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川話《錦繡成都》讓詩詞搖滾起來 廖昌永點贊“夠四川!”

作者:川觀新聞

該視訊來自@CCTV經典

四川線上記者 卞偉

"我想夠了四川,你的歌,我能看到寬窄的小巷,你能看到茶館裡的小巷,能看到青城山的層層......"8月1日,央視《經典傳播》(第3季)登台,四川版《美麗成都》後,贊賞團成員對著名歌手廖昌永蓮贊不絕口。這首歌改編自李白的《上皇帝西巡南京之歌》(第二首),取自成都都江堰兩位老師黃天心和鄧偉。四川方言、古詩、搖滾、古鋼琴、電吉他,這些看似不合時宜的元素,由兩位古典歌手巧妙融合,美滿成都的美麗面孔歌唱。

川話《錦繡成都》讓詩詞搖滾起來 廖昌永點贊“夠四川!”

四川搖滾合唱團

回歸漢代傳統音樂品味

幾聲清脆而悠長的古鋼琴聲響起後,四川滿是男聲的漸漸唱道,"天地之間有大美,天地之國芙蓉城,山川之間有幽閉恐懼症......"宏偉的四川篇章漸漸拉開帷幕。四川音樂學院音樂理論教師、四川音樂學院詞曲作者黃天心、都江堰市奎光國小副校長鄧炜試圖以文學、音樂、語言、歌唱等傳統方式回歸傳統的音樂審美觀念。《美麗成都》的改編,結合"川氏香韻"、"宋古韻"、"唱說唱"、"流行搖滾"等元素,在古詩的衆目睽睽之下展現玉風川的品味。

"2018年,受經典音樂的影響,我和黃先生開始合作,将古詩改編成歌曲,在校園裡演唱。8月4日,記者聯系鄧偉後,她告訴記者,《美麗成都》是她改編的所有古詩歌中最令人滿意的作品。這部作品早在2018年就連續一周上QQ音樂推薦榜單,受到不少網友的喜愛。如今,在中央電視台的舞台上,《美麗成都》因為獨特的演唱方式再次大受歡迎。"整個寫作過程進行得很順利,不到兩個小時。鄧偉介紹,《美麗成都》要采取現代詩加古詩的混搭方式,在保留古詩原有風味的同時,也用郎朗口對現代詩情進行演繹。從作曲到錄音,黃天心隻花了兩天時間。

李白是中國詩歌中的一顆明珠,與四川這片熱土有着難以聯系的聯系。黃天心在李白的家鄉綿陽河油脂學習,鄧琦的祖籍也在綿陽。濃厚的本土李白文化對他們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也促使他們以李白的詩作為改編《美麗成都》的藍圖。

如何讓《美麗成都》更濃郁四川風味,更複古品味,不乏新思路?黃天心充分利用了漢族音樂的特色。他富有創意,讓古琴和電吉他結合在一起,用川風味的搖滾表演了這種地域特色的歌曲。他解釋說,古鋼琴的音域寬廣,音色深,餘音遙遠;電吉他明亮,活潑,充滿聲音。古今樂器之一,也暗中結合成都包容千城氣質,"加上李白的天性,用搖滾表演才是最合适的。四川方言歌唱,不僅具有地域性,整首曲目也更加複古,貼近詩意内容。"

川話《錦繡成都》讓詩詞搖滾起來 廖昌永點贊“夠四川!”

瞄準四川曆史名人

以新形式傳承文化根源

去年,《經典》節目組下發了校園原創歌曲集訂單,鄧偉随後貢獻了自己和黃天心老師合作的原創作品,沒想到會被節目組選中。鄧說,作為該節目三季的忠實粉絲,他們經常将古典歌唱融入教學中,希望讓學生更容易了解他們作品的情感。目前,他們用詩歌吟唱、改編歌唱,甚至情景喜劇表演來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讓傳統文化的根深紮根在孩子們的心中。

川話《錦繡成都》讓詩詞搖滾起來 廖昌永點贊“夠四川!”

近兩年來,他們還結合四川曆史名人創作了多部詩歌和歌唱作品。比如,朱格蕾珞作為原曲《武侯之歌》,通過千年鐘表和傳承,用時間做軸心寫出一首不一樣的武侯新歌。他們還結合詩《聖杜甫的絕對句子》,創作了《降雪,如歸人》,描述了這片故土的人文思想和獨特感受;宋代詩人蘇偉的兩句話"兩個淺紅色半眩暈的臉頰,根據獨特使王回來"也被取下,改編為創作了《晉城福英》。"Ba'er的文化由來已久。通過改編和創作具有明顯地域特色的詩歌,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夠感受到這片熱土的燦爛文化,并為自己的祖國感到自豪。說到創作的初衷,兩位老師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