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0年代李瑞環簡易計算法取代放大樣,故事被拍成電影《青年魯班》

作者:天津往事

1964年的電影《少年魯班》以李瑞環為題材,講述了青年建築勞工李三人研究替代木工"放大"的故事。李三代人出身貧寒,解放前,家裡有三代人以吃飯為生,以他的名字命名為"三代"。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經常在工作中感到無能為力。他參加了夜校學習,現場技師和夜校老師秦淑貞叫了三代人到黑闆上前計算分數問題,算了一個好大時刻,焦急三代人滿頭大汗,還是沒有計算出來。秦淑貞指責三代人不聽演講。

事實上,李三代人确實飽受冤屈。數學是一門科學,早期勞工沒有機會接觸,認為這是一門高不可攀的學問,不敢問。解放後,随着國家建設的需要,青年工作者迫切需要提高教育水準,掌握科學知識。李是成千上萬的年輕勞工之一,他渴望學習文化,用文化知識來生産。但是,由于文化基礎差,他和數學有一定的距離,要消除這個距離,需要跑100米的動量。

50年代李瑞環簡易計算法取代放大樣,故事被拍成電影《青年魯班》
50年代李瑞環簡易計算法取代放大樣,故事被拍成電影《青年魯班》

《少年魯班》

施工隊承擔了工廠主體結構立柱任務,要求月底前完成,李三代人想改革木工"放大"技術,因為他忽略了向老勞工學習技術經驗,實驗失敗,他不小心從建築架構上摔了下來。事發後,李某三代人在事故檢查會上主動承擔責任。他被調到北方化肥廠施工現場,同時不斷研究,提出建立立議,成功制作了計算表,代替了傳統的"放大樣品",得到了專家的認可和好評。李和秦淑珍逐漸加深認識和感情,真摯相愛。

《少年魯班》由導演史冬山之子史大千編劇并執導,李彥祖飾演北京電影學院大三的畢建昌。戚建昌是老紅軍之子,1939年出生于山東榮成,1960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看完劇本,畢建昌被李某的三代人感動,封底滾到施工現場體驗生活,勞工吃着和住着同樣的勞動,參與到技術創新中來。《少年魯班》熱映後,畢建昌迅速走紅,自然被配置設定到北京電影制片廠成為職業演員。這部電影也被改編成連環漫畫。

李彥宏忠樸實實、充滿陽光、充滿英雄氣場的新生時代勞工形象,是當時銀幕上最受歡迎的類型,原型是李瑞環。1934年9月,李瑞環出生于天津市寶玉市陳家口村,小時候他拔犁、種地、開車、織布,因為要幹活,上國小才斷斷續續六年。1951年,17歲的李瑞環去北京當小勞工,學習木工,後來成為北京第三家建築公司的勞工。

50年代李瑞環簡易計算法取代放大樣,故事被拍成電影《青年魯班》
50年代李瑞環簡易計算法取代放大樣,故事被拍成電影《青年魯班》
50年代李瑞環簡易計算法取代放大樣,故事被拍成電影《青年魯班》

和電影《少年魯班》一樣,在現實中,李瑞環改革了"放大倍率"。過去,木工在制作複雜的物體時,先在地上鋪上幾平方米甚至更大的木闆,要求傅老師把圖紙畫在相當于放大到木闆上的小樣本上,然後跟着葫蘆畫工作,這就是"放大樣本"。俗話說:"放樣技術是無法企及的,除非魯班,否則不要放大樣品。"這種傳統技術隻能由經驗豐富的教師掌握。

李瑞環想,如果不再使用"放大鏡",那麼工作就不容易了?一位工程師告訴他,如果他掌握了三角形、幾何和代數的數學,就有可能弄清楚,就沒有必要"放大樣本"。李瑞環開始自己學習。1958年,他進入北京建築工業學院,主修工業和民用建築,白天在建築工地上工作,晚上騎自行車到幾十英裡外。

50年代李瑞環簡易計算法取代放大樣,故事被拍成電影《青年魯班》

楊魯班 飾 畢建昌

1958年,人民大會堂建設,結構非常複雜,有直徑2米,高40多米的鋼筋混凝土柱,高9米,長32米的鋼筋混凝土梁,跨度60多米的鋼屋頂架構,重達141噸的鋼梁。裝修工程工作量也特别大,僅大理石、花崗岩、水磨石、斧石等就有17萬多平方米。勞工們冒着大雪站在海拔33米的腳手架上,澆灌禮堂入口處的鋼筋混凝土柱和大梁。參加人民大會堂建設的人數相當一部分是年輕的技術勞工,20多歲的人中有七八個勞工。

人民工程司令部大會堂移交給北京第三個建築公司——木工青年突擊隊,該項目将在八天内生産出一個200米長的屋頂屋檐模闆。突擊隊隊長李瑞環知道不友善找大面積的空地放大樣品,想出了一套簡單的木工計算方法,終于解決了問題。1959年9月24日,在14000多名建築商的努力下,人民大會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建造了10多個月。1960年,李瑞環被評為勞動模範,他的故事出現在《北京日報》上。

1965年,李瑞環任北京建材供應公司黨委副書記、北京建材廠黨支部書記,1981年任天津市副市長,後任天津市委書記、市長,為天津做了很多事情: 介紹天津、中心線、古文化街、南城美食街、飯店街、全市瓦斯管道等。

50年代李瑞環簡易計算法取代放大樣,故事被拍成電影《青年魯班》
50年代李瑞環簡易計算法取代放大樣,故事被拍成電影《青年魯班》

《少年魯班》連環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