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童年時的孔明燈

作者:不畏将來擁抱未來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來了,每當這個時候,都會想起童年在鄉下放一些有趣的事情。在我們的家鄉,孔明燈也被稱為"火光燈",我們的孩子不知道為什麼叫孔明燈,更不明白這個傳說是三國發明的朱格良,那是朱格光明在平陽被司馬羽包圍,無法出城求救, 創造了一個與外界溝通的工具。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國家七十年代物質條件極差的,現在沒有到處可以賣現成的孔明燈,我們是幾個小夥伴自己付的紙,買回來後大家分工砍,再煮米湯配米飯。記得當時一張紙是四分錢,要做一個孔燈至少四張左右40厘米的透明薄紙,稍大一點,小錢的孩子可以做六八盞燈,然後看最大的火燈用十二張紙。我們小孩子隻能做一張四張紙的火燈上瘾,雖然做一盞最小的火燈隻需要一毛錢六分錢,但是還是很多孩子拿不到錢,怎麼辦?那就得安排他帶着父母去家裡偷一些油炸植物油,雖然這樣有被父母打的風險,但所有的孩子都願意冒這個險,而且樂于去做。當燈光準備就緒時,植物油可用于點火和點亮天空燃料,也是費用之一,這通常是沒有現金供孩子做事,甚至觀看資格都會被取消資格。

童年時的孔明燈

火光一般在中秋節前一個月左右,我們孩子開始醞釀、籌劃事情,等等在火燈準備好之後,在試飛、試飛過程中等火燈升空後,我們擡頭看它,一路奔跑着跟着它,準确判斷它降落在哪裡, 無論是落在山上,還是在田野裡,河邊,我們都要早點趕到,一旦沒有抓住,火光就會着火,如果燒了,那真的到了假期的時間就不屬于自己了。火光。

中秋夜燈盛開,人山千山,景色非常壯觀,我們這些孩子幾乎整夜都帶着燈光奔跑,有些燈隻要有足夠的燃料,就能飛到幾十裡遠的那麼遠,真的沒辦法追上去。中秋晚不僅我們村的孩子,以及其他村子的孩子都是一樣的,所有的孩子都不知道一個共同的目标,希望自己的燈光能送到一個精心策劃的地方,

童年時的孔明燈

如果中途因油污或遇到強風等原因突然墜落,立即迎頭趕上,繼續點燃,升空,幾乎整晚都在追逐,不要感到疲倦,立即黎明,每個孩子,包括看着大人都精力充沛。

現在一晃四十多年過去了,現在的孩子們可能不再體驗這種樂趣,也不需要自己制作孔明燈,想活潑的文字,隻要花錢買現成的,就像過去一樣,每個村子的男人、女人和孩子出來,1萬條空蕩蕩的小巷裡放着孔明燈的場景, 隻能在曆史的記憶中沾滿灰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