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程嬰得知妻子要生産的消息,趕快跑回了家。當他看到襁褓裡是個男孩兒時,先是放聲大笑:“老天不滅趙家啊。”接着反而大哭起來。

程嬰得知妻子要生産的消息,趕快跑回了家。當他看到襁褓裡是個男孩兒時,先是放聲大笑:“老天不滅趙家啊。”接着反而大哭起來。妻子笑着說:“看把你高興的,都忘記自己姓啥了吧?”

程嬰擦幹眼淚,決定跟妻子商量一件事。

大将軍屠岸賈誅殺趙氏家族300口人,趙朔的妻子莊姬公主事先悄悄進宮藏了起來,才幸免于難。

由于莊姬公主是晉侯的姑姑,晉景公不忍殺害,而且當時莊姬公主懷有身孕。屠岸賈決定等到公主分娩後,再殺掉趙朔的遺腹子,以斬草除根。

程嬰是趙朔的好友,他聽說後便悄悄找到趙朔門客公孫杵臼。

公孫杵臼質問程嬰:“你為何還苟且偷生?”

程嬰說:“趙朔的妻子已經懷了趙家的骨肉,如果生下來的是個男孩兒,我就把他撫養成人,讓他去報仇雪恨;如果生下來的是個女孩兒,那我就徹底失望了,到時候我再以死來報答趙氏的知遇之恩。”

原來二人心意相通。

後來,莊姬公主把孩子生下來,是個男孩兒。屠岸賈聽說後,就親自到宮中尋找。公主連忙把嬰兒藏在褲内,并向天祈禱:老天保佑,嬰兒不要啼哭。

可能趙氏命不該絕,嬰兒僥幸躲過一劫。程嬰就派一個信任的人扮做郎中,将嬰兒藏在藥箱内并帶出宮來。

屠岸賈猜想嬰兒已經被帶出宮外,于是立即懸賞緝拿。

程嬰問公孫杵臼:“屠岸賈沒有找到孩子,恐怕不會善罷甘休,你說我們該怎麼辦?”

公孫杵臼沒有回答,卻反問程嬰:“撫育嬰兒和赴死,哪一件更容易?”

程嬰回答:“當然是赴死容易,撫育孤兒難。”

公孫杵臼說:“趙君生前對你最好,我不如你,隻好請你做難做的事,我隻能做容易的事了。”

二人商定,找個男嬰和趙氏遺孤對調,然後由公孫杵臼帶着假趙氏嬰兒逃到首陽山中。程嬰則去告密,故意讓屠岸賈找到假的趙氏遺孤,這樣他才會停止搜捕,趙氏的血脈才能保全。

程嬰回到自己家裡,看到妻子生的是男孩兒,先是大笑又是大哭。程嬰心裡清楚,如果把自己的孩子交出去,必死無疑啊。但是他還是說服了妻子,然後含淚抱着自己的孩子與公孫杵臼逃到山中,程嬰的妻子則帶着趙氏孤兒往另外一個方向逃跑。

安排妥當後,程嬰對屠岸賈說:“程嬰不肖,無法保全趙氏孤兒的性命。反正孩子免不了一死,如果屠岸賈付給我千金,我就把孩子的藏身之處告訴你。”

屠岸賈一心想知道趙氏孤兒的下落,便答應了程嬰的要求。

在程嬰的帶領下,屠岸賈等人終于找到一間隐匿在山中的小茅草屋,公孫杵臼就住在裡面。屠岸賈從小屋内搜出一個用錦被包裹着的男嬰,想來就是趙氏孤兒了。

公孫杵臼當着衆人的面大罵程嬰背信棄義,還不忘乞求屠岸賈:“殺了我吧,孩子是無辜的,請放他一條活命吧。”

心狠手辣的屠岸賈一心想要斬草除根,當然不會答應。于是當場把嬰兒摔死,然後殺了公孫杵臼。

程嬰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兒子和好友當場慘死,卻隻能強忍内心的悲傷和憤怒,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

從此,程嬰就背上了忘恩負義、出賣朋友的“罵名”,忍受着世人的唾罵,帶着趙氏孤兒逃往外地隐居起來,将他撫養長大,并教他一身本領。

十五年後,趙氏孤兒終于長大成人,他就是趙武。趙武知道自己的身世後,立誓要向屠岸賈複仇,替趙家讨回這筆血債。

後來,趙武在大臣韓厥的幫助下,裡應外合,殺了奸臣屠岸賈。而公孫杵臼的忠烈之名和程嬰的忠義精神也終于大白于天下。

程嬰見趙氏大仇已報,自己不肯獨享富貴,便拔劍自刎,兌現曾經的承諾。趙武為程嬰服喪三年。而程嬰與公孫杵臼合葬在一處。他們被後人稱為“二義”,其忠義英烈之名流傳千古。

《趙氏孤兒》的故事在司馬遷《史記·趙世家》中有記載,是司馬遷根據當時的傳說編寫的,故事并不完全真實。但是故事中許諾、報恩、忍辱、複仇等内容比較感人,司馬遷就記錄下來,讀者自己閱讀的時候,“信以傳信,疑以傳疑,故兩言之。”

元代紀君祥更是以此為基礎,創作雜劇《趙氏孤兒》,賦予正面人物見義勇為、視死如歸的崇高品格,該劇被列為元雜劇四大悲劇之一。

我們現在想想,有誰為了一句諾言,就把自己的親生骨肉交給别人,被别人害死還能神情自若?

古人認為“一諾千金”,更是知恩圖報,把諾言和情義看得比生命還重要,似乎我們現代人做得沒有那麼好了,這是進步還是倒退啊?

程嬰得知妻子要生産的消息,趕快跑回了家。當他看到襁褓裡是個男孩兒時,先是放聲大笑:“老天不滅趙家啊。”接着反而大哭起來。
程嬰得知妻子要生産的消息,趕快跑回了家。當他看到襁褓裡是個男孩兒時,先是放聲大笑:“老天不滅趙家啊。”接着反而大哭起來。
程嬰得知妻子要生産的消息,趕快跑回了家。當他看到襁褓裡是個男孩兒時,先是放聲大笑:“老天不滅趙家啊。”接着反而大哭起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