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在旅途心安即家,耐住寂寞享受孤獨,在孤獨中尋找自我實作自我

作者:微笑的魚Emma

人在旅途,心安即家。孤獨是所有傑出人物的命運。耐得住寂寞,享受得了孤獨,在孤獨中尋找自我,實作自我。馬克思一生漂泊流離,他在大英圖書館,在自己的小書房中孜孜不倦,曆時40年,完成了《資本論》;達爾文孤身踏上貝格爾号艦,進行環球旅行,用20年時間寫出《物種起源》;托爾斯泰為理想而生活,常年居住在郊外的小屋中,老年更是獨自外出流浪,用37年時間寫成《戰争與和平》;司馬遷痛遭宮刑,在屈辱中用15年的時間寫成《史記》;李時珍行醫救人,常常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用27年寫出《本草綱目》;徐霞客隻身遊走于大江山河,用34年寫成《徐霞客遊記》;曹雪芹一世孤凄,批閱十載,增删五次,著成《紅樓夢》。漫長的不隻是歲月,還有他們堅守自我的曆程。傑出的人物,傳世的名著,是在多年的孤獨中練就而成。沒有風光宣赫,沒有前呼後擁,隻有清燈一盞,孤身上路,卻成就了不朽。“論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于衆”。凡成就大業者都是能耐得住寂寞的,他們在寂寞、冷清、單調中紮紮實實地做學問、在反反複複的冷靜思索和數次實踐中獲得成就。每個人都會遇到寂寞、孤獨,關鍵在于你是否能耐得住寂寞,享受孤獨,不斷充實、完善自己,進而寂寞得心安,孤獨得快樂。隻有經過沉默修養和孤獨洗禮的人,才能捕捉到人生的真正底蘊。耐得住寂寞,是所有成就事業者共同遵循的一個原則。它以踏實、厚重、沉思的姿态作為特征,以一種嚴謹、嚴肅、嚴峻的表象,追求着一種人生的目标。當這種目标價值得以實作時,仍不喜形于色,而是以更寂寞的人生态度去探求實作另一奮鬥目标的途徑。浮躁的人生是與之相悖的,它以曆來不甘寂寞和一味地追趕時髦為特征,有着一種強烈的功利主義驅使。浮躁的向往,浮躁的追逐,隻能産出浮躁的果實。這果實的表面或許是絢麗多彩的,卻并不具有實用價值和交換價值。耐得住寂寞是一種難得的品質,不是與生俱來,也不是一成不變,它需要長期的艱苦磨煉和凝重的自我修養、完善。耐得住寂寞是一種有價值、有意義的積累,而耐不住寂寞是對寶貴人生的揮霍。在當今喧嚣的社會中,寂寞,其實是一種清福,是一種難得的感受。輕輕地關上門窗,隔去外界的喧鬧,一個人獨處,細心品味寂寞的滋味。許多人抱怨生活的壓力太大,感到内心煩躁,不得清閑。于是,追求清靜成了許多人的夢想,卻害怕寂寞。寂寞并不可怕,隻要能暫時放下心中的惦念,真心體味,寂寞也是一種清靜,而且比清靜更有價值。一位西方哲人說:“世界上最強的人,也就是最孤獨的人。隻有最偉大的人,才能在孤獨寂寞中完成他的使命。”古語雲:“居不幽者思不廣,形不愁者思不遠。”意思是智高者需要靜靜地同自己的心靈悄悄地對話,要忍受得住孤獨和寂寞。能夠畢生忍受孤獨的人,能在孤獨中不懈追求人生價值、不斷創造成果的人,是最令人欽佩的。

寂寞是輝煌的前奏,人不獨處,就不會有冷靜而缜密的思考,不能忍受孤獨,寂寞的人是絕對幹不成大事的。孤獨,就是将生命中最後的力量留給自己,在孤獨中尋求自我,實作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