。畫中的太和殿人影攢動,不管是殿内還是殿外,大臣都摩肩接踵,儀仗隊則披紅執彩,上下一派喜慶熱鬧的景象。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畫中舉行賀禮的地方即為太和殿

别看此時太和殿這麼熱鬧,但乾隆本人并不在太和殿内,這可不是乾隆故意放大臣們的鴿子。按照規定,正月初一乾隆要來到長信門外、慈甯門内,率領百官國親給太後行三跪九叩之禮。此時的乾隆就在太和殿旁的慈甯宮給太後行禮,畫中的慈甯宮此時也是熱鬧非凡,中間那人即為乾隆皇帝。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畫中即為慈甯宮,中間身披龍袍之人即為乾隆

除了恭賀禮之外,詩畫之間還描寫了許多清朝歲時的皇家習俗,例如在紫禁城外的西苑太液池的中海就在舉行清朝十分流行的冰嬉,“何處生春早?春生冰戲中”,乾隆還在自己寫的《冰嬉賦序》中稱冰嬉為國俗。畫中的冰嬉還吸引了橋上的行人駐足觀望。

清朝皇帝将冰嬉視為一種檢閱皇家武事、迎接新春的習俗,《日下舊聞考》有載:“冬月則陳冰嬉,習勞行賞,以閱武事而修國俗雲。”冰嬉不僅是一種娛樂觀賞性活動,皇帝還會論功行賞,詩中的“論功遍行賞”說明冰嬉确實是有獎賞的。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冰嬉被人稱為古代的冬奧會,但冰嬉隻是清朝的一種年俗

除了冰嬉之外,清宮每到年關便頒賜大臣,即賜給大臣們一些東西,畫中就有紫禁城西華門内頒賜的場景。乾隆爺寫道:“何處生春早?春生頒賜中。北羊肥帶凍,東鹿整幹風。”說明該年頒賜的是羊、鹿等肉食。畫面中的宮殿門上都貼着門神像,有太監正在分發羊、鹿,還有奴仆們正在一隻隻往外面搬着羊、鹿等物。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畫中有一人肩扛羊、鹿,也有二人合力擡着

在畫卷的右下角,還靜靜矗立着一座祈年殿,祈年殿的下半部隐于迷霧中,乾隆爺詩題為“何春生春早?春生祈谷中”。《大清會典》有載:“順治元年定,每年正月上辛日,祭上帝于大享殿。”大享殿即祈年殿,清乾隆十六年改名為祈年殿,然而皇帝祭于祈年殿并非一定要在上辛日(每年正月的第一個辛日),也可以在次辛日和下辛日舉行。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祈年殿,右下角為徐揚自題

當乾隆爺的目光跨過紫禁城來到城外,菜園也是乾隆爺認為滋生春意的地方,“何處生春早?春生挑菜中。七種堆盤翠,五辛熨齒融。”後兩句寫的是清代宮廷内的習俗,“七種羹”指的是正月七日用七種菜為羹,“五辛盤”指的是五種菜混雜在一起。《風土記》有載:“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辛辣之辣,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菜園位于西苑左側,畫中隐約可見兩人正在田間勞作

四、歲時人情春意生

紫禁城内的迎春年俗固然盛大可觀,但要論充滿人情味,恐怕還得到市井中去。該畫有一半的篇幅都在描繪市井風味,出了午門,大街小巷上車來馬往,人影攢動,三教九流,既有達官貴人、巡捕軍士,又有引車賣漿挑夫小販之輩,熱鬧非分。

城牆根下張貼着一張布令,乾隆爺認為“春生布令中”,根據詩中“水旱加月赈,闾閻幾景融”可知,這是一張關于水旱災年赈濟災民的布令。根據《清實錄》可知,乾隆三十三年春正月,乾隆皇帝頒發诏書赈濟湖北、江西等遭受了水旱之災的地區,以示迎接新春。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城牆根下觀看布令的群眾

在乾隆爺的眼裡,春還存在于民間各式各樣的民俗之中,例如“何處生春早?春生爆竹中”,在詩的下方,我們就可以看見一戶人家中兩個小孩正在燃放爆竹。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還有“何處生春早?春生仙木中”,講的是京城百姓歲時張貼對聯、桃木等習俗,有的百姓會在桃木上寫上“郁壘”“神荼”等字樣。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這戶人家門上張貼着“神荼”“郁壘”

當然也會寫上其他的祝福語,例如下面畫中左邊對聯上寫的是“文明日光華,聖恩春浩蕩”,右邊人家寫的是“居之安”“?為福”的字樣。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左邊的人家正在為門上的繪畫上色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這戶人家門上貼的便是“接福”“迎祥”

“春生守歲中”寫的則是京城人家歲時守歲的習俗,在詩的下方我們可以看見一戶子孫滿堂,正在享受天倫之樂的人家,孩童滿地走,父母高堂坐,院中還擺放着桌子與香火鼎,應該是要舉辦祭祖儀式。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北京城還有歲時敲打臘鼓的習俗,正是“何處生春早?春生臘鼓中”,臘鼓是古時人們在臘日敲打的一種鼓,古人認為這樣敲打臘鼓便可以驅趕瘟疫,帶來好運。在畫中我們不僅可以看見大街小巷上有人敲打臘鼓,在一戶人家院内大人小孩也在敲打臘鼓,十分熱鬧。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乾隆爺眼中的春意大概就是這些,但是二十首《生春詩》道不盡北京城内的春意,就像徐揚畫中有說不盡的細節,春意其實就蘊藏在這些十分有趣的細節裡。

歲末時節,年貨是必不可少之物,在正陽門前的大街兩旁,充斥着各色商鋪,擠滿了置辦年獲的百姓。根據大街兩旁商鋪懸挂出的牌子我們得知,這些店鋪分别有賣“金華火腿”“松花皮蛋”“幹鮮果品”“蘇州雜貨”“鎮江百花”等等,小小的正陽門大街,彙集了天南海北的貨物。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畫中有“松江皮蛋”“惠泉三百”“鎮江百花”“紹興木瓜”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畫中有“杭州絨缐”“大紅帽緯”“蘇州雜貨”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畫中有“金華火腿”“松門淡鼈”“南北集貨”“幹鮮果品”

而畫中也不乏年貨置辦得滿滿當當的人: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正陽門外除了正經的店鋪之外,最多的是各式各樣的小攤小販、引車賣漿之輩,小販之中有賣書的,有賣衣物的,有賣雞鴨魚肉的,有賣碗筷的,還有賣奶茶的,還有算命的,可謂是應有盡有。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畫中有賣鞋子和蓑衣的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畫中有賣衣物和竹籃的,後面則有賣奶茶的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畫中依次是賣雞、賣碗、賣書的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街頭算命的,外面挂着“善觀氣色”“選日合婚”等字樣

行走在正陽門大街上的人也是姿态萬千,人生百态,有騎馬者,有趕車者,有牽駱駝者,還有互相寒暄拜年者: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騎馬、趕車、牽駱駝者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畫面中有互相拱手作揖者

立春過了還是很冷,春意到底在哪?來看看寫詩狂魔乾隆眼中的春意

畫中一小孩正騎在父親脖子上

文史君說

總而言之,《京城生春詩意圖》其實就是一幅關于歲時正月裡京城的風俗圖。乾隆爺眼中的春是怎樣的春?是萬物複蘇,潛入無聲的春,是以艮指東風,寒梅綻放,白雪消融;也是百姓安堵,海晏河清的春,是以朝廷行禮典,民間慶新春。同時,裡巷市井之間的煙火氣也驅趕走了寒意。正如徐揚畫中所呈現出的那一派春意融融。

參考文獻

左沐漣:《清代畫家徐揚考略》,《美與時代》2015年第1期。

王彥:《何處生春早 徐揚畫〈弘曆生春詩意北京圖〉軸考略》,《紫禁城》2019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景蘇)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檔,除特别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号!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