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說是劉公島上的青樓摧毀了北洋海軍

作者:sunjin6278

滿清政府的北洋海軍在清末名臣李鴻章的一力經營下,花了數百萬兩銀子,于1888年12月,正式建成,當時擁有世界上先進戰艦30艘,其他輔助艦80艘,各種炮火齊備,曾被美國人稱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九。但是就是這樣一支強大的海軍,六年後卻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徹底被日本海軍消滅,至今讓我們讀史讀到此,莫不感到椎心刺痛和恥辱。有人說是劉公島上的青樓摧毀了北洋海軍,這種說法未免有點兒太誇大其詞了。那麼北洋海軍覆滅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為什麼說是劉公島上的青樓摧毀了北洋海軍

劉公島炮台

首先,官場掣肘,影響了北洋海軍的發展。1888年12月,北洋海軍建成後,以後的六七年間,艦隊裝備依然保持原樣,再沒更新換代。為什麼會這樣呢?從最高層來說,慈禧太後不重視。在甲午海戰中,日本海軍的頭号功臣“吉野”号,為英國建造,本是為清政府量身定做的,清政府也造好了這筆預算。結果因慈禧太後要辦六十大壽,硬是将這筆預算挪用到了慶生辰,修建頤和園上。慈禧太後辦六十大壽共花費白銀700餘萬兩,如果将這筆錢用于購買軍艦時,又可建起一個北洋艦隊了。當日本得知清政府暫停購買後,為搶購這艘軍艦,進行了全國總動員,人人紛紛捐款,日本皇太後捐出了自己的首飾,日本商人和民間發起了“吉野号募捐會”,後來募集到的銀兩竟可以購買三艘“吉野号”,大大改善了日本海軍實力。大臣之間互相掣肘,不能形成合力。李鴻章是朝廷一品大員,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是清政府最有兵權的人;但掌管戶部的翁同龢卻是緊抓大清錢袋子的人。因李鴻章處罰過翁同龢的大哥,二人私人恩怨頗深,當時曾定購了兩艘英國造軍艦,但都因翁同龢緊把錢袋子,以種種理由不給撥款,都沒能購買成,卻被日本人給搶先購了去。李鴻章建的北洋艦隊,差不多是李鴻章自己的家底,自己的權勢所在。當北洋海軍遭到日本海軍攻擊,難以支撐時,李鴻章向主管南洋艦隊的張之洞求援,竟被張之洞給拒絕了。李鴻章為了儲存北洋海軍的實力,在出師不利後,就嚴令艦隊出海作戰,躲進威海衛的劉公島基地不出,結果卻遭到了日本艦隊的圍攻,炮台失受,腹背受敵,竟緻覆滅。正因為朝臣大員們各懷私心,彼此之間都有互相妒忌之心,不能團結一緻,互相配合,這也是甲午海戰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什麼說是劉公島上的青樓摧毀了北洋海軍

緻遠艦

文官們眼紅海軍官兵的高薪奉祿。剛剛建起的現代化海軍,其營運費也是很驚人的,但就海軍官兵的奉祿,也很讓朝官們眼紅。軍艦上一名普通的一等水手年俸為120兩白銀;一等炮目年俸為240兩白銀;一等雷兵年俸為108兩白銀;魚雷匠年俸為288兩白銀;電燈兵年俸為360兩;輪機艙管家俱為196兩白銀。即便在岸當差的夫役年俸也都有36兩白銀。提督丁汝昌就更了不得了,年俸約8400兩白銀。這些還隻是單純的年俸,并不含其他收入。而同時期清政府的一品大員年俸也不過180兩白銀加180斛祿米,而三品官員的年俸是130兩白銀加130斛祿米。隻比水兵高一個檔次,加上各種其他收入,甚至趕不上一個水手。這讓一向自命不凡的清政府文官們毫無優越性可言,自然對北洋海軍以仇視态度對待了。

其次,國民對大清的冷漠,不關心,也是造成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中日甲午海戰爆發後,清政府上至慈禧太後、光緒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表現出冷漠不關心的态度,沒有人站出來大聲呐喊以喚醒群眾,增強國人的愛國熱情,來支援支援中日甲午海戰,隻有李鴻章作為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對自己轄區和北洋海軍進行了一番戰争動員,卻收效甚微。對此日本人就不一樣了。為了一舉戰勝清朝人,日本人進行了全國總動員,日本天皇禦駕親征,将大學營從東京遷到廣島,為了節約開支,支援前線,天皇每天隻吃一頓飯;日本普通人愛國熱情滿懷,也都紛紛效仿,捐錢捐物;就這樣,日本政府以舉國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全部壓到了前線。

其三,軍艦缺乏更新換代,武器陳舊,艦隊缺訓練,在戰略戰術上,機動、靈活、速度上,和武器的速射及炮彈品質上,都遠遠不及日本海軍。1888年12月,北洋海軍建立後,當時确實在亞洲無可匹敵。但是清政府卻從此再不對北洋海軍上心,也不加大投入,對軍艦裝置不作及時更新換代。本來遠超日本海軍艦船總噸位的大清海軍,六年後,卻被日本海軍反超;船艦陳舊,在軍艦行駛速度、靈活度等方面遠遠不及日本海軍,北洋艦隊平均時速為十四節,而日本艦隊差不多都在18節以上;在武器配置上,北洋海軍的火炮射擊的速射率遠不及日本艦隊的火炮;有效命中目标的距離,北洋艦隊都在3000米以内,而日本艦隊火炮命中大都超過了3000米,甚至吉野号有效命中目标的距離在5000米;軍艦在海上作戰時發射的炮彈,有的根本就是臭彈,打不響,打不出;有的炮彈打出了,不會爆炸,誰知炮彈内竟是沙子;有的因武器長時間得不到保養維修,炮镗生鏽,炮彈還沒打出來就炸了。同時呢,配合北洋艦隊作戰,保衛劉公島海軍基地的炮台士兵,被日本軍隊吓破了膽,一遭到攻擊,就紛紛不戰而逃,讓日本人順利占領了兩邊的炮台。日本人趁機掉轉炮口,對躲在威海衛内北洋艦隊猛烈炮轟,緻使北洋艦隊腹背受敵,遭到毀滅性打擊。戰争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正因為大清海軍的艦船速度遲慢不靈活,武器破舊,彈藥品質大打折扣,海陸軍不能很好配合作戰,才在戰場上處處受日本海軍牽制,最終也被日本海軍給徹底消滅了。

其四,嫖娼宿妓,腐化堕落,軍隊失去了作戰意志。北洋艦隊盡管有明确的軍令軍紀,正是飽暖思淫欲,官兵們在比較優厚的待遇條件下,就軍紀松散,意志薄弱,吃喝嫖賭抽之風,在官兵中很是盛行。據說,日本艦隊之是以敢于與北洋艦隊交戰,是因為他們發現了北洋海軍的紀律松馳,戰鬥力弱。一次在巡洋中,他們竟發現北洋海軍士兵竟在艦炮杆上晾曬衣服被褥,說明北洋海軍太随便太沒紀律性了。在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基地兩邊的炮台,本是用來守衛港灣内軍艦,嚴防外敵攻擊北洋艦隊的,但這些炮台炮兵們,畏日軍如虎,剛一遭到日軍進攻,就撇下炮台,不放一炮,就倉慌逃跑了。在威海衛海戰中,來遠号巡洋艦、威遠号巡洋艦和保筏号布雷船等三艘軍艦損失嚴重,共傷亡官兵200餘人。其中,“來遠”艦損失最為嚴重,它在被魚雷擊中後幾分鐘便翻了,露出了紅色艦底。日軍發起攻擊前,艦上官兵大多正在熟睡,最後隻有二三十人獲救,而“來遠”艦管帶和“威遠”艦管帶在大敵目前之際竟然還上岸嫖妓,真是軍法難容啊。在獲救的“來遠”艦官兵中,有後來任民國海軍次長的謝葆璋。他是已故著名作家冰心的父親,當時擔任“來遠”艦槍炮官。謝葆璋有一幕賓李錫亭,他寫了篇《清末海軍見聞錄》,說北洋艦隊的駐地劉公島,竟有青樓、煙館、賭坊七十餘家。劉公島位于山東半島最東邊威海衛内的一個小島,面積僅有三平方公裡多點,島上漁民不足百人,駐地大部分應該都是北洋海軍。北洋海軍每年冬季都要去南方訓練,島上差不多有半年多的時間沒什麼人,這對于以赢利為目的的70餘家青樓等館是不可想象的,是以李錫亭有誇大之嫌。但從上邊海戰正酣之際,大敵目前,竟還有兩個管帶去嫖娼,說明劉公島上确實有青樓等館舍。正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軍官們尚且如是,又還怎能限制得住那些隻想掙錢玩樂子的士兵們呢?于是官兵加大消費,将心思用在了娛樂上,出入青樓,上賭館,入煙館,吃喝嫖賭抽,自然會被掏空身子。官兵們将心思都用在了吃喝嫖賭抽上,自然就沒有心思打仗,士氣低落,軍紀松散,不認真備戰,互不團結,不能專心訓練打仗,戰鬥力也就大打折扣了。據說有些管炮彈武器的官兵,為了攫取更多錢财,用于吃喝嫖賭抽,就将炮彈内炸藥換成沙子,倒賣軍火,真是為賺錢無所不用其極。在戰場上,面對敵人突然來襲,倉促應戰,張惶失措,有不少人貪生怕死,不顧他人,倉慌逃跑,結果被日軍全部消滅,也就不足為奇了。是以說劉公島上的青樓摧毀了北洋海軍,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甲午海戰之敗,北洋艦隊之覆滅,成了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永遠的恥辱。它的慘敗,主要還在于滿清政府的腐朽無能不重視,在于清政府官員的互相勾心鬥角,在于戰略戰術和軍艦裝置的落後,至于青樓摧毀了北洋海軍,未免有些太誇其詞。

為什麼說是劉公島上的青樓摧毀了北洋海軍

甲午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