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下圖:三十年前,農村交公糧的場景小時候,每年到了麥收之後,農民都要向國家繳納公糧。一般一個公社一個糧站。上繳的公糧,在糧

下圖 : 三十年前,農村交公糧的場景

小時候,每年到了麥收之後,農民都要向國家繳納公糧。一般一個公社一個糧站。

上繳的公糧,在糧站人員檢查後,分為一到三級,太次的,糧站可以拒收。

交完公糧,剩下的才能按照人口、工分多少分。我記得我們生産隊一個人,如果按規定掙夠了工分,也就能分幾十斤左右的土麥(不幹淨的小麥)。

如果掙不夠工分,還要給生産隊交錢,沒有錢,隻能從有富裕工分的人家借工分,然後按照每個工分多少錢,再慢慢還給人家。這樣的話,才能夠分到糧食。

也正因為如此,最近幾年有人提出農民養老問題,繳的公糧算不算是養老金?

農民隻是默默的把優質糧食奉獻,即便是如此,也沒見那個作家寫一部反應那個年代農民生活的“傷痕文學”。

下圖:三十年前,農村交公糧的場景小時候,每年到了麥收之後,農民都要向國家繳納公糧。一般一個公社一個糧站。上繳的公糧,在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