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操平定河北袁紹在官渡雖然大敗而歸,但他在河北一帶保持着強大的勢力,依然是曹操的強敵。但是,袁紹有一個緻命的弱點,那就是

作者:透過影視知曆史

曹操平定河北

袁紹在官渡雖然大敗而歸,但他在河北一帶保持着強大的勢力,依然是曹操的強敵。但是,袁紹有一個緻命的弱點,那就是他的三個兒子彼此不和。袁紹的三個兒子,長子袁譚、次子袁熙、幼子袁尚。按理應由長子袁譚為嗣,但袁紹偏愛幼子袁尚,想立袁尚為後。于是袁紹令長子袁譚出任青州刺史,次子袁熙出任幽州刺史,以外甥高幹為并州刺史,隻有袁尚留在冀州自己的身邊。兄弟之間的不和由此而産生。特别是長子袁譚和幼子袁尚間的沖突尤為突出,造成了部下的分裂。參謀審配、逢紀追随袁尚,辛評、郭圖追随袁譚,雙方互不相容。

廢長子另立後嗣,曆來都會留下後患。袁紹明知故犯,執意要以幼子袁尚為後,實在是不夠明智。不過,不明智的不僅僅是袁紹一人。與袁紹有同盟關系的荊州牧劉表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劉表想繞過長子劉琦立次子劉琮為後繼,引起兄弟不和,招緻了滅亡的結局。後來,這種兄弟間的争權奪利甚至連臣下也被卷入的家庭糾紛,除了劉備的蜀以外,在魏和吳都有發生,成為三國時代政治鬥争的一種典型。

就在官渡之戰後的第三年,袁紹失意而死。袁紹一死,袁譚與袁尚的對立激化,兩者發生沖突。袁譚身為長子卻得不到繼承人的地位,心懷不滿,竟向先父袁紹的夙敵曹操求救。這時,曹操面臨着兩個選擇,一是攻打南方的荊州;二就是利用袁氏兄弟的内讧向北方出兵。

曹操的部下大多數贊成前者,但曹操采納了荀攸的意見,決定派援軍解救袁譚。曹操明知袁譚有詐,但為了籠絡袁譚,還讓兒子曹整娶了袁譚之女為妻。當然這完全是出于政略的需要,也是曹操籠絡對手的慣用手段。

曹操出兵河北,勢如破竹,引水灌城攻克了袁尚的根據地邺城。這時,袁譚負約反曹。曹操送還其女進讨袁譚,袁譚戰敗身死。并州刺史高幹在邺城陷落時也投降曹操,但後來又叛變。曹操派兵讨伐,高幹在逃往荊州的途中被殺。走投無路的袁尚隻好逃往幽州投奔袁熙。在幽州又遇袁熙部下離反,袁尚、袁熙同奔遼西投靠烏桓,繼續抵抗。不久,曹操北戰烏桓,在柳城擊破烏桓騎兵軍團,烏桓大敗。袁尚、袁熙隻好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在遼東公孫度死後,由他的兒子公孫康接任太守。公孫康深知與曹操對抗不是上策,于是殺了袁尚、袁熙,獻首級于曹操。其間活動于太行山一帶的農民武裝黑山軍頭目張燕也投降了曹操,至此河北境下全部被曹操平定。

有關曹操平定河北的叙述,在《演義》一百二十回中隻用了三回的篇幅。這多少給人一種平定河北隻不過是官渡之戰的事後處理之感。但實際上,曹操平定河北全域凱旋邺城,已是建安十三年(208)的正月了。為平定河北耗費了他整整七年的歲月。也就是說官渡之戰以後的曹操,其三分之一的人生都投入到平定河北這一艱巨的事業裡了。可想而知,平定河北對曹操具有非同一般的重大意義。這也是為什麼後來他沒有回到獻帝所在的許都,而是把邺城作為自己新的根據地常駐的理由。邺城在黃巾暴動時曾被黃巾軍作為集結地,後來袁紹、曹操又相繼以此為根據地,這也說明黃巾暴動的影響是相當之大,是不可低估的。

這一年,曹操在邺城廢除三公設丞相職。六月,曹操自任丞相,他稱霸天下的夢想又向前推進了一步。至此,在北方能與曹操對抗的,隻剩下西方涼州的韓遂、馬騰了。而這時,韓、馬之間發生内讧,馬騰接受懷柔也來到邺城。從官渡之戰的勝利到統一北方,曹操度過了他人生最充實的一段黃金時代。此時,曹操五十四歲。曹操回到邺城,立即興造人工湖玄武池,着手訓練水軍,為攻打荊州劉表作準備。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丞相的位子還沒有坐熱,就迫不及待地率大軍南下,想一舉掃除荊州劉表勢力。但他做夢也沒想到,迎接他的是赤壁的大敗。

曹操平定河北袁紹在官渡雖然大敗而歸,但他在河北一帶保持着強大的勢力,依然是曹操的強敵。但是,袁紹有一個緻命的弱點,那就是
曹操平定河北袁紹在官渡雖然大敗而歸,但他在河北一帶保持着強大的勢力,依然是曹操的強敵。但是,袁紹有一個緻命的弱點,那就是
曹操平定河北袁紹在官渡雖然大敗而歸,但他在河北一帶保持着強大的勢力,依然是曹操的強敵。但是,袁紹有一個緻命的弱點,那就是
曹操平定河北袁紹在官渡雖然大敗而歸,但他在河北一帶保持着強大的勢力,依然是曹操的強敵。但是,袁紹有一個緻命的弱點,那就是
曹操平定河北袁紹在官渡雖然大敗而歸,但他在河北一帶保持着強大的勢力,依然是曹操的強敵。但是,袁紹有一個緻命的弱點,那就是
曹操平定河北袁紹在官渡雖然大敗而歸,但他在河北一帶保持着強大的勢力,依然是曹操的強敵。但是,袁紹有一個緻命的弱點,那就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