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城汽車新能源沖高壓力大 未來5年淨利潤難突破

财經網汽車訊,1月23日,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釋出2021年業績快報。2021年,長城汽車營業總收入1363.17億元,同比增長31.95%。淨利潤67.81億元,同比增長26.45%,扣非歸母淨利潤42.9億元,同比增長11.8%。民生證券研究報告顯示,長城汽車2021年銷量/利潤目标分别為149萬輛/68億元,實際完成度分别為86.0%/99.7%。

長城汽車新能源沖高壓力大 未來5年淨利潤難突破

公告稱,歸屬于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整車銷量增加所緻。據長城汽車釋出的2021年産銷資料,2021年長城汽車全年銷量128.09萬輛,同比增長15.2%。值得注意的是,長城汽車2021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13.7萬輛,僅占總銷量的10.7%。

轉型新能源 短期盈利難

作為長城汽車旗下的新能源代表性品牌歐拉,2021年銷售13.5萬輛,同比增長140%,但在長城整個銷量占比中僅為10%左右。以混動為代表的魏牌全年累計銷售5.8萬輛,同比下滑26%,在咖啡系列産品首度合體後,品牌12月單月銷售才破萬輛。

長城汽車偏科嚴重,而這一問題遲遲未得到解決。銷量資料顯示,燃油車銷售占比近總銷量的90%,哈弗品牌全年銷量77萬輛,坦克品牌全年傳遞8.5萬輛,另外,長城皮卡2021年銷售23.3萬輛。

長城汽車新能源沖高壓力大 未來5年淨利潤難突破

根據2021年6月長城汽車釋出的2025年戰略:到2025年,實作全球銷量400萬量,其中80%為新能源汽車。從目前長城汽車市場産品線分布來看,長城汽車需用剩餘的4年時間實作這一轉型目标,難度頗大。

随着“雙積分”政策的推進,長城汽車以燃油SUV為主導的格局或将被動搖,新能源市場将成為長城汽車未來5年的核心發力點。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表示,長城汽車産品結構主要就是SUV和皮卡,轎車占比較小。如果做新能源的話,SUV總體也比轎車能耗高,續航裡程比轎車要短,想要滿足國家法規的話會更難。長城汽車也是最近一兩年才開始做新能源的,起步比廣汽、吉利等傳統車企都要晚。

除了挑戰新技術方面的難度,轉型新能源短期内也很難盈利。2021年,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等造車新勢力企業,目前均處于虧損狀态,随着補貼政策退坡,新能源汽車将占據更多投入支出,長城汽車在短期内的利潤或很難回籠。

更何況,在新能源汽車競争激烈的市場環境下,歐拉品牌還面臨着大規模使用者投訴,去年12月央視财經曝光了長城旗下歐拉好貓“車機系統晶片與宣傳不符”,此後這一事件登上熱搜。而近期,歐拉因“電池更新”的問題再次被網友關注,歐拉新能源汽車或将面臨更大的市場挑戰。

以新能源車企代表的特斯拉為例,自2004年開始生産純電車型至2020年首次實作盈利,整個投入和産出曆經7年時間,即便國内頭部造車新勢力銷量增速較快,但在整個盈利模式上依舊處于虧損狀态,長城汽車僅憑歐拉品牌很難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角逐,發展混動産品線顯得也有些倉促。

在新能源雙積分政策上,多年來以傳統燃油SUV銷量為主導的長城汽車,目前還有近90%的占比需要逐漸被消化,未來産生的“負積分”還需要購買抵消,這或将影響長城汽車短期内的産品結構和盈利增漲。張翔表示,長城汽車出于“雙積分”政策開始轉型新能源,銷售燃油車會産生很多負積分,花錢買積分會增加很大成本。

産能不足 整合閑置生産基地

2021年,長城汽車多款新車上市,其中哈弗神獸、長城皮卡、坦克300/500等車型的推出提升了長城汽車産品的市場競争力。

坦克300還曾被暫停預訂,實際傳遞量甚至不足訂單量的一半,去年還出現了經銷商加價賣車的情況。據民生證券預計,長城汽車2022年銷量有望達到190萬輛。同比增長48%。

面對銷量的持續增長,受疫情狀況以及缺芯等因素所緻,長城汽車産能不足的狀況也越發突顯。從近兩年長城汽車的布局節奏來看,整合閑置産能成為重要一環。

去年5月,長城汽車官方曾表示,産能受到了晶片短缺的影響,産量較同期相比有所下降。同時為了平衡各款車型的産能,在晶片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哈弗H6這類熱銷車型供應緊缺的狀況必然會加劇。

為了擴充産能,2021年長城汽車已拿下漢騰、漢龍等衆泰系的生産基地,并盤活獵豹工廠進行改造,投産了旗下熱銷産品坦克500。近日,臨沂衆泰汽車基地也被長城汽車收購。有業内人士表示:“長城汽車盤活原衆泰臨沂生産基地,有利于激活閑置産能、整合協調區域資源、帶動區域相關産業發展,有積極的拉動作用。”。

對此财經網汽車聯系了長城汽車内部相關人士,對方表示“長城汽車和臨沂市政府就臨沂整車及零部件生産基地項目正式簽約。此項目的簽約方為長城汽車和臨沂市政府,不涉及其他第三方。而實際上,是衆泰工廠被臨沂市政府收回後,長城汽車再與臨沂市政府簽約。”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認為,現在中國汽車行業正在更新和轉型,優勝劣汰。長城汽車目前在自主品牌當中屬于第一集團軍的品牌,具備很大優勢,市場上供不應求,這也為其擴充産能提供了底氣。

國内市場增速放緩 海外市場投入加大

資料顯示,2021年,長城汽車海外銷售汽車14.3萬輛,同比增長103.7%,創曆史新高。海外銷量增速幾乎是總體銷量增速的近7倍,而目前占總銷量的比重僅11.1%。而長城汽車海外累計銷售已超90萬輛,整車出口達17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意味着,長城汽車在國内市場增速已開始放緩,而在國外市場具備較大提升空間。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認為,長城汽車在海外市場具備競争力。尤其在SUV領域已經積累多年,像中東、東歐等市場也都比較青睐SUV,是以長城汽車也在持續擴充海外工廠及市場。

近日,長城汽車正式接收了巴西伊拉塞馬波利斯工廠,預計2023年下半年投産,年産能10萬台,未來将輻射整個拉美地區。根據長城汽車釋出的巴西核心市場戰略,未來10年将投資超100億雷亞爾(約合人民币115億元)用于深化本地産業鍊布局,計劃3年内投放10款全新電動化産品,目标成為巴西市場新能源汽車上司品牌。

截至今年,包括2019年投産的俄羅斯圖拉工廠和2021年投産的泰國羅勇工廠兩座工廠在内,長城汽車已在全球範圍形成國内13大全工藝整車生産基地、4大海外全工藝整車生産基地,和5大海外KD工廠。

其中在俄羅斯市場,長城汽車已位居SUV市場TOP3;在澳新市場,已成為當地銷量增速最快的中國品牌;在南非、沙特、智利等海外市場也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在泰國和歐洲市場的布局也已開始落地。根據規劃,長城汽車還将在埃及、巴基斯坦等市場,打造全新的KD工廠,進一步充實企業的全球制造能力,支撐多款熱銷産品在海外傳遞。

除了大規模收購及投資開發,多個工廠的改造和營運必然會造成短期投資成本上升。而根據去年長城汽車釋出的2025年戰略,到2025年營業收入超6000億元,其未來五年單研發投入就将累計達1000億元,這也将給長城汽車在未來五年的利潤帶來沖擊。張翔表示,長城汽車現在是一個發展的關鍵時期,如果不繼續往上走就會面臨被淘汰的風險,是以現在改革的手筆也很大。

長城汽車新能源沖高壓力大 未來5年淨利潤難突破

目前市場環境中,長城汽車的品牌高端化程序持續不斷,但市場表現卻不甚理想。面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競争,長城汽車旗下新能源品牌僅有歐拉支撐,雖已在純電動、混動等方向投入布局,但從整個市場銷量占比分布來看,其燃油車市場的強勢走向仍難掩新能源市場的明顯差距。未來5年,長城汽車淨利潤能否繼續突破,依舊存在諸多挑戰。

有業内人士表示, 2022年,傳統車企甚至包括新能源車企的“逆境”已經到來,到了2025年,汽車市場或全面轉型新能源,不知彼時的長城汽車還能保持曾經在傳統燃油車時代的行業地位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