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月汽車投訴榜公布:讓常青藤、小鮮肉、老baby露出原形

如今,汽車市場早已渡過粗制濫造時期。雖然“一家一墩”的計劃還很難實作,但一家一車早已不再是天方夜譚。消費者們也不再隻期許一輛可以代步的車型,他們對汽車有着更加豐富的願景。比如,更加具有人性和科技屬性的智聯服務,酷炫拽的優秀皮囊,萬無一失的主動駕駛功能以及能夠踏風而行的動力總成。但車如寶馬,古時寶駒難求,現在有輛舒心的好車,更是異常困難。

日前,車質網一月的汽車投訴排行榜正式公布,無論是剛剛踏入江湖的萌新,還是霸榜許久的老江湖,都在照妖鏡下顯出原形。今天,就帶大家盤點一下我認為榜單中最典型的10款車型,也為即将購車的小夥伴提前避避雷。

1月汽車投訴榜公布:讓常青藤、小鮮肉、老baby露出原形

1,沃爾沃 XC60

作為沃爾沃的當家花旦,沃爾沃XC60可以說是銷量與沖突的共同體,一方面是全年65036輛的高銷量,另一方面确實卻在今年1月榮登投訴榜第一名。究其原因,還是合資車型不可避免的老毛病“手黑”,經常會悄無聲影的減配,将近百年的企業名譽抛之腦後。此外,影音系統故障也是被大衆所吐槽的問題,更是成為衆多車企面臨的共性問題。

1月汽車投訴榜公布:讓常青藤、小鮮肉、老baby露出原形

2,幾何 EX3功夫牛

身為去年12月投訴榜的狀元,EX3功夫牛依舊穩居1月探花之位。而被投訴的原因,還是離不開變相收費和提車困難問題,這讓剛剛上市不久的新車妥妥被逼到懸崖邊上。是以,能否快速有效的結束這些問題,将直接關乎EX3功夫牛的銷量。

1月汽車投訴榜公布:讓常青藤、小鮮肉、老baby露出原形

3,歐拉 好貓

相較于去年12月839次投訴,本次的48次投訴算是大有改觀。相信隻要關注汽車的朋友,都會聽到歐拉偷換晶片的消息,這件事情不僅被央視新聞重點抨擊,更是狠狠打擊到“她們”的心,誰也沒想到這些外表可愛的家夥,内心卻格外地黑。

1月汽車投訴榜公布:讓常青藤、小鮮肉、老baby露出原形

4,上汽大衆 朗逸

合資品牌似乎已經逃離不了“手黑”的曆史,哪怕是轎車市場常青藤的朗逸,也深陷車機系統減配的問題。根據此前“朝陽群衆”央廣網的消息,原定搭載原廠車機系統,并且支援智慧車聯系統的2021款大衆朗逸。卻玩起狸貓換太子,改用安卓系統的車機系統,真“拼多多版”的蘋果手機。

1月汽車投訴榜公布:讓常青藤、小鮮肉、老baby露出原形

5,吉利 星瑞

被吉利号稱中國家轎颠覆者的吉利星瑞,雖然在銷量上拿到了12077台的開門紅銷量,此後月均銷也是在萬台以上。但在口碑和投訴上也是出奇的差,可以說人吉利的臉啪啪作響。如今銷量更是與投訴呈同比增長趨勢,導航、影音系統故障似乎成為星瑞無法規避的痼疾。

1月汽車投訴榜公布:讓常青藤、小鮮肉、老baby露出原形

6,豐田 雷淩

身為廣汽豐田扛把子的雷淩雖然在去年銷量上呈現上升趨勢,但頹勢已經明顯展現。雖然官方狡辯是受制于晶片短缺,但作為投訴榜的常客,其在售後和品質上肯定存在較大的問題。明明是以強大著稱的“汽車心髒”變速箱,反而變成了愛葬花的林黛玉,頓挫、異響,小毛病不斷。

1月汽車投訴榜公布:讓常青藤、小鮮肉、老baby露出原形

7,一汽大衆 探嶽

探嶽可以說是投訴榜的老常客,稱得上“流水的排行榜,鐵打的探嶽”。都到了2202年,探嶽的“顆粒捕捉器堵塞”投訴還在繼續。最近,顆粒捕捉器堵塞症更是在一汽大衆大行其道,擴散到途觀L的身上,這也似乎成為了一汽大衆的“疑難雜症”。

1月汽車投訴榜公布:讓常青藤、小鮮肉、老baby露出原形

8,奇瑞 瑞虎8

作為奇瑞的當家花旦,瑞虎8自出世以來便成為SUV市場的“黑馬之作”。2020年銷量143170輛,2021年銷量1611083輛,可以說一個瑞虎8就端掉了整個法系車。可與銷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瑞虎8的投訴情況也十分突出。一句“疑似設計缺陷”,似乎将瑞虎8成為常青藤的光芒撲滅。

1月汽車投訴榜公布:讓常青藤、小鮮肉、老baby露出原形

9,寶馬 3系

好吧,這次是寶馬集團為華晨寶馬背的黑鍋。1月華晨寶馬的投訴量為41起,其中大部分為發動機燒機油、漏油、漏防凍液等老毛病。豪華品牌确實擔起“貴”的名号,光是機油就比普通車多用兩倍,果然應了那句“豪華車隻坑有錢人”。

1月汽車投訴榜公布:讓常青藤、小鮮肉、老baby露出原形

10,奧迪 A4L

除了寶馬,BBA的奧迪也深陷投訴風波。當其對标選手寶馬3系成功跻身投訴榜時,奧迪A4L也不甘示弱的追趕到投訴榜之中。憑借着變速箱異響,空調故障等不間斷的小毛病,奧迪A4L收獲了28起投訴,而這種現象必然繼續延續。

1月汽車投訴榜公布:讓常青藤、小鮮肉、老baby露出原形

最後:

電影界的金酸梅,政務界的蝸牛獎,電競界的Dade獎,以及汽車行業的投訴榜。其存在并不是故意嘲諷和諷刺那些落後者(當然,也有着那麼一絲絲的含義),更多的意義是為激勵那些落後者能夠發現自身弱點,打造更加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産品。可有很多車企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其本質,隻會搞公關,出問題就賠償(肯定沒有說某拉),卻不願意将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産品研發中。我們衷心期望,車企能夠認真檢討與消費者的關系,将使用者的回報放到更進階的層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