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号: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年年的新春,都會上一款新茶。
有一年上的是大紅袍,遂取名,《開門紅》,取個吉利之意。
後來,這個習慣就沿用了下來,每年新春上的第一款,都喚作《開門紅》。
今年,虎年春節,村姑陳給大家精心挑選了三款成本效益十分高的茶,作為《開門紅》。
今年跟往年有所不同,《開門紅》不是一款,而是三款。
白茶,武夷岩茶,紅茶,各選了一款,作為給粉絲們恭賀虎年新春的福利。
這三款茶,精挑細選,從初四開始,村姑陳就帶着時輕時重的感冒,一頭紮進了開門紅的挑選工作之中。
先後吃過了維C銀翹片,九味羌活丸,一直反反複複,沒有完全痊愈。
直到,這三款開門紅挑選完畢,我的感冒,奇迹般的好了。
看來,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不給列位看官挑選出心水的禮物,就不讓我的感冒好起來。
這是上天的訓示,村姑陳幸不辱使命。
《2》
三款開門紅,分别是三款不同種類的茶。
在六大茶類裡,它們占了三類。
分别是,白茶,武夷岩茶(青茶),以及紅茶。
《開門紅白茶》,選的是2021年的花香白牡丹,算是一級白牡丹裡還要略高一些的等級,香氣和口感都是十分高山、十厘清雅脫俗的。
熟悉村姑陳和李麻花的茶友都知道,在白茶的定等級這件事情上,村姑陳充分發揮了金牛座的固執、執拗和偏執。
在别人家是三級白牡丹的茶,在我這裡,一概歸到春壽眉裡去。
在别人家是牡丹王的茶,在我這裡,就是一級白牡丹。
有時候挑茶阿姨老眼昏花,沒有認真區分荒野米針和荒野銀針,在一些米針裡摻進了小部分的銀針,我也隻能忍痛,把它們當成荒野特級白毫銀針。
茶友疑惑,今年怎麼沒有荒米?
我隻能苦笑,都在荒針裡了。
老茶友趕緊去搶那年的荒針,沒兩天倉庫小夥伴就來報,說荒針快沒貨了——她們一邊發貨一邊疑惑,怎麼今年荒針這麼多人喜歡?我是不是也要囤一點?
今年的開門紅一級白牡丹,其實裡面也有不少的特級白牡丹(一芽一葉的牡丹王),但是,挑茶阿姨沒有挑出來,就隻能讓它們合成一級白牡丹算了。
這款白牡丹,是去年的茶了,陳了一年,花香特别雅緻。是村姑陳家白牡丹一貫的風格。
但今年再喝它的時候,居然,竟然發現,它的毫香,比花香更早湧現,它的白毫,鋪在茶湯裡,還爬滿了嗓子眼。
如果不看茶葉而是盲喝這款開門紅白牡丹,估計,會在這清潤的茶湯裡,在這濃郁的毫香裡,誤以為自己喝的是一杯白毫銀針茶湯吧。
《3》
《開門紅武夷岩茶》,是最後一個挑出來的。
喝了好多茶樣,都不滿意。
直到昨天,喝到胡歌家的一款虎嘯岩肉桂,李麻花驚為天人。
湯水是稠的,花香是明媚的,桂皮香是清越的,像越人歌一般,像今年春晚的“隻此青綠”一般。
那種青色和綠色合成的人間仙境一般的感覺,清雅無雙的感官刺激,正是這款虎嘯岩肉桂,帶給我們唇舌的觸動。
除此之外,這款肉桂茶湯裡,還有果香蕩漾。
那種似荔枝,似芒果,似鳳梨,又似油奈的漿果之香,飽滿豐腴得幾乎要淹沒我們所有的味覺與嗅覺感官。
隻覺得極稠,豐滿,口腔中各種滋味變化多端,是一場川劇的變臉,才能帶給我們的驚訝與期待。
酣暢淋漓,醍醐灌頂。
選中了它的時候,再去看茶樣袋,上面赫然寫着,山場,虎嘯岩。
李麻花跳起來,說,太有緣了。
今年虎年,推一款虎嘯岩肉桂,真真是應景極了。
虎年,喝虎肉,更加虎虎生威。
《4》
《開門紅紅茶》,選的是一款來自桐木關的野茶。
又老,又野的那種。
如果說,中國還有哪個茶産區的茶,能稱得上是“古老”的話,那桐木關,必在其中。
世界紅茶的發源地,中國紅茶的發源地,這些業内專家學者共同蓋章的事實,讓桐木的原始森林裡,讓武夷山國家保護區的叢林裡,那些又古老又野生的茶樹們,獲得了一張極好的身份證明。
數百年的曆史,至少百年以上的曆史,給桐木的野茶,打上了最好的注腳。
我每次去桐木,總是能感受到滄海桑田之後的甯靜與安詳。
看到那些茶樹,便想起,是它們身上采下來的茶青,制作的茶葉,引發了世界曆史的改變。
這些不言不語的茶樹們,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存在,竟然,傾倒了一座座城,甚至,還差點傾倒了一個國。
不知道,給它們起名“茶傾城”,它們會不會覺得村姑陳太俗套?
但桐木的野茶,真真是不可錯過的一種味覺享受。
那是獨特的高山,獨特的原始森森保護措施,獨特的制作工藝,獨特的氣候,所共同凝就的,獨特的香氣與滋味。
所有的野,與老,盡皆融合在這一杯橙黃色的茶湯裡了。
傾城之姿,傾城之味。
虎年開門紅品鑒筆記
《開門紅》之虎嘯岩肉桂
幹茶:
條索勻稱,較粗壯,葉脈略粗,有蒼老勁。顔色咖褐。聞之,有焦糖香與木質香,淳醇深邃,極富岩茶韻緻。
香氣:
果香在第一層出現,清盈地,甜蜜的似葡萄,卻少了三分甜膩;似蜜糖,卻少了五分濃郁;似芙蓉李,成熟到軟爛的那種,一捏一咬,便是汁液橫流,果香馥郁到缭繞口腔而不散。
桂皮香在第二層出現,清麗,犀利,帶着幾分鹵料桂皮的異域之香,又帶着幾分鮮妍明亮的植物荷爾蒙之氣,尖銳、清長、不濃不渾,像雲岫劍,氣勢如虹。
木質香在第三層出現,端莊、古樸,是廣袤森林裡無數參天大樹聚集在一起吐納呼吸才會有的那種木頭香。
湯水:
湯水稠滑,細膩,卻極有綿勁。
是一款看似水波不興,卻暗地裡波瀾壯闊的茶。
在它平靜地表象下,是各種芳香,各種滋味争奇鬥豔,百家争鳴,百花齊放。
湯水裡首先喝到的,是稠度,是一種濃郁的滋味,其次喝到的,是桂皮香的清香,以及果香的蜜韻。
諸般香氣裹在這稠湯裡,像是山楂果子裹在一團糖漿裡,絨絨的,被包漿包住,氣味不易揮發,倒是更濃郁,更沉郁了。
于是這茶香氣更持久,更不易散,更耐泡,更加地唇齒留香。
它本是岩上的茶,從來就桂皮香高揚,惹人憐愛,現又添了樹齡,便顯得濃稠似醪糟,極富内韻。
是新茶友和老茶客都愛的,岩骨花香。
《開門紅》之桐木野茶
果香率先撲面而來,是蜜餞般的果香,當中夾雜着煮龍眼幹的氣味,但比較淡,仍然是以蜜餞果香為主。
清麗的花香升起在第二層,清新脫俗,帶着很明顯的鮮爽氣息,透過它,便能感覺到桐木那終年雲霧的高山風韻。
最後占據蓋香主香,在蓋冷卻後依然清晰存在的,是木質味叢香,這是原始森林裡的,老木頭之韻,是唯桐木關才有的古老茶園之姿。
而有一股氣息,它一直貫穿于蓋香,從熱到涼,從溫到冷,這股氣息像木香,又像林中的樹木芬芳,茶農說,是了,這就是野茶之韻,是幾百年的古老野茶樹,才有的味道。
又老,又虬勁。
讓人想起老林子裡,那抹五人合抱的大樹,那根粗壯過手臂的古藤,那年輪的印記。
滋味:
湯水是清新的,清透的,像雨後的清露,回甘是迅速的,在湯水咽下的瞬間,回甘如同洪水一樣彌漫上來,升起在舌間。
伴着回甘生成的,是清新柔美的花香,它甜、細、滑,而又優雅動人。
是那朵高貴的蘭,是那朵一現的昙。
它芬芳撲鼻,又清新雅緻。
伴着柔軟而稠滑的湯水,這花香,愈加空靈。
湯中的木質香與野勁是第二層出現的,在花香之後,它後來居上,占據了舌面上的所有感官。
木香與野勁,混合成一股蒼老的氣息,在這茶湯裡,訴說着桐木紅茶數百年來的滄海桑田。
這一杯湯,便抵過一部中國茶詩。
柔潤、厚實、而端凝。
《開門紅》之花香白牡丹
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芽秀長飽滿,葉細窄,梗細而短。
芽色綠,上覆厚如白雪之銀毫。
葉色綠,葉正面白毫較少,葉背面白毫多而密。
聞幹茶香,有木香、毫香,幹茶香諸味。
白牡丹一揭蓋,是微微的稻谷香撲鼻而來,十分令人驚異——這是白毫銀針麼?毫香如此充足,别人家的銀針,隔年,也不過如此。
在微毫香裡,是清新的鮮爽氣息,撲面而來,令人仿佛一下子就從寒冷的冬季,穿越到了料峭的春季,那種鼻息間的山野氣息,春意盎然,一掃冬的沉悶,變得心曠神怡。
而當蓋子徹底冷卻,蓋上的香氣,就隻剩下花香了。
這花香清新,又明媚動人,是蘭的雅,桂的馥,茉莉的嬌的綜合。
又清雅,又冷豔。
是太姥山春季所有的鐘靈毓秀,盡集于此了。
湯水中毫香極濃,第一口抿進嘴裡,便是毫香悠長。
白毫大量沉浸入湯水中,使得第一口湯入喉,便能明顯感覺到滿舌白毫,以及滿喉白毫。
瞬間就覺得端錯了茶杯——這難道不是白毫銀針才具有的白毫盛宴麼?如何在白牡丹茶湯裡得到這般的呈現?
湯中除了毫香濃郁之外,花香亦十分明顯,自第二沖起,花香沉甸甸地落入了湯水中,含一口茶湯,便是清新雅緻間,花香滿頰,一呼一吸間,吐氣如蘭。
還吃什麼口香糖?這杯天然的高山白茶,便是最好的香口之物。
這花香會持久地留存在口腔四壁,形成濃郁、強烈,經久不息的挂壁香。
五分鐘後,仍是花香滿鼻。
花氣襲人,知晝暖。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