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際網路“拼爹”時代

最近打車軟體在全國各大城市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營銷政策,一方面:嘀嘀打車先是給的哥直補每單6元,給使用者補貼12元的優惠,單個使用者每天最多補三單另一方面:快的也推出了同樣的優惠,在給使用者補貼時甚至還多補一進制,讓司機和使用者對打車軟體愛不釋手。也無形中給司機朋友們增添了不少收入。昨天一司機在路上跟我算賬,一天接打車軟體的單10單,就可以盡賺60,加上聊得來的客戶,同時用快的和嘀嘀下兩個單,跑一趟收兩趟錢,另外本來隻要6塊的,使用者給個12塊,每天多賺150來塊不成問題,最不濟至少油錢給我們省了。同時,作為一個普通的年輕的軟體使用者,我必須承認,對打車軟體這場營銷之争,也确實是比較喜愛的,最起碼為我這屌絲使用者在周末就省掉了48元,可謂免費的午餐。

這種營銷不考慮成本單從短期效果上來看是成功的,一方面:至少因為這些利益,司機樂意去用這個軟體了,讓很多年老的的哥的姐們也開始用軟體了,或許之前你想都不會去想這些年老的的哥的姐們,作為文化層次相對較低、時間如此寶貴的的哥的姐們會主動去學習如何去掌握一個軟體,會學着如何去線上支付、線上收款。你也不會想到那些大叔大嬸們也開始嚷着讓我們這些後輩教他們如何用手機打車,當然這一切都源于利益驅使。但是相對動辄發個上億的廣告費個人覺得直接讓普通使用者受益或許效果來的更好。這次營銷使圈内的那句話“得屌絲者得天下”發揮的淋漓盡緻。這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改變,是對一群人個人生活習慣的颠覆,因為這此營銷讓一些原本不接觸網際網路的人觸網,讓一些之前不了解線上支付是什麼東西的人嘗試使用線上支付,在這方面來說是成功的。另一方面:這種營銷牢牢奠定了嘀嘀打車和快的的行業龍頭地位,一棒子将其他的打車軟體置于死地。當然這種一棒子打死競争對手的做法,會讓很多使用者體驗更好的打車軟體很難再有翻身機會了。從獲得終端使用者,錘死競争對手奠定龍頭地位來說,這次營銷比任何廣告來的要好。同時,這場營銷之争掀起的事件,無疑比任何一次明星的桃色穢聞,比那什麼門事件來的更猛烈。單從我們這種屌絲客戶來看,一進辦公室大家都在讨論炫耀自己今天又免費坐車了。其次能引起各級政府的大肆關注,這效果不亞于“東莞事件”。

然而凡事有兩面,站在長遠的角度來說這場營銷是失敗的。首先,這是一場拼爹的遊戲,放眼移動網際網路市場,這種打車軟體不下百款,然而真的能向嘀嘀打車和快的這種燒錢的恐怕就這兩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他們有兩個好爹,一個背靠騰訊,一個背靠阿裡集團。然而這場拼爹遊戲到底能持續多久,恐怕隻有看這兩爹的實力了。給大家舉個例子:我就簡單看長沙有5000輛的士,每天10單,每單補助18,一天就是90萬,按20個城市算,一天就是1800萬,這種大手筆恐怕無人能及。然而這種大手筆投入後,帶來的效果恐怕真的就向東莞事件一樣,事情過了大家茶餘飯後談後,也就歸于平靜了。

首先:打車軟體能給使用者帶來什麼。作為的哥的姐一方面在各大城市是客多車少,假如打車軟體沒有了利益的驅使,恐怕很少有的哥的姐還會為打車軟體打來的單而去接客戶了,現在由于有利益驅使,的哥的姐們會為了利益而專門去接打車軟體的客戶,哪怕多跑跑,多等等都可以。如果沒有,恐怕就不好說了,恐怕司機會看哪裡友善哪裡順路就接哪裡的客戶,那麼很多用軟體的客戶是不是更難打到車。另外,作為使用者,從年輕使用者來看,還好說,但是作為年長者,他們不會用軟體,不懂的如何線上支付,這無疑會造成社會資源的嚴重不平衡有違中國尊老愛幼傳統。從最近各政府陸續出台的相關政策不難開出政府不會對這種不公袖手旁觀。另外會使用打車軟體的使用者,打到車後需要等待,假如沒有利益驅使,恐怕客戶也不會再等,的哥的姐們不願多付出,乘客不願過多等待,那麼就會造成空單越來越多進而惡性循環,進而大家會慢慢将打車軟體從自己的手機中去掉或者束之高閣。當然,當這兩兒子在爹的保護下,假如能注重自己的使用者體驗,注重進一步挖掘使用者的真正需求或許還真能幹出一番事業。然而在近期,聽廣大的哥的姐們的回報,快的這個龜兒子還真是不争氣,大家普遍反應快的界面混亂,使用者操作複雜,是以相同利益下大家還是願意使用嘀嘀打車,至少我這屌絲是這樣。是以有了好爹還是要自己争氣才行,不然也是給自己爹抹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