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于建黨以來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中,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充分肯定了"東北抗日聯軍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堅持戰鬥"的曆史成就。但是,在一些抗日史料中,與抗日聯盟有關的記錄非常簡短,就發揮了重要曆史作用的"抗日聯盟"教學大隊的曆史記錄而言,卻很少。
那麼問題來了,教學旅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我檢查了一些資訊,我會和你談談。

遠東特遣部隊合影
< h1級"pgc-h-中心線"></h1>一
918事件爆發後,東北陸地掀起了一場激烈的抗日鬥争。特别是1936年成立的東北抗日聯軍,對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沉重打擊。
然而,随着"七七事"的爆發,關東軍加強了對東北"反聯盟"的"包紮"。到1938年底,反聯邦部隊的數量急劇下降到5,000人,到1939年底,隻有不到1,000人。再加上敵人将村莊和縣合并的政策,"反聯盟"戰士即使有最低的生活條件也受到嚴重威脅。
閱讀更多:曆史|白山黑水唱悲傷之歌:東北反聯盟到底有多難?
早期東北抗日起義軍
值得注意的是,在蘇德戰争爆發之前,蘇聯對日本侵略中國北方的态度一直模棱兩可。他們不僅從未公開支援東北反聯盟,甚至故意讓反聯盟的将軍們"難堪"。
例如,1938年1月,反共第三軍軍長、北滿抗軍總司令趙尚志應邀赴蘇聯時被蘇方拘留;被關東軍驅散并被迫加入蘇聯反蘇第三、第六、十一軍的500多名士兵被解除武裝并轉移到中國新疆。
趙尚志雕像
直到"張古峰事件"和"諾曼漢事件"爆發,蘇聯對抗聯盟的态度才發生變化。在1939年4月26日舉行的内部會議上,蘇聯人民國防委員會成員沃洛希洛夫元帥首先提出了"共産國際主席季米特洛夫同志,經常向我們提供中國同志的各種幫助"的話題。
同年5月,被關押一年半的趙尚志被共産國際釋放,任命為"東北抗日聯總司令",回到東北主持工作。7月,他親自率領100多名反聯軍部隊傳回東北進行遊擊活動。不幸的是,由于喂養和聯絡問題,這支小部隊不得不在三個月後傳回蘇聯領土。
閱讀更多:概述:為什麼日本如此害怕蘇聯?
諾曼坎戰役中的蘇聯紅軍
同年9月,北滿省委常委、反聯盟三路軍事政治委員會委員馮忠雲(1908-1968)首次越過邊境來到伯利(哈巴羅夫斯克)。應蘇聯遠東軍區的邀請,冀東省委書記、反聯盟第二路軍總司令周寶忠(1902-1964)也于11月28日來到伯利。
伯利時期,周寶忠、馮忠雲、趙尚志舉行了十多天的座談會(即"伯裡會議"),最後一緻通過了《東北抗日遊擊隊新綱要》,提出了今後的根本任務、戰略和具體政策,有力地鞏固了東北黨組織和抗日聯盟的團結。 并解決了與蘇聯遠東組織和軍隊建立臨時指導關系有關的問題。
聖讓主教教堂由伯利主持
1940年3月,周寶忠、馮忠雲、中共遠東邊防委員會書記趙尚志、伊萬諾夫、遠東軍事情報部部長王新林(譯作"瓦西裡")與伯利、雙城子(烏蘇裡)駐軍首腦舉行了多次會談。
會議期間,伯利駐軍司令員以"蘇聯給予的支援比較容易"為由,提出了"将抗日聯盟從中國共産黨中分離出來"的建議。不過,周寶忠卻明确表示反對。随着會見的深入,雙方同意"本着不幹涉中國内政的原則",正式建立了蘇聯遠東邊防黨組織和東北抗日聯盟邊防司令部的"工作指導和援助關系"。
雙子城全景
3月24日,周寶忠和馮忠雲要求蘇聯邊防警衛将兩人的聯名信轉交中共中央。"我們不能不感受到東北黨組織與中央委員會斷絕關系四年的痛苦,"信中說。是以,我們現在對黨中央的唯一要求就是取得聯系和新的訓示。"
1940年9月底,蘇中聯絡官"王新林"邀請東北抗日聯盟各路軍總隊隊長到伯利參加"中共中央代表參加"的重要會議。
據史料記載,二路軍司令員周寶忠、參謀長崔世全出席了會議。第二隊隊長王一鳴、第五軍總司令柴世榮、政委吉慶;三路軍司令員李兆麟、政委馮忠雲、北滿清書記金澤;以及第一路軍代表金日成、南曼省委代表安吉、徐哲等。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6日與會人員抵達後,"王新林"宣布"中共中央代表未出席會議",并在會中提出抗日聯盟應改編為"蘇聯遠東邊防軍區偵察部隊",不再保留本組織體系的"建議"。王新林甚至聲稱,"鑒于目前的困境,反聯盟隻能這樣做"。
周寶忠對王新林的提議表示強烈反對。會見一個多月後,他親自寫信給斯大林和共産國際主席季米特洛夫(1882-1949,保加利亞共産黨上司人,著名的國際共産主義活動家,周恩來的老師)确認他的立場。很快,兩人都表示了肯定和支援。
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
1941年3月,第二屆伯利會議召開。會議确定了将反工會活動轉向"以小部隊活動、群衆工作、組織建設和力量擴張為重點"的戰略。與此同時,蘇聯承諾在蘇聯安排反聯盟基地。
1941年冬天,一些反工會官兵在伯利東北75公裡處的亞斯克村組成了一個北營(又稱A營),在雙城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之間的一個小車站附近組成了一個南營(又稱B野營),這是反工會教學旅的原型。
隨著時間的推移,留在蘇聯的反聯部隊移動到遠東邊境的南北營地進行密集訓練,15個小部隊繼續在東北部作戰。
< H1級"pgc-h-中心線">II</h1>
蘇德戰争(1941年)爆發後,日本關東軍兵力從40萬人飙升至76萬人,抗日将領的處境變得非常艱難。即使"在最有利的戰鬥機上,隻能集中一百人左右進行短期的阻擊行動,立即需要分散開來。否則,它極易被殲滅"。同時,關東軍"到處在樹上挂着淫穢的圖檔和女裝,還留下了酒類、食物和反堕胎書籍",千方百計地引誘反聯盟的将軍。
難度日增的東北反聯盟将軍
1941 年 9 月,蘇聯情報局的赫爾日什泰少校向季米特洛夫介紹了日本和中國東北部的情況,"那裡的遊擊隊員人數在 1,500 到 2,000 人之間"。他們正處于低潮,在東北地區本身沒有上司地位。"同年10月至12月底,除留下少數部隊繼續當地活動外,北滿族的大部分抗日勢力被調往蘇聯訓練學習。
1942年7月7日,周寶忠在A營紀念會上作了關于中國抗戰五周年的報告。回顧過去五年的抗日戰争曆程,他預見到了"東北收複的另一種可能性",即蘇日戰争的爆發:"屆時,東北人民的解放鬥争将與蘇聯紅軍的抗日戰争相結合, 而東北人民,在紅軍的幫助下,也許已經從日本的腳鞋踐踏中赢得了解放的勝利"。
教學旅旅長周寶忠(左四)與蘇聯遠東軍官合影
同年8月,經共産國際同意,留在伯利的反聯盟部隊被正式編入教學旅(也稱為國際旅或蘇聯遠東陸軍獨立第88旅,外部編号為8461步兵特種旅)。教學旅由蘇聯遠東軍總部管理,并保持獨立的組織體系。
周寶忠任旅長,李兆麟任政委委員(後改稱副政治旅旅長),薩馬欽克(楊林)和崔世權任副參謀長,馮忠雲任政務部情報科科長、教官政治教師。教學旅下屬的四個營由第一路線軍、第二路線軍、第三路線軍和第二路線軍第五旅的成員組成。
其中,第1營營長金日成、政治副營長吉、第2營營長王一鳴、政治副營長姜新泰、第3營長徐恒志(徐明貴去世後繼任)、政務副營長金澤、第4營長柴世榮、政治副營長姬青等。
教學旅的每個營都有一個中國連,一個蘇聯連,無線電營由中蘇人員組成。該旅的士兵總數約為一千人,其中包括300多名蘇聯官兵,"反工會"是指600-700人的作戰人員。
9月13日,教學旅召開全體黨員大會,正式成立由崔世權任書記的中國共産黨東北黨組織專支(即東北黨委),廢除了南滿、冀東、北滿三省委。
教旅官兵拍照
教學大隊成立後,軍事訓練主要有排隊訓練、暗殺訓練、射彈訓練、跳傘訓練和實彈射擊、夏季武裝穿越、冬季滑雪等項目,一些女兵還得深入研究無線電通信等項目。
教學旅的訓練基地設有放映室、圖書館和廣播室,以友善士兵們舉行集會和觀看電影的活動。教學大隊還辦有自己的報紙,每個連隊都有一份挂報,每個排都有一份作戰通訊,大部分内容都與軍事教育、德育、軍政訓練準備或總結有關。
在生活方面,旅官兵還被教導開墾荒地,種植洋芋、大豆蔬菜,打獵養魚,不僅解決了糧食短缺的困難,而且進一步提高了生活品質。
第88旅英雄光譜
到抗日勝利結束時,教學旅已經派出并指揮了十幾支遊擊隊傳回東北與日本作戰。有的攻擊敵人,有的摧毀了日軍的軍事設施和交通,有的宣傳鼓勵群衆抗日,有的偵察和收集日情報。
此外,教旅幹部深入學習了一些關于黨的曆史檔案和整改檔案,在廣播中收聽了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關于"論聯合政府"的報道,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政治水準和指揮能力。
然而,由于蘇聯有意将該旅視為"自己指揮"的武裝部隊,是以直到日本投降之前,它一直無法與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直接接觸。
斯大林獎在東北抗日聯盟教學旅紀念館的照片
< H1級"pgc-h-中心線">III</h1>
1945年5月,蘇方向周寶忠轉達了遠東第二軍司令莫斯科将軍(1894-1953)的訓示,"未來幾個月将進行蘇軍對日戰争,第88旅(教學旅)将編入遠東第二軍的戰鬥序列;
同年6月,在普爾卡耶夫少将的幫助下,教學旅制定了反擊東北的五項指導方針。7月底,中國共産黨東北黨委改組,原人員一分為二,一部分是反擊北韓,一部分是東北反擊。周寶忠擔任書記,李兆麟、馮忠雲、盧東生、姜新泰、金廣滿、王一鳴、彭世祿、王明貴、王毅志等12位委員。
在俄羅斯軍事學院2002年的一項評估中,普爾卡耶夫少将在衛國戰争戰略方向名單上的20位戰略上司人中排名第19位。
8月8日,蘇聯正式對日宣戰。8月9日至10日,教學旅官兵被編入蘇軍遠東第一集團軍空降敵方戰鬥隊,先後空降到海林和林庫地區牡丹河西北部,執行先遣任務。
10日,中共東北委員會在集中營召開戰鬥動員大會,旅長周寶忠向全旅發出總動員令,"配合蘇軍打赢抗日關東軍,争取抗日戰争最後勝利"。
11日,周寶忠決定親自率領本部從福建(隸屬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登陸,進入佳木斯。獨立旅官兵準備出兵時,周寶忠接到斯大林的電報:"東北是你們中國人民的東北,蘇紅軍的任務是解放東北,東北建設的任務是你們的。(您)處于待命狀态。"
斯大林認為,教旅員了解家鄉的風貌和地形,不僅要與當地人民有廣泛的接觸,還要堅持抗日的良好聲譽,由他們幫助蘇軍赢得東北并站穩腳跟,是當時最好的選擇。"東北抗日聯軍的每一個戰士,都是為解放國家、建設新國家而奮鬥的寶貴人才,決不能遭受任何損失。
東北抗日聯軍教紀念館
周寶忠和李兆麟等人不得不聯手改寫新的作戰計劃,讓教學大隊随蘇軍前往東北57個戰略要地城鎮。8月26日,蘇聯遠東軍總司令部下達了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的訓示,"第88旅現有的中國官兵将占領東北戰略要地,包括蘇軍的各個方面,并準備接受蘇軍近衛司令部在各城市的任命"。
8月28日下午,教學大隊召開軍官會議。除了準備部署外,還宣布了人員調動的指令。其中,北韓官兵在金日成的帶領下,以遠東第一手的軍事行動,從中朝邊境進入北韓,"回歸祖國"。
左起,金日成
9月6日,第一批派往遠東第二軍的"反聯盟"部隊由李兆麟等人率領,從伯利飛往哈爾濱、吉林、延吉;
傳回東北的教學大隊,與堅持就地鬥争的反工會勢力合作,控制了長春、松江、嫩江、海倫、玉華、佳木斯、牡丹河、吉林、沈陽、大連、延邊等11個地區和57個大中城市;
截至10月15日,東北"反聯盟"與蘇軍作戰,共繳獲近6萬支日本僞軍用步槍,機槍100多發,射彈500多枚,門迫擊炮20多門,火炮5門,子彈1200多萬發。到10月20日,教學旅已将其軍隊擴大了11個團,一個大機關和兩個騎兵連,使總數超過40,000人。
9月20日晚,時任長春市蘇防司令部副司令員周寶忠和蘇軍沈陽市防司令部副司令員馮忠雲分别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彭震、陳雲介紹了東北抗日聯盟14年的鬥争和蘇軍駐紮并接管東北57個城市的情況。
彭震、陳雲對反工會官兵的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訓示他們"利用蘇聯地位的便利,控制鐵路線,歡迎黨中央派大批幹部到東北"。10月20日,中共中央東北局成立,周寶忠立即将中共東北委員會檔案移交給中共中央東北局。
10月31日,中共中央決定正式組建東北人民自治軍、八路軍、新四軍和反聯邦軍,由林宇任總司令,陸正超、李雲昌、肖金光任第一、二、三副司令員。第二天,東北局召集中共中央,"周寶忠是前抗日聯軍現有幹部的上司人,我們提名他為第三副司令員",11月2日,中共中央準許了東北局的提建議。
1946年1月,"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為"東北民主聯盟軍"
12月,後蘇聯貝加爾湖軍隊總司令馬利諾夫斯基元帥(1898-1967)向周寶忠通報了蘇軍撤軍的時間表。周寶忠告知,該旅全體士兵必須"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使東北人民自治軍在蘇軍撤出後立即接管陣地",同時宣布脫離蘇軍。1946年4月下旬,随着有關交接工作的圓滿完成,教學旅完成了光榮的曆史使命。
<>h1級"pgc-h-中心線"的結論</h1>
總的來說,反聯盟教學旅在東北解放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解放東北的過程中,教學大隊之是以能夠與中國共産黨中央保持密切聯系,與周寶忠上司的抗日聯盟上司人的遠見卓識密切相關。此外,我們也應該承認蘇聯方面所作的重要貢獻。要知道,正是在蘇聯的支援下,東北反聯盟才得以留下最後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