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學》雜志社論:社交媒體算法可能對科學傳播造成破壞

《科學》雜志社論:社交媒體算法可能對科學傳播造成破壞

2月11日,《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組社論,認為目前的社交媒體很可能從根本上破壞“呈現和傳播事實和原因”這一初衷。這些學者指出,算法大行其道之下,不幸的是,科學資訊系統的優先級在倒退。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 Dominique Brossard 和DietramScheufele發表了評論文章中,闡述“科學家需要什麼”和“社交媒體平台提供什麼”之間的脫節。

他們寫道:“科學話語的規則以及對證據的系統、客觀和透明的評估,與大多數社交媒體上的辯論完全不同。” “通過使用者的憤怒和分歧獲利的社交媒體平台,是不是說服持懷疑态度的公衆相信關于氣候變化或疫苗的科學解決方案的最有效管道,這是值得商榷的。”

Brossard 和Scheufele認為,算法排序和推薦機制降低了科學家的觀點在人群中的影響,因為算法工具的邏輯是根據人們的喜好推薦内容,是以科學家發表的内容常常隻被熟悉該領域的人看到,而很難觸及大衆。然而,那些不了解科學的觀衆,可能才是科學家們“最需要迫切聯系”的。

文章認為,這一困境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原因是科學資訊生态系統中的權力發生了結構性轉變。社交媒體平台及其底層算法利用人們的情感和認知弱點,讓觀衆沒有辦法在快速變化的資訊流中篩選科學資訊。

“但它是 Facebook 賺錢的好方法。”《科學》期刊的主編 H. Holden Thorp 說。

Thorp 也寫了一篇關于該話題的社論。他認為,如今科學家和社交媒體的互動方式存在兩個明顯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科學家們喜歡用社交媒體,尤其是推特,來讨論和公開想法——這是他們過去常常站在黑闆旁或在會議上做的事情。”他說。“問題在于,在社交媒體上的讨論會被永久記錄。一些假設被提出,後來被在科學過程中推翻,這在科學界是平常的事情。但如今,科學家可能是以被那些試圖破壞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的人所挑剔。”

“第二個問題是算法的幼稚,尤其是 Facebook 的算法,它非常重視散布分歧的文章。一些沒有根據的言論會擊敗權威資訊。”他說。

算法對科學界的影響已經顯現。Brossard 和Scheufele寫道,“用事實和證據為公衆辯論提供資訊的時代已經更新,一些現實已經徹底改變。”

綜合/編譯:南都記者李娅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